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5)
2023(17167)
2022(14620)
2021(13364)
2020(11002)
2019(25142)
2018(24858)
2017(47256)
2016(26137)
2015(28916)
2014(28831)
2013(28616)
2012(26690)
2011(24448)
2010(24323)
2009(21935)
2008(21406)
2007(18737)
2006(16735)
2005(14803)
作者
(79699)
(66364)
(66079)
(62358)
(42287)
(31804)
(29649)
(26029)
(25404)
(23682)
(22724)
(22447)
(21372)
(21015)
(20595)
(20366)
(19904)
(19652)
(19053)
(18903)
(16778)
(16425)
(16127)
(15195)
(14963)
(14850)
(14695)
(14672)
(13469)
(13276)
学科
(108299)
经济(108188)
管理(72709)
(69447)
(54891)
企业(54891)
方法(45238)
数学(39026)
数学方法(38587)
中国(30726)
(30472)
地方(26715)
(26373)
业经(24809)
(23618)
环境(21498)
农业(20942)
(19939)
贸易(19926)
(19271)
(17797)
技术(17504)
(17396)
(16634)
银行(16557)
理论(16346)
(16322)
金融(16320)
(15916)
(15654)
机构
大学(375424)
学院(374049)
(147622)
经济(144512)
管理(143982)
研究(134337)
理学(124657)
理学院(123162)
管理学(120849)
管理学院(120206)
中国(98079)
科学(87548)
(81705)
(72931)
(69942)
研究所(64378)
(64368)
业大(62989)
中心(59416)
农业(57659)
(55229)
财经(51789)
北京(51701)
(50744)
师范(50106)
(48599)
(47143)
(44747)
经济学(43708)
(40718)
基金
项目(260969)
科学(203378)
基金(187989)
研究(183945)
(167714)
国家(166317)
科学基金(140408)
社会(114925)
社会科(108850)
社会科学(108823)
(103104)
基金项目(100109)
自然(93712)
自然科(91498)
自然科学(91470)
自然科学基金(89797)
(87836)
教育(83196)
资助(77100)
编号(73252)
(59504)
重点(59282)
成果(58364)
(56089)
(54211)
课题(51390)
创新(50701)
科研(50384)
计划(50072)
国家社会(47143)
期刊
(163152)
经济(163152)
研究(108496)
中国(72953)
学报(68894)
(66316)
科学(61274)
管理(52232)
大学(50387)
学学(47736)
农业(46039)
(45662)
教育(40733)
(31612)
金融(31612)
技术(31270)
业经(28164)
经济研究(25894)
财经(24329)
(24056)
问题(21454)
(20814)
科技(20098)
图书(19151)
(18925)
业大(18626)
技术经济(18375)
资源(17722)
理论(17130)
商业(16726)
共检索到54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英姿  闻岳春  
基于1995年至2009年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方向距离函数估算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SML指数方法测算绿色生产率增长指数,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比较分析工业绿色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行业差异,结合改进的STIRPAT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就绿色生产率对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工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考虑碳排放的生产效率,绿色生产率在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上升,在低碳排放强度行业下降;绿色生产率先升后降,对工业低碳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作用更大;绿色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运用基于非参数前沿分析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的省际工业绿色TFP及其分解成分的变化,发现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拖累了绿色TFP增长。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效率增进与技术进步共同促进绿色TFP增长,资本深化促进了技术进步但不利于效率改进,地方分权对技术效率和绿色TFP增长有显著副作用,国有工业比重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TFP增长,FDI对工业绿色TFP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尚海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动力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否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我国2010年开始推行的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3-2018年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系统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甄别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间接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考虑了识别假设条件和一系列其他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低碳城市试点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加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工业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同样面临日趋提升的环境规制与低碳化生产水平要求,而一国环境规制以及工业在改进环保化生产水平过程中的劳动力以及资本要素、产业结构、外部开放程度等都与开放经济形态下的绿色生产率改进密切相关。文章针对双向固定效应,并结合验证对象加以平均边际效应和样本总体上的累积维度的全局ML指数分解工业绿色生产率的改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斌  彭星  欧阳铭珂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效率测度模型及结合ML生产率指数来测算分行业的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标准,同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工业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但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出现一定的倒退,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导致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甚至为负,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越发显现粗放和外延性特征。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影响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振清  谷文姗  成晓斐  
当前碳交易已成为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战略,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章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碳交易政策实施下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进行了评估,且通过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其稳健性进行了检验,最后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且通过PSM-DID进一步评估后结果并无明显差异;在动态性检验过程中可以看出,碳交易试点开展后短期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无明显提升反而有所下降,从2016年开始呈显著提升状态,表明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时效性;机制分析验证了碳交易通过驱动低碳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清洁化、资源要素替代等效应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及碳交易全国推广的背景下,探讨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制问题,对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增长、碳市场的完善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书渊   张潇化   赵云海  
文章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物流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作用最强;城镇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乡村。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在低碳物流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由此,提出相关建议:搭建低碳物流发展平台、健全低碳物流发展机制与合理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诗一  
绿色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碍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绿色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共赢",而碳生产率则是连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桥梁"。张成、史丹和王群伟合著的《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和系统优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基于绿色发展这一背景,刻画了中国碳生产率的历史演变轨迹及其动力源泉,探索了碳生产率的未来演变趋势与潜在改进空间,并重点从区域和行业双重维度勾勒出碳生产率的优化路径。该著作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四点: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五七  武戈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全要素分析框架下,通过测算1998-2010年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来源发现:中国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省际工业绿色TFP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工业绿色TFP增长;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据此,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更需要重视技术效率对工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闻君   熊林波  
本文基于2009~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模型,实证探析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及异质调节机制。实证证明: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U”型非线性影响。空间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始终具有显著“赋能效应”,满足“梅特卡夫法则”;中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线性促进效果,负向效果不显著;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显著“倒梯型”特征,且具有“中等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陷阱”。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城市化水平、金融监管、低碳技术异质调节着绿色金融与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从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机制路径等多角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并表现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受地理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地区差异;数字经济在直接影响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同时,还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工业碳生产率提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碳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应分考虑空间特征,针对性设计工业低碳路径;挖掘数字应用场景,助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工业绿色低碳创新水平;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