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3)
- 2023(11492)
- 2022(9648)
- 2021(8516)
- 2020(7062)
- 2019(15887)
- 2018(15934)
- 2017(30069)
- 2016(16715)
- 2015(19131)
- 2014(19092)
- 2013(18873)
- 2012(17407)
- 2011(15800)
- 2010(15879)
- 2009(14699)
- 2008(14790)
- 2007(13640)
- 2006(12047)
- 2005(11035)
- 学科
- 管理(68929)
- 济(66908)
- 经济(66797)
- 业(53234)
- 企(47017)
- 企业(47017)
- 方法(31072)
- 数学(26810)
- 数学方法(26607)
- 财(23998)
- 环境(21141)
- 制(18790)
- 中国(17151)
- 农(17019)
- 务(15882)
- 财务(15834)
- 划(15799)
- 财务管理(15788)
- 学(15418)
- 业经(15413)
- 企业财务(15034)
- 体(13470)
- 银(13277)
- 银行(13251)
- 行(12482)
- 融(12392)
- 金融(12385)
- 和(12256)
- 地方(12160)
- 理论(11260)
- 机构
- 大学(238584)
- 学院(238450)
- 济(97292)
- 管理(95173)
- 经济(95044)
- 理学(79903)
- 理学院(79075)
- 管理学(77972)
- 管理学院(77492)
- 研究(77072)
- 中国(62270)
- 财(51951)
- 京(50393)
- 科学(45060)
- 财经(39453)
- 江(38402)
- 所(37654)
- 农(37444)
- 中心(36845)
- 经(35649)
- 业大(34124)
- 研究所(33649)
- 北京(31512)
- 经济学(30044)
- 州(29826)
- 财经大学(29104)
- 农业(28960)
- 院(28668)
- 范(28538)
- 师范(28181)
- 基金
- 项目(157070)
- 科学(124545)
- 研究(115754)
- 基金(115172)
- 家(99704)
- 国家(98921)
- 科学基金(85884)
- 社会(75078)
- 社会科(71271)
- 社会科学(71256)
- 省(61838)
- 基金项目(60643)
- 自然(54628)
- 教育(53554)
- 自然科(53236)
- 自然科学(53223)
- 自然科学基金(52273)
- 划(51588)
- 资助(46915)
- 编号(45165)
- 成果(37118)
- 重点(35638)
- 部(35467)
- 制(34397)
- 发(33079)
- 创(32869)
- 课题(32496)
- 国家社会(31510)
- 创新(30906)
- 教育部(30742)
- 期刊
- 济(112228)
- 经济(112228)
- 研究(69621)
- 中国(52479)
- 财(44392)
- 管理(38774)
- 学报(36698)
- 科学(33476)
- 农(33017)
- 大学(28709)
- 学学(27155)
- 融(25842)
- 金融(25842)
- 教育(24766)
- 农业(21622)
- 技术(21013)
- 财经(20687)
- 经(17687)
- 业经(17608)
- 经济研究(16324)
- 问题(13942)
- 业(12958)
- 会计(12288)
- 财会(11966)
- 版(11724)
- 技术经济(11177)
- 现代(10713)
- 理论(10635)
- 科技(10565)
- 资源(10552)
共检索到36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白玮
目前我国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的还是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技术目标,虽然评价内容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评价、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但具体的评价体制并未能提供城区在运营阶段的实际碳排放量值的定量评价。要对绿色生态城区在运营阶段对城市整体低碳发展的碳排放减缓贡献有明确的监控方法,必须要建立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城区运营阶段温室气体特别是碳排放量的测量、验证与报告(MVR-Monitoring,Verification,Reporting)管理体制。梳理目前有关城市碳排放量度监控方面提出相关的方法,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王静懿 吴涛涛 郑怡然
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提升城市规划决策科学性的研究却相对缺乏。要把低碳城镇化目标纳入法定的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流程,必须要有科学、定量的方法对规划方案与管理决策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家、省级和城市整体宏观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与评估方法,而针对城区规划层面的碳排放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尤其缺乏。论文整理分析近年该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指出城区规划的空间尺度与规划管理体制的特性,把针对总体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方法内涵进行梳理,建立了适合绿色生态城区空间尺度的规划碳排放评估模型,用以对与详细规划相关的碳排放活动量、排放量以及碳清除活动量、清除量进行测算。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范正根 黄骏
建筑的碳排放量分为建造、使用、拆除这三个阶段来计算,目前,关于使用阶段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很多,关于建造阶段碳排放量具体计算方法的研究还很少。为此,以建筑建造阶段为对象,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工程案例,阐述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建筑建造阶段碳排放总量计算和单位碳排放量计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造阶段 碳排放量 定量计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工作在未来我国低碳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定位:城区的绿色生态建设经验会提供未来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的技术路径。然而,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与规划设计单位都面对一个科学验证问题:在审批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方案到底会排放多少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排放量?针对建立以我国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为平台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强调在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体系内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重要性,探讨梳理在城区层面评估碳排放量会遇到的技术问题与应对方法。建议把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内的活动量及排放系数的详细类别重新排列,针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凡文 王晓楠 田鑫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比较,结果表明,在住宅建设阶段产业化住宅比传统住宅建设碳排放量减少14.3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凡文 王晓楠 田鑫
根据碳排放因子法,在选取燃料、电力、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机械台班等为住宅建设阶段主要碳排放因子,并确定住宅建设阶段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基础上,从材料运输耗能、建筑材料使用、住宅建设耗电、耗油、耗水等方面对产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设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比较,结果表明,在住宅建设阶段产业化住宅比传统住宅建设碳排放量减少14.31%。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莎 刘佳琦
为了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量,选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从墙体类型、窗墙比、玻璃类型、外部遮阳宽度、建筑朝向五个方面进行热环境和光环境模拟,并计算相应的建设成本和碳排放量,从而得到优化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PSO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方法能够有效节约建筑成本并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秋雁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消耗的碳排放量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命周期 评价体系 碳排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莎 刘佳琦
为了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碳排放量,选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从墙体类型、窗墙比、玻璃类型、外部遮阳宽度、建筑朝向五个方面进行热环境和光环境模拟,并计算相应的建设成本和碳排放量,从而得到优化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案例分析表明,基于PSO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方法能够有效节约建筑成本并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海龙 李迅 李冰
在转变发展方式以应对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识,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城市的大背景下,以国家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策略为切入点,从绿色建筑走向绿色生态城区成为国际趋势。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及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中外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对评价标准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相应特点和优化策略的对比研究,以梳理总结中外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实践与理论,并进一步指引我国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的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冰 李迅
绿色生态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基本国策。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进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绿色生态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纲领和行动指引。基于绿色宏观发展的背景,从理念、目标、技术、标准、示范共五个方面系统的总结了当前绿色生态城区的理论体系建设现状,以北京为案例介绍了典型城市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中的工作举措,并结合当前实践中的问题对未来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绿色生态 城市发展 理论体系 生态实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海龙 徐小伟 李迅 李冰
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国家及北京市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北京市既有科技商务区现状及规划为基准,针对其现状建设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适合北京市既有科技商务区的绿色生态示范区可量化、可操作的成套生态提升指标体系,以期推广到全国同类地区形成经验借鉴,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出台标准、实施考核与评估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生态提升 既有园区 科技商务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利芳 范弘颖
西安浐灞生态区于2004年9月成立以后,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遵循生态优先、先治理后开发的原则,按照"河流治理带动区域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总体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将一个生态重灾区变成了环境优美、宜居宜创业的生态新城。浐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区发展基础的经验得到社会的肯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8月7日确认其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本调查报告回顾了浐灞生态区的建设历程,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德智 王桂林
在分析叠合板制造阶段碳排放来源的基础上,应用碳排放系数法,提出叠合板制造阶段碳排放的度量模型,并对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厂的编号为HB2022-1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现场实测该叠合板制造阶段的人工、材料、机械、能源等实物消耗,得出一块HB2022-1叠合板制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在上述基础上,提出叠合板制造阶段的碳减排对策。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叠合板 碳排放 制造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