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8)
2023(5724)
2022(4568)
2021(3830)
2020(2931)
2019(6561)
2018(6409)
2017(12365)
2016(6306)
2015(6799)
2014(6761)
2013(7051)
2012(6678)
2011(6236)
2010(6561)
2009(6290)
2008(5765)
2007(5293)
2006(5144)
2005(4850)
作者
(19787)
(16927)
(16759)
(15978)
(10615)
(7926)
(7480)
(6472)
(6281)
(6174)
(5919)
(5552)
(5403)
(5358)
(5354)
(5203)
(4935)
(4720)
(4703)
(4401)
(4288)
(4153)
(3970)
(3887)
(3824)
(3779)
(3537)
(3427)
(3426)
(3213)
学科
(54905)
经济(54883)
管理(19399)
地方(16500)
方法(13819)
环境(13738)
(12885)
数学(12403)
数学方法(12346)
地方经济(12295)
(10796)
中国(9977)
(9367)
业经(8901)
(8801)
企业(8801)
生态(7790)
经济学(7483)
资源(7365)
农业(6977)
(6976)
(6945)
(6329)
(5792)
金融(5792)
(5734)
产业(5502)
规划(4999)
(4934)
环境规划(4910)
机构
学院(101754)
大学(99552)
(56312)
经济(55444)
研究(41241)
管理(35400)
中国(30195)
理学(29862)
理学院(29493)
管理学(29051)
管理学院(28873)
科学(23575)
(22379)
(20900)
(20561)
经济学(19200)
研究所(18914)
财经(17656)
中心(17416)
经济学院(16976)
(15880)
(15699)
(15460)
(14733)
科学院(13562)
业大(13466)
北京(13311)
财经大学(12757)
(12443)
师范(12358)
基金
项目(64251)
科学(50860)
基金(47213)
研究(46277)
(41200)
国家(40921)
科学基金(34880)
社会(33033)
社会科(31479)
社会科学(31470)
(25241)
基金项目(24628)
自然(20345)
(20235)
自然科(19710)
自然科学(19706)
自然科学基金(19321)
资助(18904)
教育(18578)
(16638)
编号(16019)
重点(14941)
国家社会(14757)
(14139)
发展(14060)
经济(14010)
(13852)
(13414)
(12770)
成果(12296)
期刊
(72584)
经济(72584)
研究(34494)
中国(18618)
(16607)
学报(14564)
管理(14268)
(14265)
科学(13732)
经济研究(12528)
大学(11010)
学学(10883)
财经(9719)
农业(9688)
业经(9468)
(9244)
金融(9244)
问题(9015)
技术(8614)
(8588)
技术经济(7142)
统计(6530)
世界(6169)
资源(6078)
(6012)
经济问题(5932)
(5744)
国际(5321)
生态(5271)
决策(5217)
共检索到163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魏筱枢  魏振声  
增城,这个在2014年刚刚被批准由县级市改为市辖区的"新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面积1616平方公里,早在六、七年前,依托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处广莞深黄金走廊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为全国县域经济的翘楚,成为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建设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市"发展新定位的指引下,增城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曲福田  
一、历史古城、低碳绿城淮安位于长三角区域北部,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淮安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城。秦时置县,明清时期为全国漕运指挥和河道治理中心,一度为京杭大运河沿线最繁华的城市。淮安是一座风景秀美的魅力水城。大运河等河流穿城而过,洪泽湖等湖泊镶嵌其间,水域占市域面积的1/4,被称为"漂浮在水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述斌  陈卫平  朱述红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生态江西,是进一步发挥江西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江西企业和区域竞争力,尽快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提出了打造“循环江西”和“生态江西”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曦明  张仁杰  
文章基于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绿色生态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产业结构与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效率间存在负向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会对产业结构变迁产生"拖累效应";绿色生态效率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呈现"U"型负向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桂山  徐昔保  李平星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和生态退化快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加快形成开发集约集中、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确保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走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当前发展阶段政府必须做实做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打造绿色生态与构建高品质生活的关系出发,分析了山西省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从环保理念、保护途径、发展结构、发展动能、制度约束五个方面,提出了打造绿色生态助力实现高品质生活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晓西  郑艳婷  蔡宁  
在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无论是社会还是民众,绿色战略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共鸣。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全球绿色新政"(Global Green New Deal),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报告(A Global Green New Deal),并详细地阐述了"全球绿色新政"所具有的六大内容。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开始推行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开发新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廖朝明  
为宣传绿色采购政策法规、总结工作实践良好经验、推动绿色采购工作开展,11月8日,由财政部国库司与绿色创新展主办方联合举办的"政府绿色采购论坛"在广州召开,来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以及部分节能环保企业的代表、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政府绿色采购:十年探索不寻常财政部国库司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回顾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近10年的历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动员令既切合了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围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福建的目标,多年来福建省坚持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建立健全有利于实现永续发展的体制机制,促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促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获得良性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真正让八闽百姓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绿色福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珉  胡鞍钢  
基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持续深化,提出并重新界定绿色生态空间的概念,进一步从经济学供需角度,将绿色生态空间划分为3个二级指标:生态空间国土密度、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生态空间经济密度,并依据二级指标将全国各省区绿色生态空间大小进行排序(不含香港、澳门),运用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Q型层次聚类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分析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省绿色生态空间供需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生态空间人口密度(相对生态空间经济密度)与国土密度变化规律更相似,绿色生态空间和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建立在以资源环境为基础的科学分类标准之上的,但...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菲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持续提升,人们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更加充分、深入,生态友好程度更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受人们青睐。绿色、和谐、可持续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核心理念,住居建筑技术绿色生态化不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探索住居建筑技术绿色生态化发展,或许可为当前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建筑技术经济学(第2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规划系列教材,内容丰富全面,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该书共分十一章,内容涉及建筑技术经济学原理及相关应用,突出土木工程类相关专业教学特色,是一本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型、特色型教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珉  
首先,对绿色生态空间及其二级指标绿色生态空间国土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进行定义;其次,利用最新统计数据对全国及各省(区)的绿色生态空间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排名,开展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比较分析,并探讨绿色生态空间增长的机遇与困难;最后,指出我国绿色生态空间存在着总量不足、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等问题,并从绿色行动、调整供需、反哺生态、界定产权、加强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维达  温家隆  张满银  
基于2006—201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因素分解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水平也是促进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调控对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商投资则对生态效率无明显促进作用。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胡伏云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发展绿色金融的总体思路,即立足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按照"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金融产业发展的强引擎、绿色金融体系的示范区、金融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四大重点定位积极探索,围绕打造中部地区绿色金融中心目标,着力建设"两个基地",打造"三个特色区域"。发展绿色金融,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立与建设,对江西贯彻新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课题组   李榕滨   赵磊   鲁磊   袁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绿色税制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务部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从我国绿色税制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当前绿色税制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结合新目标新任务,从加强绿色税制顶层设计、助推绿色税制实施落地落细、深化绿色税制改革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对构建绿色税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