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31)
2023(4402)
2022(3294)
2021(2915)
2020(1940)
2019(4134)
2018(3854)
2017(7242)
2016(3522)
2015(3757)
2014(3615)
2013(3522)
2012(3138)
2011(2860)
2010(2752)
2009(2465)
2008(2165)
2007(2055)
2006(1712)
2005(1469)
作者
(10052)
(8582)
(8563)
(8185)
(5141)
(3960)
(3826)
(3321)
(3210)
(2913)
(2908)
(2741)
(2627)
(2619)
(2569)
(2547)
(2535)
(2506)
(2411)
(2401)
(2054)
(2026)
(1975)
(1937)
(1898)
(1862)
(1860)
(1859)
(1750)
(1682)
学科
(15332)
经济(15321)
管理(12012)
(10109)
(7187)
企业(7187)
(6415)
环境(5615)
方法(5469)
业经(4865)
中国(4783)
数学(4762)
数学方法(4710)
农业(4691)
人民(3867)
消费(3569)
结构(3421)
(3395)
(3390)
地方(3298)
(2934)
贸易(2933)
水平(2892)
消费水平(2889)
(2808)
资源(2788)
(2718)
银行(2715)
产业(2709)
(2692)
机构
学院(53917)
大学(49807)
(22233)
经济(21858)
管理(20670)
理学(18144)
理学院(18014)
管理学(17740)
管理学院(17663)
研究(16426)
中国(12272)
科学(9969)
(9451)
(9223)
(8282)
业大(7980)
财经(7823)
(7574)
中心(7513)
(7395)
(7070)
研究所(6978)
(6872)
师范(6797)
经济学(6756)
农业(6487)
(6386)
(6262)
商学(6236)
商学院(6181)
基金
项目(39090)
科学(31437)
研究(29709)
基金(27917)
(23991)
国家(23729)
科学基金(20972)
社会(20199)
社会科(19199)
社会科学(19195)
(16743)
基金项目(14665)
(13089)
教育(12948)
自然(12365)
编号(12187)
自然科(12070)
自然科学(12069)
自然科学基金(11808)
资助(9885)
(9452)
(8859)
重点(8624)
国家社会(8491)
成果(8478)
课题(8422)
创新(8198)
发展(7892)
(7886)
(7756)
期刊
(27696)
经济(27696)
研究(14352)
中国(8449)
(8411)
学报(7675)
管理(7224)
科学(7129)
业经(6749)
大学(6031)
学学(5900)
农业(5839)
(5699)
经济研究(5276)
教育(5043)
(4589)
金融(4589)
商业(4582)
技术(4291)
财经(3149)
商业经济(3130)
问题(2766)
(2717)
科技(2620)
(2600)
(2549)
消费(2534)
(2515)
统计(2413)
现代(2313)
共检索到73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玲玲  
消费主义导致的消费目标偏离、需求信号扭曲和企业创新动力缺失,是产能过剩的重要诱因。绿色消费能够通过示范效应、诱致效应和政策效应推动消费,实现绿色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应通过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内在消费品质,推行绿色生产对接绿色消费需求,推进绿色消费检验创新与生产绩效等途径,引导市场供求平衡,有效治理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举  王其  
化解产能过剩会影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进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现有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及其拓展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总体而言,化解产能过剩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且政策净效应有明显时滞并逐年增强;(2)各去产能行业的政策净效应经历了差异化的演变路径,不过最终都大于零;(3)在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中,资源配置效应远大于技术创新效应;(4)提升创新能力、升级要素禀赋结构,以及降低国有经济占比、企业污染程度和负债率都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明显。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差异化实施去产能政策、不断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多渠道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恩义  吴彦榕  
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优化现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出口贸易关联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母国的产能利用率,最终化解过剩产能;而金融支持则是OFDI的重要推动力。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并加权平均计算各省市产能利用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存在普遍性的产能过剩;OFDI和出口贸易均能有效转移过剩产能,但各地区的效应有较大差异,且OFDI与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支持能够推进企业OFDI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史恩义  吴彦榕  
对外直接投资(OFDI)可以优化现有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产生出口贸易关联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从而提高母国的产能利用率,最终化解过剩产能;而金融支持则是OFDI的重要推动力。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并加权平均计算各省市产能利用率,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全国各省市存在普遍性的产能过剩;OFDI和出口贸易均能有效转移过剩产能,但各地区的效应有较大差异,且OFDI与出口贸易存在互补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支持能够推进企业OFDI从而化解产能过剩;经济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我国应继续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化解产能过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峰  韩素卿  
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增速放缓、压减过剩产能、市场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等叠加因素影响,河北省产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重化工业特征突出、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集中度和装备水平参差不齐、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沿海和环首都优势未充分发挥、领军企业少,化解过剩产能形势复杂,急需遵循"化解、调整、升级、优化"原则破解难题,通过建立转型升级试验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八条路径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先锋  蒋慕超  刘有璐  吴飞飞  
如何平稳化解企业过剩产能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企业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难题,而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解决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两个重要路径。本文分析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化解过剩产能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比较了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对外出口水平仍是削减企业过剩产能的主要突破口,而对外直接投资尚未成为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路径。虽然出口增加对化解过剩产能存在一定的负向反馈效应,但这一负向作用并没有抵销出口对化解过剩产能的正向作用。尽管从理论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相比,更能够化解企业过剩产能,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时间短、总量小,尚未对消化过剩产能产生显著影响。上述结论在使用多个估计方法、替换变量测度方法等分析后仍然是稳健的。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估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对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进一步合理消化过剩产能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平平  张为付  
基于2008—2016年不同粮油品种的加工产能利用率的分析发现,我国粮油加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整体产能过剩与产能不断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企业经营低效率并存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去库存"和"伞式庇佑"的双重影响、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负担使低效率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成为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减负、提高政策性补贴的使用效率及延长粮食产业价值链等是化解行业产能过剩"顽疾"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苏任刚  赵湘莲  程慧  
绿色金融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绿色产业发展具有风险大、周期长等特征。因而,传统的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目前还没有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针对以上问题,阐述绿色金融的内涵,分析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指明绿色金融在绿色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支持路径,最终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有效需求不足不是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的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有的如钢铁行业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明显表现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朕韬  张腾  陶善信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7—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测算工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地方官员个人特征与工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有效缓解工业产能过剩,绿色信贷每增长1%,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约0.2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信贷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省长的学历每上升一个“台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将平均上升约2.78%;省委书记和省长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绿色信贷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明显。与本地晋升的官员相比,“异地空降”的省长更能发挥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省长在执政期间出现违纪情况,则会抑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冷天玉  杨丽  
随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绿色消费则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和化解环境危机的有效措施。在由传统消费模式到绿色消费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性、消费观和绿色政策等路径依赖问题,论文以他留文化中的绿色农产品和绿色服装作为案例,分析形成路径依赖问题的原因,提出政府层面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和质量认证机制,消费者层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对策,实现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巧玲  潘星辰  何文举  
将碳市场试点政策视作准自然实验,运用279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碳市场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并分别从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两方面进行机制检验,以及对异质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1)碳市场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发展。(2)碳市场推动参与主体进行技术创新,相对于非试点地区更能实现节能减排效应,最终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水平。(3)碳市场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对城市绿色发展施加正向影响。(4)碳市场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一、第二批次显著,第三批则不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黎丽  
我国长期以来重需求侧而轻供给侧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短期内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从要素市场供给侧出发,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市场扭曲而引致的企业投资决策扭曲和企业退出决策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基于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视角,纠正要素市场扭曲,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重点在于:逐步消除导致要素市场扭曲的内在动力源;逐步转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治理方式,促进工业用地的价格真实反映土地市场价值;积极推进各种资源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黎丽  
我国长期以来重需求侧而轻供给侧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短期内刺激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以供给侧改革为背景,从要素市场供给侧出发,研究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产能过剩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市场扭曲而引致的企业投资决策扭曲和企业退出决策扭曲,是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基于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视角,纠正要素市场扭曲,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重点在于:逐步消除导致要素市场扭曲的内在动力源;逐步转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土地治理方式,促进工业用地的价格真实反映土地市场价值;积极推进各种资源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