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5)
- 2023(4954)
- 2022(3750)
- 2021(3243)
- 2020(2369)
- 2019(5539)
- 2018(5331)
- 2017(9229)
- 2016(5122)
- 2015(5565)
- 2014(5462)
- 2013(5480)
- 2012(5180)
- 2011(4624)
- 2010(4905)
- 2009(4326)
- 2008(4416)
- 2007(4244)
- 2006(3869)
- 2005(3098)
- 学科
- 济(21940)
- 经济(21928)
- 管理(15155)
- 中国(11324)
- 地方(8991)
- 业(8782)
- 环境(7620)
- 企(6446)
- 企业(6446)
- 城市(6308)
- 农(6295)
- 发(5301)
- 方法(5150)
- 业经(5134)
- 学(4568)
- 城市经济(4522)
- 划(4363)
- 数学(4234)
- 数学方法(4179)
- 农业(4127)
- 资源(3990)
- 理论(3607)
- 和(3597)
- 规划(3516)
- 环境规划(3375)
- 财(3354)
- 地方经济(3248)
- 发展(3223)
- 展(3211)
- 制(3048)
- 机构
- 学院(70990)
- 大学(69870)
- 研究(27711)
- 济(26082)
- 经济(25105)
- 管理(24982)
- 理学(20402)
- 理学院(20078)
- 管理学(19676)
- 管理学院(19544)
- 中国(19451)
- 科学(17848)
- 京(16518)
- 所(13367)
- 农(12851)
- 中心(12848)
- 江(12168)
- 研究所(12082)
- 财(11587)
- 业大(11385)
- 范(11268)
- 师范(11168)
- 院(10892)
- 北京(10455)
- 农业(10039)
- 州(9994)
- 省(9793)
- 师范大学(9017)
- 技术(8882)
- 财经(8591)
- 基金
- 项目(49554)
- 科学(38591)
- 研究(36322)
- 基金(33935)
- 家(30326)
- 国家(30062)
- 科学基金(25691)
- 社会(22979)
- 社会科(21717)
- 社会科学(21707)
- 省(20418)
- 基金项目(18489)
- 划(17397)
- 自然(16296)
- 教育(16082)
- 自然科(15888)
- 自然科学(15881)
- 自然科学基金(15532)
- 编号(14246)
- 资助(12263)
- 发(12082)
- 重点(11691)
- 课题(11355)
- 成果(11317)
- 创(10235)
- 部(9770)
- 创新(9712)
- 发展(9685)
- 展(9518)
- 国家社会(9507)
共检索到11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秋明 冯维波
文章立足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研究与我国城市更新特点和诉求,通过对更新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类型进行解析,提出"绿色骨架构建、空间魅力塑造、发展动力重构"3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城市更新的路径,以期探究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内在关系,并为我国城市更新探求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生态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应君 张青萍 王末顺 吴晓华
强调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演进历程,以及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小型场地为主的构成要素,从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实施途径、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博
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土地资源和控制城市蔓延的开放空间网络,代表着一种较新的精明保护思想。在系统论述其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实施管理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保护规划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家琛 王智新
从“宽带中国”试点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入手,利用多期DID模型以及2008~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且相较于绿色策略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实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经过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反事实分析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城市的差异化特征,发现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等级城市遵循边际递减规律,环境规制、人才集聚、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两种渠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因此,应打造良好数字产业生态,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底层支撑;立足城市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金融和科技发展,打通绿色创新中的“堵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壮程 张明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在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缓解资源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两个机制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和绿色金融能够增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理论结论,并通过异质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产业集聚程度、合理发展绿色金融、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小成
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出台了系列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绿地系统规划的单一性,导致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内容的单调和系统性功能的缺失,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增加了绿地面积拓展的压力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的艰巨,城市绿化不够完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乏力,公众参与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多尺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以复合功能为导向重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参与机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北京 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传浩 谭君印 胡钰苓 赵柄鉴 李益
在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基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视角,利用2008~2019年长江上游33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空间计量和逐步回归方法,详细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新基建赋能长江上游城市绿色转型,对生态空间转型的赋能效应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转型更加突出;(2)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因素具有加速效应,强化了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的正效应;(3)新基建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企业数字化赋能效应和环境规制导向效应对“三生”空间转型产生差异化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其中,绿色技术主要驱动生产空间转型,企业数字化重点赋能生活空间转型,环境规制则促进生态空间转型。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构建生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数字化、实施多样化环境规制工具等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晋石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今天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文章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产生背景、概念、构成以及层级体系,阐述了其作为城市和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绿色框架、体系和网络,对于解决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系统 途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付喜娥 钱达 韩立波 张凯云
准确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是辅助投资决策的必要前提。本文从投资价值、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三方面,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总经济价值评估模型,然后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与乘数分析法,分析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总经济价值。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发展来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较高,对区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妍 薛俭
近期各地方政府掀起了新一轮绿色PPP模式应用于开发区建设的热潮,但并不是所有基础设施项目都适用于PPP模式,因此,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研究PPP在开发区适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结合开发区项目特点构建PPP模式选择适用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优化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适用性进行评价,并以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园PPP项目为例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评价体系,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开发区PPP模式选择适用性程度和适用性等级,为PPP模式在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适用性评价的决策和管理
关键词:
绿色PPP 融资模式 低碳经济 循环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巧燕 李玮玮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2012—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溢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间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生态网络体系、构筑跨区域知识要素流动平台、多元主体协同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效能,擘画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发展“新图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希 李敏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是研究城市绿色空间实体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受到了广泛重视。对英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估值工具箱进行了评述,着重论述了其理论定义、内容分类、技术方法和实践意义,以及该理论对我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喜娥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艳妮 尹海伟
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产生于欧美国家,是一个有关城市自然生态和绿色空间的术语,旨在通过绿色基础设施框架的构建来突破传统生态保护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国外绿色基础设施内涵的辨识出发,简要介绍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发展历程,并基于大量规划研究案例,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切入点和一般步骤,系统评述了国外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要点,希望能对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提供一些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绩效提升的收缩城市低效工业用地优化利用——以牡丹江为例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方法
西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中低成本耐旱型花境设计与应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基础设施合作建设中政府与企业演化博弈模型研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中国家绿色产品出口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否带动企业降碳绿色转型?——基于生产要素链式网状体系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绿色增长: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使“减排”与“增效”兼得吗?——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