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2)
- 2023(14303)
- 2022(12294)
- 2021(11597)
- 2020(9606)
- 2019(22202)
- 2018(21982)
- 2017(41889)
- 2016(22557)
- 2015(25504)
- 2014(25441)
- 2013(25522)
- 2012(23554)
- 2011(21374)
- 2010(20996)
- 2009(19262)
- 2008(18600)
- 2007(15976)
- 2006(13962)
- 2005(12586)
- 学科
- 济(98131)
- 经济(98029)
- 管理(64203)
- 业(61588)
- 企(50527)
- 企业(50527)
- 方法(43960)
- 数学(38122)
- 数学方法(37734)
- 中国(27110)
- 农(25389)
- 业经(21739)
- 学(20643)
- 财(20549)
- 贸(20308)
- 贸易(20298)
- 地方(19871)
- 易(19804)
- 技术(19001)
- 农业(16930)
- 环境(16344)
- 制(16038)
- 和(15380)
- 理论(14617)
- 产业(13907)
- 银(13708)
- 银行(13657)
- 融(13474)
- 金融(13473)
- 划(13391)
- 机构
- 大学(327315)
- 学院(324312)
- 济(137256)
- 经济(134648)
- 管理(129767)
- 研究(114318)
- 理学(112779)
- 理学院(111499)
- 管理学(109787)
- 管理学院(109198)
- 中国(84044)
- 京(70718)
- 科学(69964)
- 财(57596)
- 所(57193)
- 研究所(52593)
- 农(51144)
- 中心(50353)
- 业大(48088)
- 财经(47121)
- 北京(45291)
- 江(45151)
- 经(43089)
- 范(42615)
- 师范(42213)
- 经济学(41931)
- 院(41508)
- 农业(40214)
- 经济学院(37935)
- 州(36737)
- 基金
- 项目(225459)
- 科学(177823)
- 研究(165297)
- 基金(164470)
- 家(143933)
- 国家(142826)
- 科学基金(122248)
- 社会(105197)
- 社会科(99911)
- 社会科学(99887)
- 基金项目(87175)
- 省(85836)
- 自然(78583)
- 自然科(76785)
- 自然科学(76768)
- 自然科学基金(75387)
- 教育(74320)
- 划(72890)
- 资助(67921)
- 编号(65652)
- 成果(52711)
- 重点(50557)
- 部(50483)
- 发(49219)
- 创(47531)
- 课题(45298)
- 创新(44453)
- 国家社会(43954)
- 教育部(43227)
- 科研(42628)
- 期刊
- 济(146708)
- 经济(146708)
- 研究(96901)
- 中国(59812)
- 学报(50935)
- 科学(48224)
- 管理(47853)
- 农(46005)
- 财(40720)
- 大学(38377)
- 学学(35951)
- 教育(34264)
- 农业(32971)
- 技术(29775)
- 融(24897)
- 金融(24897)
- 经济研究(24580)
- 业经(23001)
- 财经(22444)
- 经(19358)
- 问题(19246)
- 业(18365)
- 图书(17466)
- 技术经济(17464)
- 科技(17006)
- 贸(16228)
- 理论(15254)
- 世界(15151)
- 现代(14521)
- 资源(14238)
共检索到471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进 童昕
基于对北京、上海—苏州和深圳—东莞三地的电子制造企业的调查,本文对比考察了无铅焊接技术在中国三大电子产业集群生产者中的扩散。无铅焊接技术的采纳是应欧盟两项电子废物指令要求而开展的,对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产生一定程度的技术震荡。我们发现中国三大电子产业集群在技术转换的过程中,扩散速率明显不同,深圳—东莞的扩散速率最大,上海-苏州次之,北京最小。该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决策的因素,重点考察了影响跨国绿色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目标市场、地理集群、投资来源地和企业自身的一些特性。结果显示,在外部因素中,目标市场和地理集群是显著的解释变量,而投资来源地因素虽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昕
以我国电子企业在欧盟指令的压力下,引入无铅焊接工艺过程为例,考察了集群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文章回顾了全球无铅技术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的特点,结合实证案例研究,指出在无铅化工艺的扩散过程中,领导企业的供应链管理、OEM厂商的制造技术能力、无铅元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及专业化的检验检测机构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关键因素,而地理集群为这些因素之间的密切配合提供了可能,但促使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却来自集群之外。
关键词:
绿色制造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扩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昆 彭纪生
指出了产品供应链的系统传导作用为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中的扩散提供了自然和充分的系统动力,绿色技术在物质流和信息流两个层面上的扩散是这种动力作用的具体反映。继而,运用演化博弈数学模型对绿色技术扩散的动力渠道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市场诱致作用下的"交易传染型"和"成功主体模仿型"是绿色技术在企业群落内得以高效扩散的两类最重要的动力渠道,反应了企业个体实施绿色技术变革的内在动机。在两类动力渠道的作用下,企业的清洁生产意愿得以强化,绿色技术转换环境得以改善。
关键词:
绿色技术 扩散层面 动力渠道 市场诱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宇 李琳娜 王鹏飞
加快绿色技术扩散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使用200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引用数据探讨企业绿色技术扩散群体行为的存在性、作用机制及实际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绿色技术扩散过程存在显著的行业群体效应,同行企业绿色技术扩散水平提升会强化目标企业的绿色技术扩散意愿;在不同的技术扩散水平、扩散阶段和技术能力上群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将制度压力分为监管、规范和模仿压力,发现3种压力均会激发企业绿色技术扩散的群体行为,并且3种压力具有替代作用,模仿压力替代监管压力,监管压力又替代规范压力,表明企业绿色技术扩散群体行为主要源于竞争而非监管和规范。进一步将企业绩效分为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发现企业绿色技术扩散水平提升会改善其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群体效应会强化企业对环境绩效的积极影响,抑制对经济绩效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企业绿色技术扩散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策略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冯忠垒 王波波 谢雄标 吴郁玲 郝祖涛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环保论坛这一专业虚拟社区内的绿色技术扩散网络整体状况、网络中的技术信息流动及其受控情况以及信息交流中存在的小群体。研究发现社区内不同类型绿色技术的扩散网络发展不均衡,同时技术扩散整体水平偏低;社区成员间信息交流比较顺畅,但信息传递不够发散;少数核心成员在末端治理技术和绿色产品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绿色技术信息在传递和交流中较少受到中介控制;社区成员在信息交流和互动中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竺乾
文章在对供应链中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供应链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机制和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直接经济收益、间接经济收益和综合社会收益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在供应链中进行扩散的三个基本因素,而供应链中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基本问题则在于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的矛盾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供应链中,由生产商处于主导地位的扩散效果要好于由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的扩散效果,当生产商处于主导地位时,"核心—外围"扩散机制的效果最好,"外围—核心"的扩散机制容易出现扩散过度的问题;而当供应商处于主导地位时,"核心—外围"的扩散机制将导致绿色技术创新无法扩散,而"外围—核心"的扩散机制则导致扩散不足,并且在"外围—核心"的扩散机制下,其扩散路径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关键词:
供应链 绿色技术创新 扩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巧燕 李玮玮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2012—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溢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间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生态网络体系、构筑跨区域知识要素流动平台、多元主体协同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效能,擘画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发展“新图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昆 魏晓平 蔡晓旭
本研究对企业群落绿色技术扩散的发生机理与抑制因素、扩散渠道以及法制监管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间的绿色供应链、横向生态耦合链的形成与绿色技术的扩散是相互伴生的。绿色技术转移过程中,授受双方企业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共生博弈"的利益协调机制。另外,来自政府的支持与法制监管等外部因素将影响绿色技术的扩散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东彦 林婷 张国建
绿色技术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促进绿色技术的广泛传播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技术扩散视角切入,利用地区和企业专利被引数据探究环境规制促进绿色技术在地区间的传播。研究发现,中国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绿色技术扩散,经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分析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环保压力提升、绿色研发环境改善引致绿色技术使用成本降低和地方环保产业发展是推动绿色技术扩散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扩散的激励存在短期作用,对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绿色技术激励明显,且仅存在于环保政策能够有效产生约束的地区。本文研究推进了绿色创新传播的相关研究,为“波特效应”在宏观层面的实现提供中国证据,对地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幸平
产业集群内技术进步、扩散和应用对促进集群内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使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成果扩散有序进行,本文从技术进步成果扩散的动态管理、组织、实施,以及渠道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进步 成果扩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目前我国存在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政府强势介入型、混合型和完全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不同产业集群模式下 ,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完善程度、集群内的竞争情况、技术进步资源和技术需求强度等都存在不同 ,并且导致了各自的技术扩散机制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
技术扩散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宪礼 李玄 胡宝民 范新安
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可能属于多个不同类型的子集群。这些子群在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及技术扩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以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安平丝网产业集群为例,选取其中三个不同的子集群,并选取其在ZWJ系列轻型金属丝网织机的技术扩散中的四个方面:集群环境、企业间相互学习、企业间相互作用下的采用决策、企业内部的采用决策行为,使用李科特7级量表对其进行测量,然后对所获取的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企业技术扩散原因性分析,从而为提高产业集群内技术扩散的速度和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子群 技术扩散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阳志梅 汤长安
加速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扩散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集群内企业技术扩散的博弈分析,探讨了集群内企业技术扩散的过程模式,并提出了促进集群企业技术扩散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扩散 博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祖涛 冯兵 谢雄标 冯忠垒 王莹
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对我国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走出中国式低碳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节能减排的能力是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构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框架,利用熵权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揭示各因素影响程度值;在此基础上,纳入综合影响效应构建Logistic确定时滞模型分析时滞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明波 郑帅彬
为探究碳税与补贴政策动态调整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基于复杂网络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博弈模型,引入证据理论融合企业收益状况与市场环境信息建立网络演化规则,借助MATLAB仿真技术分析动态补贴与静态碳税、静态补贴与动态碳税、动态补贴与动态碳税三种情形下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态补贴可以纠正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使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动态碳税则会强化网络在初期形成的演化趋势,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达到全扩散或湮灭;动态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动态碳税造成的正反馈效应,降低网络演化的风险;在三种不同的情形下,补贴与碳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