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4)
- 2023(7671)
- 2022(6333)
- 2021(5868)
- 2020(4366)
- 2019(9752)
- 2018(9375)
- 2017(17399)
- 2016(9501)
- 2015(10394)
- 2014(10377)
- 2013(10063)
- 2012(9229)
- 2011(8249)
- 2010(8669)
- 2009(8022)
- 2008(7875)
- 2007(7239)
- 2006(6834)
- 2005(6268)
- 学科
- 济(38391)
- 经济(38355)
- 管理(30747)
- 业(22694)
- 企(17772)
- 企业(17772)
- 中国(15292)
- 环境(15147)
- 地方(12191)
- 农(12019)
- 方法(11113)
- 学(9614)
- 业经(9272)
- 划(9117)
- 数学(9043)
- 财(8909)
- 数学方法(8809)
- 农业(8099)
- 发(8009)
- 制(7617)
- 资源(6862)
- 城市(6853)
- 规划(6754)
- 银(6612)
- 银行(6596)
- 环境规划(6425)
- 理论(6320)
- 和(6274)
- 行(6268)
- 融(5970)
- 机构
- 学院(138146)
- 大学(135714)
- 济(51705)
- 研究(50422)
- 经济(50084)
- 管理(49344)
- 理学(41087)
- 理学院(40499)
- 管理学(39623)
- 管理学院(39399)
- 中国(38236)
- 科学(32864)
- 京(30787)
- 所(25625)
- 财(24946)
- 中心(23615)
- 研究所(22962)
- 农(22666)
- 江(22493)
- 范(20908)
- 师范(20717)
- 业大(20461)
- 北京(19878)
- 院(19184)
- 财经(19151)
- 州(18685)
- 农业(17560)
- 经(17137)
- 师范大学(16721)
- 省(16581)
- 基金
- 项目(92995)
- 科学(73323)
- 研究(67186)
- 基金(66213)
- 家(58661)
- 国家(58194)
- 科学基金(49802)
- 社会(43121)
- 社会科(40883)
- 社会科学(40870)
- 省(37469)
- 基金项目(35741)
- 自然(32128)
- 划(31860)
- 自然科(31304)
- 自然科学(31293)
- 自然科学基金(30619)
- 教育(29386)
- 编号(26485)
- 资助(25268)
- 发(21678)
- 重点(21592)
- 成果(21152)
- 课题(19656)
- 创(19014)
- 部(18691)
- 国家社会(17939)
- 创新(17868)
- 计划(17314)
- 发展(17262)
共检索到216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晋石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今天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文章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产生背景、概念、构成以及层级体系,阐述了其作为城市和区域环境中的一个绿色框架、体系和网络,对于解决城市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系统 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俞孔坚 韩西丽 朱强
对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该研究放弃了就事论事的单一分析和工程途径,而是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综合、系统的途径,即: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来整合相关的生态过程与景观结构。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论文提出从3个步骤来实现综合问题的综合解决:①通过德尔菲法实现问题的综合与多目标的确定;②通过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综合地解决以水为核心的多个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多个目标;③评价生态基础设施对解决多目标问题的作用和效益,并为修正方案提供依据。文章在区域、城市和场地3个尺度上,提出解决东营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基础设施实施战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争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秋明 冯维波
文章立足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发展研究与我国城市更新特点和诉求,通过对更新视角下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类型进行解析,提出"绿色骨架构建、空间魅力塑造、发展动力重构"3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驱动城市更新的路径,以期探究绿色基础设施与城市更新的内在关系,并为我国城市更新探求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生态途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应君 张青萍 王末顺 吴晓华
强调具有基础性服务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系统化途径,起到城市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的作用。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演进历程,以及网络中心、连接廊道、小型场地为主的构成要素,从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实施途径、管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体系的构建方法,强调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博
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土地资源和控制城市蔓延的开放空间网络,代表着一种较新的精明保护思想。在系统论述其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和实施管理途径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对我国相关研究和保护规划的借鉴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霞
分析了我国环境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提出建立我国绿色税制应该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在排污领域实行费改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以及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关键词:
环境 绿色税收 费改税 污染 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传浩 谭君印 胡钰苓 赵柄鉴 李益
在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选择。基于“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视角,利用2008~2019年长江上游33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OLS回归、空间计量和逐步回归方法,详细探讨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绿色转型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新基建赋能长江上游城市绿色转型,对生态空间转型的赋能效应较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转型更加突出;(2)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因素具有加速效应,强化了新基建对城市绿色转型的正效应;(3)新基建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企业数字化赋能效应和环境规制导向效应对“三生”空间转型产生差异化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其中,绿色技术主要驱动生产空间转型,企业数字化重点赋能生活空间转型,环境规制则促进生态空间转型。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构建生态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数字化、实施多样化环境规制工具等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慧勇
略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筹资战略与途径刘慧勇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中国实现城市化的世纪。考虑到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较大,中国的城市化同时又是全球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巨额的建设资金。一、申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根本来源从本源上说,中国城市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方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上要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促进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 ,以拓宽投融资渠道 ,扩大投资规模 ,提高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 筹融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实践,探讨了其在解决各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城市抵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加快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伟 张烨宁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的政策性金融,在实现绿色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阐述政策性金融通过影响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作用于绿色发展的机理机制,并利用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构建面板传递和门限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策性金融能够提升环境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以此对绿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该影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科技水平下的表现不同。当前政策性金融尚未与政府财政及商业性金融形成合力,共同强化环境基础设施供给。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政策性金融对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减速门限效应。因此,政策性金融应继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与财政、商业性金融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进而有效推动绿色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付喜娥 钱达 韩立波 张凯云
准确评估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是辅助投资决策的必要前提。本文从投资价值、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三方面,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总经济价值评估模型,然后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与乘数分析法,分析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总经济价值。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发展来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总经济价值较高,对区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希 李敏
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是研究城市绿色空间实体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受到了广泛重视。对英国的绿色基础设施估值工具箱进行了评述,着重论述了其理论定义、内容分类、技术方法和实践意义,以及该理论对我国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付喜娥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概念起源于欧美,是一个确保城乡生态系统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网络体系,是城乡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框架。基于大量规划案例的研究,总结了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原则、方法、具体步骤与实施管理,并辅以英国剑桥亚区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案例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与规划目标确定、景观资源特征识别(数据查证),识别并评估网络中心和连接廊道、确定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与规划、综合评估、规划实施与管理六步骤。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指出我国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与难点,并针对我国实际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指出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