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9)
- 2023(10768)
- 2022(9499)
- 2021(8846)
- 2020(7318)
- 2019(17122)
- 2018(17041)
- 2017(33066)
- 2016(18100)
- 2015(20454)
- 2014(20379)
- 2013(20225)
- 2012(18427)
- 2011(16727)
- 2010(16528)
- 2009(15213)
- 2008(14718)
- 2007(12849)
- 2006(11271)
- 2005(9789)
- 学科
- 济(73286)
- 经济(73207)
- 管理(53950)
- 业(50422)
- 企(42455)
- 企业(42455)
- 方法(36146)
- 数学(30719)
- 数学方法(30256)
- 农(18698)
- 学(18222)
- 中国(17719)
- 财(17029)
- 业经(16510)
- 地方(14190)
- 理论(13987)
- 环境(13463)
- 和(12930)
- 农业(12570)
- 贸(12333)
- 贸易(12326)
- 技术(12084)
- 易(11919)
- 制(11683)
- 划(11206)
- 务(11099)
- 财务(11030)
- 财务管理(11007)
- 教育(10806)
- 企业财务(10425)
- 机构
- 大学(265412)
- 学院(261881)
- 管理(106449)
- 济(99705)
- 经济(97430)
- 理学(92702)
- 理学院(91696)
- 管理学(89989)
- 管理学院(89531)
- 研究(84957)
- 中国(61513)
- 京(56935)
- 科学(54950)
- 财(44874)
- 所(42606)
- 农(41079)
- 业大(40437)
- 研究所(39144)
- 中心(37809)
- 财经(36948)
- 江(36898)
- 范(35822)
- 北京(35772)
- 师范(35541)
- 经(33471)
- 农业(32324)
- 院(30773)
- 州(30673)
- 经济学(29116)
- 师范大学(28815)
- 基金
- 项目(182629)
- 科学(143124)
- 研究(133310)
- 基金(132173)
- 家(115153)
- 国家(114196)
- 科学基金(98172)
- 社会(82531)
- 社会科(78215)
- 社会科学(78192)
- 省(71138)
- 基金项目(70338)
- 自然(64740)
- 自然科(63199)
- 自然科学(63188)
- 自然科学基金(62020)
- 教育(60544)
- 划(60016)
- 资助(54955)
- 编号(54496)
- 成果(44154)
- 重点(40423)
- 部(39776)
- 发(38244)
- 创(37739)
- 课题(37139)
- 创新(35164)
- 科研(34901)
- 教育部(33946)
- 项目编号(33893)
- 期刊
- 济(106903)
- 经济(106903)
- 研究(76928)
- 中国(44460)
- 学报(43835)
- 科学(39331)
- 管理(37940)
- 农(36727)
- 财(33092)
- 大学(32873)
- 学学(30729)
- 教育(30137)
- 农业(26176)
- 技术(23122)
- 融(18167)
- 金融(18167)
- 财经(18084)
- 业经(17135)
- 图书(16510)
- 经济研究(16198)
- 经(15308)
- 问题(14173)
- 理论(13740)
- 技术经济(13584)
- 科技(13296)
- 业(13192)
- 实践(12871)
- 践(12871)
- 版(12413)
- 现代(12016)
共检索到370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缅昆 张玉哲
任何研究框架都有其方法论的基础。笔者认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框架作为现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框架的一种变革,是近十几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它同样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概念结构和核算结构。对于这一框架提出的成败得失,有必要从方法论角度加以剖析,从而科学进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核算学和环境学在内的跨学科的研究框架,其理论和方法十分复杂。
关键词:
研究框架 理论基础 概念结构 核算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明
在文献1和2中,我们从实现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出发,设计出了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投入产出表,并对有关核算问题(如环保费用测定问题、价格决定问题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相关的结果。作为后续研究,本文继续以投入产出核算为研究背景,主要对涉及总量核算尤其是“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姚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雷海潮
本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卫生总费用(NHE)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考核NHE/GDP能否达到国家提出的5%的发展目标,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利用1978~1995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的历史数据,采用ARIMA(0,0,2)模型进行拟和,在检验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预测1996~2000年NHE/GDP的比例。结果: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提示到2000年NHE/GDP为4.29%,远低于5%的发展目标。结论:ARIMA模型适用于卫生总费用的预测,而且精度高;中国到本世纪末NHE/GDP达到5%的发展目标难度较大;今后应当对建立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障制度和公共卫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一、按季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以支出法为宜最近,国务院决定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考核日常经济运行的代表性指标,要求统计部门按月、按季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为此,国家统计局制定了《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这个方案考虑到地区流入流出核算的难度,提出: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建立在收入法和生产法的基础上,暂不考虑支出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宪春
本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虽然这些问题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有些影响 ,但对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影响不大。也就是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数据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规模
关键词: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经济数据调整 定量研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曲振涛 于树彬 王曙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财政体制、制度改革的深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财政收入在绝对量、相对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财政收入增长高于GDP的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呈下降又回升等“现象”,这一现象已引起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有关人士的重视和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文琼 宁云才 李飞
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影响GDP的因素较多,本文不能全面给予说明。基于此,根据影响因素的大小、可得性与可比性,选取财政支出总量(X)这一指标,针对财政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及198 2-2011年的GDP数据来拟合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模型,并进行简单的经济分析。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国内生产总值 预测模型经济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秀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海龙,郝立芬
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质量河北省承德市统计局何海龙郝立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高度升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核算,因而,必须在相应的制度上,法规上予以完善,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证核算质量。(一)建立第三产业增加值报表制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向书坚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社会最终产品(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之和。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利用这个指标来反映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并以其增长速度来说明本国经济的增长情况,以人均国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宪春 董礼华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许宪春董礼华近些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由于一些人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概念、原则、方法不甚了解,往往容易出现统计或引用数据的错误或偏差。为此,本文试图就我国国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河南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的研究夏清成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高、过低或不正常变动,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对1980年以来河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变动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洁丽 纪成旺 黄秋昊
为了解近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土地的消耗变化情况,文章使用了区域重心、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全国及分省近二十年的单位GDP建设用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规模空间分布差异大,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减少的趋势。近二十年单位GDP建设用地规模不断下降;我国的GDP、建设用地、单位GDP建设用地分布近二十年来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一直没有被有效打破。单位GDP建设用地区域重心轨迹逐渐由东北向西南发展,后又朝西北方向转移;各省的单位GDP建设用地存在正相关性,呈现先大增后减弱的趋势。历年来局部自相关高高关联区域集中在西部地区,低—低关联区域集中在华东地区。
关键词:
单位GDP建设用地 区域重心 空间自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