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52)
2023(9173)
2022(7754)
2021(7006)
2020(5905)
2019(13854)
2018(13534)
2017(25919)
2016(14162)
2015(16156)
2014(16594)
2013(16479)
2012(15547)
2011(14053)
2010(14592)
2009(13974)
2008(13290)
2007(12407)
2006(10715)
2005(9818)
作者
(42200)
(35208)
(35048)
(33698)
(22228)
(16989)
(16373)
(13687)
(13280)
(12872)
(11901)
(11871)
(11161)
(11102)
(11064)
(11048)
(11047)
(10301)
(10293)
(10172)
(8709)
(8681)
(8626)
(8079)
(8028)
(8027)
(7996)
(7845)
(7194)
(7184)
学科
(58073)
经济(58016)
管理(40342)
(40046)
(32477)
企业(32477)
方法(27037)
(26368)
金融(26366)
(24350)
银行(24324)
数学(24014)
数学方法(23796)
(23514)
中国(22179)
(18344)
(17031)
(14830)
地方(14252)
业经(12932)
(12462)
财务(12431)
财务管理(12394)
(12008)
企业财务(11748)
(11711)
贸易(11701)
农业(11579)
(11377)
中国金融(11117)
机构
学院(205643)
大学(203431)
(84510)
经济(82482)
管理(74898)
研究(67102)
理学(63276)
理学院(62590)
管理学(61454)
管理学院(61084)
中国(58391)
(42600)
(41498)
科学(40912)
(36979)
(34846)
中心(34277)
(32998)
财经(32579)
研究所(31314)
业大(30800)
(29272)
农业(29168)
(27141)
北京(27131)
经济学(27071)
(25843)
师范(25549)
经济学院(24789)
财经大学(23993)
基金
项目(128595)
科学(98850)
研究(95520)
基金(90206)
(77683)
国家(76980)
科学基金(65105)
社会(58429)
社会科(55402)
社会科学(55380)
(52466)
基金项目(47755)
教育(44149)
(42938)
自然(40883)
编号(40561)
自然科(39873)
自然科学(39860)
自然科学基金(39139)
资助(37672)
成果(33366)
重点(29256)
(28813)
课题(28136)
(27953)
(27236)
创新(25498)
(24963)
科研(24911)
大学(24494)
期刊
(93352)
经济(93352)
研究(61095)
中国(42007)
(35061)
金融(35061)
(34423)
(33408)
学报(32127)
科学(27430)
管理(24897)
大学(23749)
学学(22293)
教育(22287)
农业(21151)
技术(18757)
财经(16213)
业经(15625)
经济研究(14717)
(13834)
问题(12409)
(11459)
理论(11259)
技术经济(10676)
实践(10341)
(10341)
财会(10292)
(10078)
(10069)
统计(10028)
共检索到315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再勇  
截至2017年末,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之一,是世界上同时提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少数经济体之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发展规模世界瞩目。但是,当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保持相对独立发展的态势,分别规划、指导、推动,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需要相比有差距。站在适应、引导金融发展前进方向的角度,理论界应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概念并形成相应理论框架。绿色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绿色普惠金融是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昊  
我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新时期,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平衡的重要力量,正逐步被推至顶层战略。目前,在绿色金融模式方面赤道原则盛行,然而赤道原则主要是大银行对接服务大企业、大项目,中小金融机构难以参与其中,小微企业、三农和扶贫等薄弱领域的客户也无法分享相关的政策红利,可谓"绿色有余,普惠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福建农信将绿色普惠金融定位于以环境友好型银行为核心,以普惠型绿色信贷为载体,补缺赤道原则普惠方面的模块短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鲁政委  汤维祺  
2016年9月,在杭州G20峰会上,中国提出了建设"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议题,成为全球金融治理"中国方案"的关键内容,受到了全球的关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实现我国"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5年中,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相关领域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并成功地将相关理念和经验推向国际社会。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晓卫  叶阿忠  陆峰  
为探究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效应,论文基于变异系数—层次分析法测度绿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空间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继而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但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及"俱乐部"发展特征,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演进趋势,且整体及东、西部地区具有明显多级分化现象;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整体及东、中部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则有抑制作用。对此,应充分重视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分布特征及数字普惠金融异质性支撑作用,强化省份间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实现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晓卫  叶阿忠  陆峰  
为探究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空间差异、分布动态演进及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效应,论文基于变异系数—层次分析法测度绿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空间Moran’s I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分析其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继而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正在快速提升,但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及"俱乐部"发展特征,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演进趋势,且整体及东、西部地区具有明显多级分化现象;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整体及东、中部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则有抑制作用。对此,应充分重视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分布特征及数字普惠金融异质性支撑作用,强化省份间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实现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章生  赖彬彬  刘桂海  范正根  张东祥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了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综合运用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系统分析了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地理距离与经济差异是其产生空间溢出的重要因素;(2)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存在一定抑制作用;(3)地区适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和本地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地区过度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其产生显著“拉低效应”;(4)地区竞争下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邻近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5)推广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大,地区竞争与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的负向影响也主要源于信用类数字普惠金融。为此,推动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保持地区间的适度竞争,分类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将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马慧敏  
文章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并考察环保压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企业的绿色投资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政府和媒体角度测度企业的环保压力,以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词频刻画地区环保压力,以外部网络媒体负面新闻数来刻画企业面临的环保监督压力,实证结果发现,当企业的环保压力更大时,即政府报告更多出现环保词频、外部网络媒体负面报道更多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投资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检验经济后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投资的提升有助于正向影响企业未来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基于201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矩阵、空间自相关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7—2020年中国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边界为750千米。据此,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绿色普惠金融的再分配效应、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强化绿色普惠金融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向征鸿   刘利红   任丹妮  
<正>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构建并完善绿色普惠金融标准体系是推进绿色金融更加普惠、普惠金融更加绿色的前提和依据。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贵州省分行)牵头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框架,融合绿色金融标准和行业政策文件,初步构建起绿色普惠金融标准体系,并结合地方绿色普惠融合实践进行试点运用。
关键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杜林丰  周玲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的协同效应,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耦合度的动态演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三个子系统对耦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国各省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智能金融之间的协同效应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三个子系统对协同效应均呈现出倒U形特征,期初三个子系统会对协同效应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随后促进作用将会减弱;(3)长期影响来看,智能金融的长期影响大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而各省份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已步入临界区间;短期影响来看,中东部地区绿色金融的短期影响明显,而西部地区智能金融的短期影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新发展理念与金融体系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浩  武晓岛  
发展绿色金融在国际银行业已成为一种共识和潮流。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三农"受到高度重视。论文回顾了绿色金融的兴起并总结了国内外同业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启示,且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路径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超  陈秋露  
我国已将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了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绿色金融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最后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体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井林   阳镇  
在新发展理念下,基于绿色导向与创新导向系统实现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绿色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风险水平以及增强企业治理水平的三重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程度高与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企业要高度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通过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