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85)
- 2023(9782)
- 2022(7979)
- 2021(7138)
- 2020(5287)
- 2019(11934)
- 2018(11435)
- 2017(20396)
- 2016(11150)
- 2015(12407)
- 2014(12508)
- 2013(12251)
- 2012(11840)
- 2011(11072)
- 2010(11525)
- 2009(10418)
- 2008(10037)
- 2007(9246)
- 2006(8624)
- 2005(7761)
- 学科
- 济(52001)
- 经济(51951)
- 农(28015)
- 业(27597)
- 管理(23374)
- 地方(20941)
- 中国(19928)
- 农业(18995)
- 业经(15275)
- 企(14888)
- 企业(14888)
- 发(13064)
- 方法(11594)
- 环境(10822)
- 地方经济(10734)
- 发展(10101)
- 展(10070)
- 制(9971)
- 学(9915)
- 数学(9888)
- 融(9795)
- 金融(9794)
- 数学方法(9733)
- 银(9590)
- 银行(9573)
- 行(9434)
- 农业经济(9045)
- 理论(8255)
- 财(8243)
- 技术(7736)
- 机构
- 学院(165398)
- 大学(158810)
- 济(64333)
- 研究(63353)
- 经济(62539)
- 管理(55129)
- 中国(46878)
- 理学(45912)
- 理学院(45197)
- 管理学(44194)
- 管理学院(43889)
- 科学(38842)
- 京(35668)
- 农(35253)
- 所(31971)
- 中心(29114)
- 研究所(28738)
- 财(28047)
- 江(27674)
- 范(26869)
- 师范(26582)
- 农业(26044)
- 业大(25951)
- 院(23074)
- 北京(23073)
- 州(22783)
- 省(22165)
- 财经(21016)
- 师范大学(20934)
- 技术(20266)
- 基金
- 项目(106763)
- 科学(83087)
- 研究(81799)
- 基金(72531)
- 家(63024)
- 国家(62351)
- 科学基金(52880)
- 社会(51118)
- 社会科(48161)
- 社会科学(48153)
- 省(46049)
- 基金项目(38629)
- 教育(37468)
- 划(36956)
- 编号(34533)
- 自然(31325)
- 自然科(30544)
- 自然科学(30536)
- 发(30340)
- 自然科学基金(29899)
- 成果(28223)
- 资助(28032)
- 课题(26069)
- 发展(24690)
- 重点(24532)
- 展(24227)
- 创(22338)
- 部(21549)
- 年(21425)
- 国家社会(20814)
共检索到27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邢洪涛
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徐州铜山区汉王镇紫山村北侧,东临汉王拔剑泉景区、汉王水库。该场地东西长95m,南北长85m,总占地面积约为8075m2,属于绿色宜居休闲乡村公园,是村民休闲娱乐康养的天然福地。二、指导思想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和村民身心亚健康呈增长趋势,乡村村民对休闲康养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将宜居乡村公园康养空间进行开发与设计,并运用于紫山传统村落建设,对于优化乡村景观设计、
关键词:
宜居乡村 乡村公园 方案设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浩 武晓岛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分析了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困难,进而从发展规划、发展理念、生态新产业、人才建设、资金渠道、文明创建等六个方面勾勒出了一条建设路径。
关键词:
发展规划 财政资金 绿色金融 乡村文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以绿色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在明晰农村社会科学治理的基础上,厘清乡村经济建设与自然生态宜居的内在逻辑,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安全观,打造"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农新发展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 赵万民 谭少华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间(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蓓超 李希胜 沈琳
绿色建筑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目标,其方案设计阶段在考虑建筑本身适用、美观、经济等特性的同时,更需要考虑基于环境和资源的建筑综合性能评价和优化,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在分析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与综合性能评价的关系及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建筑性能模拟的基础上,归纳提取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影响因素和性能评价指标,建立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优化决策模型,并运用Excel工具对模型求解,通过实例验证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黎玉华 高国珍
绿色发展是乡村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巩固和践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将环保意识作为出发点和目标贯穿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厘清绿色乡村发展新理念、新业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发展新理念:绿色乡村》一书,经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19年6月出版。该书旨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绿色乡村建设,依托绿色设计新理念服务乡村振兴。全书共13个章节。其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国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比较多、基础比较薄弱,总体还比较滞后,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强
关键词:
生态宜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金泽 赵峰松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征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本文阐述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内涵和任务,分析了营口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兴旺 内涵 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李越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丁大增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研究现存政策、理论与实践三种取向。主流政策派聚焦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顶层设计,围绕其历史必然性、提出必要性、实施机制、规避误区展开论述。学术理论派重点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理论内涵与立论基础,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意蕴,形成整体与内部二维视角解构,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论、百年乡建承继论、城乡融合发展论、外部风险应对论与“和”文化继承论等立论基础,并瞄准农民村庄复合向度探讨其内生动能。基层实践派主要关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施保障,认为应以县乡村三级干部、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实践主体,根据其各自定位承担不同职责,实现优势互补。然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主体的农民却被排除在话语体系外,导致政策、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断裂。此种断裂与理论阐发、现实关涉、国际对话缺位等共同构成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理论深化与实践效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研究应聚焦农民、理论、现实、对外和整体视角,提升研究实效性、学理性、针对性、包容性及系统性,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理论—政策”大循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豆书龙 朱晴和 李越
农民作为乡村建设主体,其所思、所想、所盼关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推进质量。本研究以2省3县的8个典型村、348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统分结合的思路,分别探析农民视角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成效、问题和建议,而后考察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成效与问题,从而建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农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满意度整体较高,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水平较低及公共服务可及性有限、产业发展条件受限及利益联结欠缺、公共文化服务不深入及“三治融合”体系不完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和农民主体意识薄弱问题。因此,未来应顺应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通过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机制和提升短缺型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宜居乡村水平,通过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升级与完善联农带农助农机制提高宜业乡村质量,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强化“五治融合”实践提升和美乡村成效,通过完善农民参与路径和构建和美乡村共同体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整体性优化与高质量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忻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宜居乡村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缺失,迫切问题是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要害问题是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法律缺失和过时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执法意识淡薄的问题,尽快解决农村和农业领域环境监管还不到位问题,尽快解决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问题。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宜居乡村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敏
本文从"三农"问题着手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分析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从乡村绿色发展的角度研究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本文还结合乡村发展特点从五方面剖析乡村振兴实施之路。
关键词:
乡村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重要性 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