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9)
- 2023(12123)
- 2022(10037)
- 2021(9134)
- 2020(7836)
- 2019(17160)
- 2018(17043)
- 2017(32754)
- 2016(17574)
- 2015(19099)
- 2014(18172)
- 2013(18004)
- 2012(16420)
- 2011(14397)
- 2010(14724)
- 2009(13774)
- 2008(14025)
- 2007(12846)
- 2006(11343)
- 2005(10517)
- 学科
- 业(88129)
- 企(82472)
- 企业(82472)
- 济(78527)
- 经济(78456)
- 管理(70623)
- 方法(36007)
- 业经(28787)
- 数学(27666)
- 数学方法(27478)
- 财(27410)
- 农(24408)
- 技术(22820)
- 务(22401)
- 财务(22387)
- 财务管理(22374)
- 企业财务(21375)
- 农业(18057)
- 中国(17577)
- 制(16536)
- 划(15382)
- 理论(14684)
- 技术管理(14404)
- 策(14356)
- 体(13868)
- 和(13609)
- 企业经济(12552)
- 经营(12342)
- 环境(12188)
- 贸(12003)
- 机构
- 学院(253717)
- 大学(246334)
- 济(110428)
- 经济(108586)
- 管理(105608)
- 理学(91028)
- 理学院(90221)
- 管理学(89076)
- 管理学院(88595)
- 研究(78434)
- 中国(62594)
- 京(50917)
- 财(50681)
- 科学(46290)
- 农(44760)
- 财经(40435)
- 江(39537)
- 所(39202)
- 业大(37943)
- 经(36811)
- 中心(35833)
- 农业(35227)
- 研究所(35142)
- 经济学(33070)
- 北京(31479)
- 商学(30746)
- 州(30514)
- 商学院(30494)
- 经济学院(29976)
- 财经大学(29831)
- 基金
- 项目(165688)
- 科学(133589)
- 基金(122563)
- 研究(120893)
- 家(106402)
- 国家(105466)
- 科学基金(93335)
- 社会(80086)
- 社会科(76321)
- 社会科学(76299)
- 省(67133)
- 基金项目(65260)
- 自然(60222)
- 自然科(58988)
- 自然科学(58975)
- 自然科学基金(58090)
- 教育(54271)
- 划(54103)
- 资助(49014)
- 编号(46375)
- 创(41736)
- 业(39564)
- 创新(37992)
- 重点(37017)
- 部(36496)
- 发(36033)
- 成果(34953)
- 国家社会(33707)
- 制(32682)
- 人文(31619)
- 期刊
- 济(123898)
- 经济(123898)
- 研究(71423)
- 中国(49745)
- 管理(46328)
- 财(44093)
- 农(41609)
- 科学(35938)
- 学报(35714)
- 农业(28806)
- 大学(28120)
- 学学(27122)
- 技术(26543)
- 融(23574)
- 金融(23574)
- 业经(22655)
- 财经(21059)
- 教育(20880)
- 经济研究(19395)
- 业(18605)
- 经(18287)
- 技术经济(17551)
- 问题(15784)
- 科技(14541)
- 财会(13546)
- 现代(13197)
- 商业(12668)
- 策(12383)
- 世界(11971)
- 统计(11796)
共检索到378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姬新龙 董木兰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将股权结构分为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检验其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基准回归下,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调节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可以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而股权集中则会弱化这一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无环保投入及规模较大类型的重污染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以及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均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金 李江颖 段清清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进行绿色战略转型,特别是重污染行业,其绿色技术创新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本文选取2008~2020年重污染行业中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利用Tobit模型研究国有股权参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与能够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国有股权参与能够通过优化企业外部资源配置、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来提高企业创新意愿,从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差异、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差异均会影响国有股权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远慧 王靖伊 陈蓉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制造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产业融合,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尤其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中作用更强。研究发现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金融股权关联实践提升其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琨 徐晓玲
当制造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就成为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出路。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以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作为实证方法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双重环境规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效应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第一,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作为企业发展的外部约束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消极影响,同时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能够配合绿色技术创新,共同激励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分析双重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效应发现,三者之间的有效配合能够有力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且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行业异质性。据此,为环境规制的合理使用以及制造业企业发展策略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日东 汤锦锋 宋红艳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EBM-GML模型测算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同一个分析框架中,建立P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GMM系统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短期内具有抑制作用,在长期内具有促进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环境规制在短期内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陆远权
经济社会转型期典型的中国式"压力型"财政,对地方创新活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2004~2017年中国2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压力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基准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压力显著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压力通过抑制技术创新进而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验证了财政压力→技术创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进一步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压力的双门槛效应,在财政压力的不同门槛值区间,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梯性降低趋势。未来需综合完善中国式"压力型"财政激励制度,合理控制财政压力的区间范围,助力技术创新以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蒋世战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P方法测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技术创新存在中介效应。在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非国有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李婷婷
文章在核算各省2000~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2)根据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可将所有省份划分为"领先型""追赶型"和"落后型"3种模式。"领先型"模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另两种模式依次递减。"领先型"模式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落后型"模式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反而会阻滞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3)2000~2018年近一半的省份从"追赶型"和"落后型"转变为"领先型",人力资本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促使这些省份发生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天杨
资本市场支持绿色金融的主要方式是引导社会融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考察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具备绿色偏好及其经济效果,文章选取中国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数据及企业财务、绿色专利等相关数据并结合事件研究、多元回归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能否吸引资本市场投资,并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发现,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存在绿色偏好,对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有正向激励反应,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前后3天时间窗口内获取了5%~7%左右的股票累积超额收益。长期结果表明,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认为,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企业将更多资金向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倾斜,拥有更多的绿色专利产出,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天杨
资本市场支持绿色金融的主要方式是引导社会融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考察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具备绿色偏好及其经济效果,文章选取中国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数据及企业财务、绿色专利等相关数据并结合事件研究、多元回归和工具变量法,检验了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能否吸引资本市场投资,并为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发现,短期来看,资本市场存在绿色偏好,对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有正向激励反应,上市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前后3天时间窗口内获取了5%~7%左右的股票累积超额收益。长期结果表明,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拥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认为,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企业将更多资金向绿色技术领域的创新研发倾斜,拥有更多的绿色专利产出,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杜江
文章从绿色创新视角切入,以2011—2022年中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城市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对国有性质和中小城市的重污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绿色创新是数字经济驱动重污染企业绿色生产的重要传导机制,但仅绿色发明专利申请量有中介效应,增加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不是数字经济提升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且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绿色创新的门槛约束,随着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数字经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分别表现出效应增强和效应减弱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亚茹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业带来新的契机,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减少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碳排放。我国作为物流大国,物流技术创新是实现物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探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技术创新的关系,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市区测算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就物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与物流业技术创新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物流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物流技术创新水平每提升1%会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161%。但由于物流业的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物流创新的实际效果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物流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幅度显著超过中西部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陈熙钧 高京淋 谭慧中
媒体作为企业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备受关注。对2008—2019年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进行检验与比较发现,媒体关注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发现媒体关注主要通过创新激励效应、监督约束效应以及环保理念效应来实现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同时,正向的媒体报道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效更好,且对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了更好的激励成效。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在年报文本语气、回复情绪以及是否关注环境安全等不同企业特征下也会存在不同的激励效果。
关键词:
媒体关注 重污染企业 绿色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