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0)
- 2023(6796)
- 2022(4861)
- 2021(4071)
- 2020(3150)
- 2019(6723)
- 2018(6832)
- 2017(12666)
- 2016(6843)
- 2015(7717)
- 2014(7808)
- 2013(7535)
- 2012(6636)
- 2011(5772)
- 2010(5629)
- 2009(5159)
- 2008(5034)
- 2007(4643)
- 2006(4314)
- 2005(4054)
- 学科
- 济(32464)
- 经济(32432)
- 业(23374)
- 管理(22509)
- 企(18089)
- 企业(18089)
- 技术(12474)
- 农(11642)
- 中国(11457)
- 方法(11425)
- 数学(9999)
- 数学方法(9910)
- 业经(8616)
- 农业(7816)
- 地方(7369)
- 发(7056)
- 技术管理(6971)
- 环境(6862)
- 学(6222)
- 产业(5605)
- 发展(5511)
- 展(5505)
- 财(5502)
- 制(5495)
- 信息(4824)
- 划(4753)
- 总论(4473)
- 银(4423)
- 信息产业(4417)
- 贸(4417)
- 机构
- 学院(101867)
- 大学(100854)
- 济(43605)
- 经济(42694)
- 管理(38354)
- 研究(36752)
- 理学(32802)
- 理学院(32481)
- 管理学(31806)
- 管理学院(31636)
- 中国(26362)
- 科学(22724)
- 京(21660)
- 农(19780)
- 所(18492)
- 财(17402)
- 中心(17038)
- 研究所(16938)
- 业大(16833)
- 江(16580)
- 农业(15339)
- 财经(14046)
- 经济学(13769)
- 北京(13439)
- 范(13379)
- 院(13313)
- 师范(13227)
- 技术(12889)
- 经(12828)
- 州(12599)
- 基金
- 项目(71331)
- 科学(56640)
- 研究(51857)
- 基金(51243)
- 家(45467)
- 国家(45124)
- 科学基金(38669)
- 社会(34650)
- 社会科(32960)
- 社会科学(32952)
- 省(29271)
- 基金项目(26629)
- 划(23754)
- 自然(23556)
- 自然科(23046)
- 自然科学(23042)
- 教育(22722)
- 自然科学基金(22595)
- 编号(19955)
- 资助(19664)
- 发(17041)
- 重点(16470)
- 创(15930)
- 国家社会(15369)
- 成果(15157)
- 创新(15132)
- 部(14967)
- 课题(14461)
- 发展(13866)
- 展(13649)
共检索到153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秋皓 杨高升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约束与生态破坏代价下的生产前沿,对绿色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算,进一步利用ML指数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效率波动因素,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有30%进步空间;绿色发展效率随时间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东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技术效率变化引发的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在逐渐减小,由技术进步变化引发的效应在逐渐增加;城镇化率与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未来10~20年,我国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及其生产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宜居、充满活力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绿色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杨 王京 潘为华
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是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文章基于多维度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层面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水平,分析二者的区域特征,并从非线性角度考察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中部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压力最大;(2)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呈正“U形”关系,即城镇化初期抑制绿色发展,而后期促进绿色发展,拐点为30.22%;(3)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渠道,促进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4)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对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普玲 李炎泽
以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且绿色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升起着中介效应。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功能发挥仍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国家审计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宣烨 彭婕
本文基于2011~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工具变量估计、排除外生政策冲击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基于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沿海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不同于非核心内容创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突破性绿色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发展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论对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二元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浩 张峰 梁俊强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绿色建筑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中的独特优势。然后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详细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是否可以推广、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重要模式为全国不同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杨春玉 吴琼 高玲 葛察忠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淑婧 张赢丹 毕爱琦 高楠 李馨怡 王旭
文章以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北方新型城镇化试点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北方地域特色确定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北方新型城镇化中绿色建筑的评价系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经济转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新常态背景下,文章利用2008-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单位就业总量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以RD表征的自主创新和以FDI表征的技术引进均对就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自主创新对就业的影响程度更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也为正,城镇化率每提升1%,会带来城镇就业总量增加0.088%~0.165%。此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均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工资的上涨对就业具有负向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新型城镇化 就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小锋 袁青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1993—2013年间,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变化平稳,一直处于颉颃阶段;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大,由低度耦合协调演化为高度耦合协调;(2)各地区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耦合度均处于颉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则存在一定差异,贵州、西藏、甘肃三省属于低度耦合协调类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处于高度耦合协调,其余省份则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继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应考虑不同地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发展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斌
想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必须与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相同的理念,即保证速度和质量的平衡。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各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出各省之间的差距并作出评价。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色经济 σ收敛性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