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7)
- 2023(21301)
- 2022(18465)
- 2021(17007)
- 2020(14448)
- 2019(32940)
- 2018(32608)
- 2017(62343)
- 2016(34553)
- 2015(38830)
- 2014(38313)
- 2013(37647)
- 2012(34773)
- 2011(31416)
- 2010(31468)
- 2009(28941)
- 2008(28371)
- 2007(25327)
- 2006(21905)
- 2005(18846)
- 学科
- 济(135190)
- 经济(135043)
- 管理(101050)
- 业(95764)
- 企(79999)
- 企业(79999)
- 方法(65384)
- 数学(57113)
- 数学方法(56250)
- 农(35904)
- 中国(35864)
- 财(34675)
- 学(32157)
- 业经(29678)
- 地方(27049)
- 技术(25403)
- 贸(24991)
- 贸易(24980)
- 农业(24276)
- 易(24196)
- 理论(23695)
- 环境(23325)
- 制(23118)
- 务(22670)
- 财务(22574)
- 财务管理(22527)
- 和(21464)
- 企业财务(21326)
- 银(19917)
- 银行(19822)
- 机构
- 学院(489963)
- 大学(489837)
- 管理(189754)
- 济(188768)
- 经济(184524)
- 理学(165255)
- 理学院(163341)
- 研究(163164)
- 管理学(159944)
- 管理学院(159082)
- 中国(118975)
- 科学(106919)
- 京(104203)
- 农(89018)
- 财(84864)
- 所(83419)
- 业大(80511)
- 研究所(76629)
- 中心(74825)
- 江(71892)
- 农业(70663)
- 财经(68996)
- 北京(65111)
- 范(63629)
- 师范(62827)
- 经(62756)
- 院(59500)
- 州(58129)
- 经济学(56867)
- 技术(55410)
- 基金
- 项目(341218)
- 科学(266210)
- 基金(245891)
- 研究(239101)
- 家(218280)
- 国家(216514)
- 科学基金(184631)
- 社会(148633)
- 社会科(140891)
- 社会科学(140849)
- 省(135591)
- 基金项目(130350)
- 自然(124704)
- 自然科(121887)
- 自然科学(121850)
- 自然科学基金(119648)
- 划(114640)
- 教育(111399)
- 资助(102430)
- 编号(96164)
- 重点(77242)
- 成果(76261)
- 部(73448)
- 创(72344)
- 发(72214)
- 创新(67324)
- 课题(67254)
- 科研(66212)
- 计划(65173)
- 大学(62710)
- 期刊
- 济(197372)
- 经济(197372)
- 研究(133190)
- 中国(90965)
- 学报(87611)
- 农(79097)
- 科学(76735)
- 管理(67789)
- 财(65329)
- 大学(64648)
- 学学(61375)
- 农业(54269)
- 教育(53258)
- 技术(44779)
- 融(37595)
- 金融(37595)
- 业经(33043)
- 财经(32805)
- 经济研究(32134)
- 业(29676)
- 经(28083)
- 问题(26924)
- 科技(25541)
- 版(25080)
- 技术经济(24664)
- 统计(24261)
- 图书(23690)
- 业大(23025)
- 策(22728)
- 商业(21684)
共检索到696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单子强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其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2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城市碳减排效应,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增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城市碳减排效果;(3)绿色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区域差异与时间差异,东部地区和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之后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城市之间绿色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地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双碳”目标实现进程。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波 刘晓琴
文章通过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上市企业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经研究发现:碳减排约束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抑制私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其碳减排约束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不具有碳排放权交易的城市,则不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建立双门限面板模型,研究得到:碳减排约束在企业创新预期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或者高于第二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创新预期处于门槛值0.011 8~0.017 8时,碳减排约束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张云 蒋正云
运用熵值法构造各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引入效率测度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采用区位熵测度创新要素集聚,基于测量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全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部为单元,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加入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水平、能源强度、政府规制等控制变量后,R&D经费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抑制作用,R&D人员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高,且控制变量对不同区域的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各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吴孟思
碳达峰碳中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战略任务,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两大任务的重要支撑。文章通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碳减排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绿色技术创新未能与碳减排、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未能发挥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有效支撑;研发投入强度、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调控能力和金融发展水平是提高耦合协调度的推动因素,而绿色发明申请占比未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利军 李一博
数字化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径,在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我国2010-2022年上市航空公司为样本,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航空碳减排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抑制碳排放。绿色技术创新和内部控制亦是航空公司碳减排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化对航空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显著的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航空公司的数字化减碳效果更优。基于此,政府应强化数字赋能技术供给,构建关键要素支撑体系,因企制宜促进航空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应夯实数字化转型战略基础,加强绿色技术开发与应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游达明 欧阳乐茜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兰冰 李焕杰
将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与绿色发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准确识别节能减排视角下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层面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路径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不同特征城市之间绿色发展可能存在的机制差异。结果发现:①技术创新会对城市绿色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替换模型估计方法、核心解释变量等对模型重新估计后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②节能效应、减排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是技术创新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机制;③资源型城市、非环保重点城市、北方地区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技术创新作用于绿色发展的路径机制因城市资源丰裕度、环境规制强度以及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海力 李雨璇
运用Super-SBM模型和区位熵指数分别测算省域绿色创新绩效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与偏微分方法实证检验科技人才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区域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阶梯式分布。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与信息化水平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具有可靠性。异质性考察发现,基础研究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型科技人才集聚对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明显,对其他地区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芳阳 赖靓荣
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数据,应用P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之间的动态关系,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2011—2019年我国绿色物流稳步上升,呈现“东高、中西低”的特征;三者之间的互动存在时变效应;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绿色物流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性且相互间具有不同的互动效应;从三大地区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均实现了较好的协调发展,且两者均对绿色物流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物流的推动力较弱,绿色物流对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效应。基于此,提出合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虹 秦喜亮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变异系数法测度了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运用Arc GIS探究了科技金融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非均衡性。(2)科技金融生态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高铁时间距离权重下对其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了最大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形关系;科技金融生态与环境规制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