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4)
- 2023(16123)
- 2022(13758)
- 2021(12623)
- 2020(10459)
- 2019(23803)
- 2018(23467)
- 2017(44536)
- 2016(24553)
- 2015(27244)
- 2014(27036)
- 2013(26840)
- 2012(24899)
- 2011(22650)
- 2010(22561)
- 2009(20448)
- 2008(19755)
- 2007(17289)
- 2006(15337)
- 2005(13484)
- 学科
- 济(100793)
- 经济(100696)
- 管理(67175)
- 业(65419)
- 企(51932)
- 企业(51932)
- 方法(42099)
- 数学(36321)
- 数学方法(35939)
- 中国(29367)
- 农(28478)
- 地方(25763)
- 业经(23347)
- 学(23213)
- 财(21999)
- 农业(19618)
- 贸(18816)
- 贸易(18803)
- 易(18186)
- 环境(17982)
- 技术(16818)
- 制(16572)
- 和(15843)
- 银(15691)
- 银行(15616)
- 理论(15524)
- 融(15212)
- 金融(15211)
- 行(15007)
- 发(14693)
- 机构
- 大学(348222)
- 学院(347777)
- 济(135926)
- 管理(135124)
- 经济(133002)
- 研究(123034)
- 理学(117157)
- 理学院(115769)
- 管理学(113681)
- 管理学院(113073)
- 中国(89593)
- 科学(80270)
- 京(75555)
- 农(67356)
- 所(63658)
- 财(59088)
- 业大(58690)
- 研究所(58543)
- 中心(54799)
- 农业(53194)
- 江(51075)
- 北京(47794)
- 财经(47459)
- 范(47023)
- 师范(46431)
- 院(44544)
- 经(43215)
- 州(41638)
- 经济学(39640)
- 技术(38366)
- 基金
- 项目(243333)
- 科学(189407)
- 基金(174323)
- 研究(172124)
- 家(155051)
- 国家(153720)
- 科学基金(130156)
- 社会(107062)
- 社会科(101443)
- 社会科学(101416)
- 省(96820)
- 基金项目(93321)
- 自然(86770)
- 自然科(84721)
- 自然科学(84698)
- 自然科学基金(83145)
- 划(81983)
- 教育(78214)
- 资助(71181)
- 编号(69343)
- 发(55599)
- 成果(55061)
- 重点(54901)
- 部(51854)
- 创(50786)
- 课题(48456)
- 创新(47404)
- 科研(46889)
- 计划(46340)
- 大学(43726)
- 期刊
- 济(150045)
- 经济(150045)
- 研究(100468)
- 中国(68691)
- 学报(63721)
- 农(61380)
- 科学(55999)
- 管理(48797)
- 大学(46742)
- 学学(44183)
- 农业(42690)
- 财(42013)
- 教育(39581)
- 融(29480)
- 金融(29480)
- 技术(29121)
- 业经(26491)
- 经济研究(23925)
- 财经(22194)
- 业(22045)
- 问题(19698)
- 科技(18973)
- 经(18947)
- 图书(18725)
- 业大(17253)
- 版(17137)
- 技术经济(16654)
- 理论(16108)
- 商业(15979)
- 资源(15941)
共检索到509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利军 于剑
明晰绿色民航概念是实现行业统筹发展的前提。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专家小组讨论法和问卷调查法,界定绿色民航的内涵包括"节约环保"、"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和"人本发展"。采用有序多分类回归模型,探索绿色民航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统筹机场规划建设、推动空域体制改革、APU替代、机场车辆"油改电"等措施路径成效显著。研究结论有利于完善绿色民航发展工作体系。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民航 生态优先原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崇俊 宁宣熙 潘颖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泰尔指数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郝淑双 朱喜安
绿色发展理念在我国已经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探讨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区域差异性,可以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绿色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6—2014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技术进步、结构变迁、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特别地,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 FDI仅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工业比重提高不仅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对临近地区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仅对东部绿色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子韬
临港工业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随着工业污染问题对区域经济影响的日益加剧,如何推动临港工业区域实现绿色发展成为了众多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将宁波镇海区作为临港工业区的典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效率评价指标,基于1991-2018年镇海区投入产出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镇海区历年来的绿色发展效率,并用VECM模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镇海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总体不高,仍有着较大的改进空间;镇海区的规模效率较高,改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有着积极影响,环境规制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有着消级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文发 孔德龙 何新华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从技术投入、产业规模、行业结构、政策激励等4个维度提出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体系。收集2009~2017年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数据,采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改进加权影响非线性分析(WINGS)模型,提出BP-WINGS模型,以避免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主观赋值缺陷。通过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技术投入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影响因素,政策激励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代冬芳 俞会新
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全球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仍然存在运输效率不高、污染严重,仓储设施简陋、管理水平低下,加工过程资源浪费严重、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包装过度、包装材料不够环保等问题。从政府、企业和环境层面对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利军 于剑
绿色民航发展体系建设是实现民航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PSR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我国绿色民航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行业2012-2017年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PSR三类指标中,响应类指标权重最大,压力类指标权重最小。压力类和状态类指标总体水平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响应类指标则平稳上升。在研究区间内绿色民航总体发展水平先抑后扬,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静
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和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课题。追求长期价值增长、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绿色金融理念受到广泛关注和更多重视。政府制定的国家绿色金融发展路线、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企业寻求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公众观念的转变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而融资缺口的存在,需要更多地借助市场的力量,最终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资本合作的模式。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债券 金融科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洋鸽 詹长根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绿色发展之路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研究区130个城市在2010—2019年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 I指数,测算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19年三个时间点的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全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时间分布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的趋势为“N”型波动增长;二是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绿色发展水平下游>中游>上游,省市内部呈现东部发展趋势强于西部发展趋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呈现圈层结构;三是从空间差异性分析来看,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均呈现减小趋势,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总体差异呈“Λ”型波动;四是从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莫兰点大部分集中在第一、三象限(高—高聚集、低—低聚集),区域间的聚集效应逐渐增强且聚集效应向外扩散;五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产生负向影响,而教育投入和对外开放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关注绿色发展全局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政府规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雪松 曾宇航
根据研发驱动理论,通过构建包含R&D投入的超效率DEA—SBM模型,分别测算2001—2017年中国不同区域传统型、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借助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模型对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创新要素下中国及四大经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均高于传统要素下传统型绿色发展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逐渐收敛。东部地区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最高,西部、东北部地区有所提升,而中部地区并未得到较大提升;②2001—2017年全国创新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趋势与技术进步变化趋势一致,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增长的主要因素;③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城镇化水平、FDI与全国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正相关,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起负向影响作用。R&D投入规模、R&D投入强度、R&D投入成果与区域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的关系,在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域有不同的表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黎明 于翠凤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文旅融合指标体系,运用ESDA、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考察2004—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及分区域的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绿色文旅融合发展整体表现为基本协调,区域发展存在较明显差异,西南及西北地区轻度失调,华北、华中及东北基本协调,而华东及华南达到中度协调状态。(2)绿色文旅融合发展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趋势,存在明显空间分异。(3)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度呈现空间集聚,整体上呈良好发展态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分异。(4)旅游产业基础、文化产业基础、绿色文化消费、旅游产业收入、文化产业经营对绿色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具有较强贡献率,而旅游环境建设的贡献率则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