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21)
- 2023(19211)
- 2022(16380)
- 2021(15241)
- 2020(12570)
- 2019(28218)
- 2018(28424)
- 2017(53483)
- 2016(29339)
- 2015(32934)
- 2014(33177)
- 2013(32643)
- 2012(30157)
- 2011(27598)
- 2010(28038)
- 2009(26206)
- 2008(25118)
- 2007(22570)
- 2006(20477)
- 2005(18322)
- 学科
- 济(132539)
- 经济(132395)
- 业(79433)
- 管理(77310)
- 企(56199)
- 企业(56199)
- 农(52379)
- 方法(47322)
- 数学(39943)
- 数学方法(39504)
- 中国(37115)
- 农业(34887)
- 地方(33157)
- 业经(31100)
- 学(29155)
- 财(26421)
- 制(23960)
- 理论(20396)
- 贸(20365)
- 贸易(20351)
- 环境(20231)
- 银(20094)
- 银行(20040)
- 发(19972)
- 易(19610)
- 融(19466)
- 金融(19457)
- 行(19374)
- 和(18495)
- 技术(18254)
- 机构
- 学院(419923)
- 大学(416071)
- 济(170483)
- 经济(166674)
- 管理(159442)
- 研究(150383)
- 理学(136192)
- 理学院(134602)
- 管理学(132240)
- 管理学院(131486)
- 中国(113094)
- 科学(93533)
- 京(89990)
- 农(84880)
- 所(77147)
- 财(75833)
- 研究所(69914)
- 中心(67931)
- 业大(67079)
- 江(65298)
- 农业(65289)
- 财经(59145)
- 范(58587)
- 师范(57990)
- 北京(57107)
- 院(54047)
- 经(53533)
- 州(52321)
- 经济学(49878)
- 省(47752)
- 基金
- 项目(278909)
- 科学(217584)
- 研究(206366)
- 基金(198344)
- 家(173278)
- 国家(171714)
- 科学基金(145768)
- 社会(129187)
- 社会科(121914)
- 社会科学(121883)
- 省(111523)
- 基金项目(105067)
- 教育(93759)
- 划(92631)
- 自然(92564)
- 自然科(90317)
- 自然科学(90295)
- 自然科学基金(88632)
- 编号(86147)
- 资助(81123)
- 成果(70568)
- 发(63709)
- 重点(62496)
- 部(60277)
- 课题(59982)
- 创(57267)
- 创新(53398)
- 国家社会(52570)
- 科研(52384)
- 发展(51017)
- 期刊
- 济(205389)
- 经济(205389)
- 研究(126650)
- 中国(91055)
- 农(83741)
- 学报(68865)
- 科学(63645)
- 管理(57672)
- 农业(56465)
- 财(55396)
- 大学(52026)
- 教育(50922)
- 学学(49191)
- 融(40537)
- 金融(40537)
- 技术(37462)
- 业经(36740)
- 经济研究(31021)
- 财经(28325)
- 业(27552)
- 问题(26958)
- 经(24344)
- 图书(21686)
- 版(21575)
- 技术经济(20817)
- 科技(20269)
- 世界(19906)
- 现代(19008)
- 理论(18908)
- 资源(18805)
共检索到646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燕
近年来,农村地区涌现出了许多旅游小镇,构建农村旅游小镇循环经济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农村旅游小镇循环经济体系,完善和保护旅游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发展为原则减小旅游小镇的环境压力,进而更好地保护旅游小镇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实现农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农村旅游小镇 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指臣 张涛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体系中产业、市场、技术、政策等子体系面临的问题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和锁定效应探讨了传统经济体系运行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锁定效应提出了破解经济运行锁定状态的推进路径:一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布局、绿色规范的制度环境、全面推进的开放格局、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系统完善的经济体制;二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驱动机制、生长机制、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运行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孔山
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旅游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应构建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不同层次上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将各层面上的旅游经济运行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为保障、促进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旅游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经济政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
关键词:
旅游业 循环经济 环境 旅游循环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萍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有助于推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如果脱离这一理念和原则,将不利于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甚至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因而,在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探索农村生态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亚亚
农村旅游目的地生态保护受旅游开发意识、设计规划、监督管理、游客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生态旅游惩罚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应进一步加强,同时还应结合各地情况建立起保护开发、联动发展和主动参与机制,为发挥各作用机制的成效,应始终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绿色旅游观念、实施绿色开发和管理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平宇 刘昊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从速度经济追求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在目标、内容与动力方面构成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发展经济体系包括形成实体、金融、科技、人才四位要素协同的绿色产业体系,以及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公众多元主体联动效应的制度体系。可以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社会生产活动环节推动绿色发展经济体系的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党政军
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需要推进农业经济绿色发展,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经过多年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探索绿色发展理念与农村经济的深入融合,发展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是推动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着力点。本文分析了新农村经济绿色转型的必要性与现状,并从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分析农村经济绿色发展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从农村绿色经济体系构建、绿色产业链建设、环保制度与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完善绿色转型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推动新农村经济绿色转型发展。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农村经济 转型升级 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和南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南昌在绿色产业、绿色园区、绿色金融、绿色建筑、城市生态治理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生态城市品牌观念已深入人心,但目前南昌绿色发展的多项指标在全省仍处于靠后地位。因此,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南昌推进绿色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南昌在推进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南昌要加强绿色发展宣传和教育、强化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支撑、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绿色金融、普及绿色建筑、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南昌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允华 杨兴东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绿色发展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环保立法滞后、环保执法力度不足、法律援助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适应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特点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援助制度。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农村 环境治理 法律规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美霞 王敏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消费方式上存在很多问题。造成了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严重影响了景观质量。构筑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武陵源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循环经济体系 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霞 张杰飞 李洁 修长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及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游和下游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上游略有扩大,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游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根源。(4)样本期内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未发生变化,但障碍因素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邢霞 张杰飞 李洁 修长百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及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游和下游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上游略有扩大,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游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根源。(4)样本期内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未发生变化,但障碍因素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