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49)
2023(13694)
2022(11682)
2021(10356)
2020(8779)
2019(19552)
2018(19247)
2017(36311)
2016(19883)
2015(21915)
2014(21145)
2013(20926)
2012(19447)
2011(17666)
2010(17447)
2009(15846)
2008(15698)
2007(14367)
2006(12254)
2005(10554)
作者
(59943)
(50487)
(50396)
(47534)
(31931)
(24415)
(22530)
(19896)
(18703)
(17722)
(17152)
(16642)
(16035)
(15820)
(15805)
(15717)
(15571)
(15029)
(14556)
(14540)
(12868)
(12242)
(12123)
(11504)
(11298)
(11200)
(11089)
(11048)
(10263)
(10092)
学科
(79710)
经济(79636)
管理(62986)
(60957)
(50287)
企业(50287)
方法(37863)
数学(33345)
数学方法(33055)
(21862)
技术(21476)
中国(20778)
(20766)
(18844)
业经(17675)
环境(17401)
(16617)
贸易(16612)
(16167)
农业(14907)
地方(14744)
技术管理(13893)
(13739)
(13091)
(12974)
财务(12950)
财务管理(12922)
(12709)
(12567)
银行(12500)
机构
学院(285284)
大学(284800)
(118052)
经济(115817)
管理(110797)
理学(96972)
研究(96384)
理学院(95896)
管理学(94205)
管理学院(93680)
中国(70270)
科学(62810)
(58638)
(57357)
(50909)
(49744)
业大(49466)
研究所(45910)
农业(45885)
中心(44746)
(42547)
财经(41583)
(37907)
经济学(36696)
北京(36053)
(34611)
(34489)
师范(33967)
经济学院(33573)
(33153)
基金
项目(200682)
科学(157746)
基金(146150)
研究(138775)
(131217)
国家(130148)
科学基金(110600)
社会(89539)
社会科(85132)
社会科学(85104)
(80757)
基金项目(78452)
自然(73821)
自然科(72229)
自然科学(72203)
自然科学基金(70962)
(68070)
教育(63307)
资助(57930)
编号(52942)
(47629)
重点(45825)
创新(43830)
(43689)
(43476)
成果(40274)
计划(39919)
科研(39371)
(38434)
国家社会(37755)
期刊
(120258)
经济(120258)
研究(75057)
中国(53937)
学报(53344)
(50360)
科学(46915)
管理(39653)
(39399)
大学(38787)
学学(37171)
农业(34101)
教育(26244)
技术(25664)
(22779)
金融(22779)
业经(20404)
经济研究(20376)
财经(20168)
(19740)
科技(17394)
(17393)
技术经济(16507)
问题(16024)
(15052)
业大(14018)
商业(13835)
(13370)
(13301)
统计(13180)
共检索到403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俊武   陈钊雄  
绿色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污染和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参数与非参数方法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分析能源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中介作用,同时探讨环境规制、科创支持、市场化程度和公众关注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呈显著倒“U”型关系;(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倒“U”型关系仅在非资源型城市、低碳试点城市和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体现明显;(3)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既能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又会通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碳排放;(4)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关注、科创支持和市场化程度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陡峭,而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使倒“U”型曲线更平缓。据此,提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政策配套支持、完善市场机制、构建政府公众共治体系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曹薇   赵伟   司玉静  
基于2012—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中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削弱了其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强化了其抑制作用;此外,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绿色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单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在门槛前后,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由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而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则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加深而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静  张明  
选取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碳排放效率,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贸易开放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以及一般贸易方式下,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构建高质量贸易开放体系、打造绿色技术创新高地、构建降碳减污协同制度体系,着力推动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静  张明  
选取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测度碳排放效率,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评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特征。机制分析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是贸易开放影响碳排放效率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异质性;在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以及一般贸易方式下,贸易开放对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驱动效应更为显著。为此,应构建高质量贸易开放体系、打造绿色技术创新高地、构建降碳减污协同制度体系,着力推动碳排放效率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康   耿一睿   郭涛  
“双碳”目标下,绿色技术创新在权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降碳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21年中国19个城市群地区的20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刻画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基础上,实证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2006—2021年中国城市群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增速先增后降,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城市群碳排放增速明显低于创新水平较低的城市群;(2)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且受城市群等级、地理区位、低碳政策、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模的影响;(3)人力资本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碳排放存在显著调节作用,人力资本的增加一方面强化了倒“U”型曲线拐点前的正向作用和拐点后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使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降碳阈值右移。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抓手,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降碳效应,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单春霞   周文洁   耿紫珍  
基于创新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对中国30个省区市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样本的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正向影响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制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环境规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发挥部分正向中介效应,政府补贴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第二阶段的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政府干预在各自的最优区间内,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环境规制对可持续发展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波  刘晓琴  
文章通过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企业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经研究发现:碳减排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私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其碳减排约束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则不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建立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得到:碳减排约束在企业创新预期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或者高于第二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预期处于门槛值0.011 8~0.017 8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伟丽  陈腾鹏  
作为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融合的重要战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助力城市绿色转型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部署。本文基于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智慧城市建设分别通过“新基建”效应、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内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为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构建智能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城市治理相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与低碳环保型技术相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节能减排等各环节的渗透,支持数字化转型程度高的头部企业成为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头羊;加大“新基建”投资力度,通过城市大数据平台缓解企业信息约束问题,通过智慧金融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具备绿色研发条件的企业流动;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协调试点范围内各城市智慧化转型进程,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考核评价指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钱丽  汪美鑫  肖仁桥  
基于异质环境分权理论,采用2009-2020年我国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和检验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和环保立法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探讨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因素的中介效应,最后分析财政分权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环保人事分权、环保立法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呈倒U型关系,而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域的3种环境分权均未跨过拐点,环保人事分权、立法(或资金)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处于促进(或抑制)阶段;(2)企业绿色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是环境分权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发挥作用的主要传导路径,其中,绿色研发人员投入、绿色研发经费投入、绿色技术产出与绿色经济产出均呈现出显著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3)财政分权正向调节环保人事分权、环保资金分权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而对环保立法分权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永凤  赵晓琴  
碳中和背景下,提升企业自愿落实减排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2019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究了碳绩效和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引入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并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碳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碳绩效正向影响财务绩效且存在门槛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在碳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同时该调节效应具有双重门槛特征。以上结论为激励企业提升碳绩效与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卫红   蔡海波   刘佳   秦臻  
本文将技术创新效应分解为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模型,探究重污染行业如何实现“环境效益-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绿色转型升级。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9年重污染行业整体上呈现从弱脱钩到强脱钩的趋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绿色转型升级,但部分细分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状态有所恶化;技术创新双重效应对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最大,双重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反且作用大小不同导致行业间绿色转型升级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分解重污染行业碳排放脱钩弹性状态的诱因,发现技术创新双重效应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和交互影响作用方向不同。本文研究为重污染行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并为制定差异化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政策指明了改进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秦炳涛  郭援国  葛力铭  
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根本之计,公众参与作为一种“软约束”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公众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独特优势,系统探讨了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立足于创新对象的不同,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公众参与能够显著地提升绿色工艺创新,而对绿色产品创新的作用并不明显;(2)公众参与依赖于政府环境规制迫使企业污染成本内部化,进而间接影响绿色工艺创新;(3)区域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公众参与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政府环境规制在公众参与度较高的地区对绿色工艺创新或产品创新的正向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空间效应方面,本地公众参与不仅会提升本地绿色工艺创新,同时这种正向效应也会辐射到经济差距较小的周边地区。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厘清公众参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明确其作用路径,为“三方共治”治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视角下,采用2011-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显著提升碳排放效率。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投入和创新模仿在电子商务发展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创新投入是电子商务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影响路径。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比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影响效果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效率,本文提出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创新发展、推广低碳生产方式、实施碳排放减少目标、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绿色化、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卫斌  
低碳经济转型有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1年237家沪深A股上市跨境电商企业,实证检验低碳经济转型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就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展开探讨。研究表明:低碳经济转型有助于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经济转型对高收入地区、东部地区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绿色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转型影响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完善产业低碳绩效考核制度、打造差异化外贸格局以及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