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25)
- 2023(17283)
- 2022(14846)
- 2021(13743)
- 2020(11269)
- 2019(25742)
- 2018(25562)
- 2017(48864)
- 2016(26753)
- 2015(29651)
- 2014(29426)
- 2013(29028)
- 2012(26803)
- 2011(24206)
- 2010(24137)
- 2009(22264)
- 2008(21191)
- 2007(18547)
- 2006(16429)
- 2005(14511)
- 学科
- 济(110548)
- 经济(110442)
- 管理(74136)
- 业(71628)
- 企(56595)
- 企业(56595)
- 方法(46389)
- 数学(40032)
- 数学方法(39600)
- 中国(31976)
- 农(31513)
- 地方(27718)
- 业经(25320)
- 财(25248)
- 学(23617)
- 农业(21819)
- 贸(20012)
- 贸易(19999)
- 易(19335)
- 环境(18699)
- 制(18347)
- 理论(17709)
- 技术(17507)
- 和(16975)
- 银(16950)
- 银行(16890)
- 融(16430)
- 金融(16428)
- 行(16230)
- 发(15831)
- 机构
- 学院(372034)
- 大学(370833)
- 济(148661)
- 经济(145485)
- 管理(144426)
- 研究(128677)
- 理学(124692)
- 理学院(123279)
- 管理学(121098)
- 管理学院(120449)
- 中国(95322)
- 科学(80483)
- 京(79709)
- 财(66884)
- 所(65077)
- 农(64513)
- 研究所(59303)
- 中心(58009)
- 业大(57459)
- 江(55272)
- 财经(53315)
- 范(50980)
- 农业(50525)
- 师范(50465)
- 北京(50285)
- 经(48490)
- 院(46851)
- 州(44904)
- 经济学(44378)
- 师范大学(40659)
- 基金
- 项目(255151)
- 科学(200331)
- 研究(186894)
- 基金(183206)
- 家(160375)
- 国家(158987)
- 科学基金(136014)
- 社会(117263)
- 社会科(111146)
- 社会科学(111122)
- 省(101073)
- 基金项目(96889)
- 自然(87972)
- 教育(86178)
- 自然科(85921)
- 自然科学(85904)
- 划(84712)
- 自然科学基金(84352)
- 编号(76844)
- 资助(75401)
- 成果(61890)
- 发(57995)
- 重点(57511)
- 部(55384)
- 课题(53214)
- 创(53087)
- 创新(49472)
- 科研(48426)
- 国家社会(47977)
- 教育部(47338)
- 期刊
- 济(166307)
- 经济(166307)
- 研究(111356)
- 中国(74663)
- 学报(60002)
- 农(59198)
- 科学(54828)
- 管理(53246)
- 财(49254)
- 教育(46411)
- 大学(45126)
- 学学(42324)
- 农业(41480)
- 技术(32931)
- 融(31968)
- 金融(31968)
- 业经(28977)
- 经济研究(26915)
- 财经(25106)
- 业(21573)
- 经(21546)
- 问题(21431)
- 图书(20030)
- 技术经济(18300)
- 科技(18287)
- 理论(17122)
- 商业(16903)
- 版(16894)
- 现代(16683)
- 资源(16149)
共检索到551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宝华 刘东皇
本文通过将FDI质量参数化,利用2004~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运用普通面板回归和门槛回归方法,对FDI质量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总体而言,FDI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质量指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途径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作为吸收能力门槛变量的回归结果表明,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作用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且伴随着本地吸收能力水平的提高,FDI质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也在增强。
关键词:
FDI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回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建荣 杜聪 李晓静
基于2005~2013年中国物流产业省际面板数据和资源因素约束条件,采用GML指数方法,对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源泉、时序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并判别了技术创新者。研究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5%,远低于传统增长速率6.5%;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动力不足;各地区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较大;技术创新者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提升物流业经济增长质量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原毅军 谢荣辉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在考虑能源消耗和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来源分解,并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FDI及两者的交互项对GTFP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工业GTFP年均增长3.04%,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GTFP增长,从生产率的视角验证了"波特假说"的成立;FDI虽未能对中国GTFP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FDI可驱使中国加强环境规制水平,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又能有效提高外资进入的环境门槛,对FDI起到"筛选"作用,因此两者的良性互动是GTFP增长的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汪锋 解晋
文章使用199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核算中国各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CO_2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但CO_2排放强度和能源强度正在逐渐下降,表明能源使用效率有所提升。(2)环境要素对产出增长表现出阻碍作用,且东部比中西部更为明显。(3)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稳步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资本、劳动、能源和以CO_2排放量为代表的环境容量等要素投入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4)教育投入、自主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外商投资的存在使中国成为实质上的"污染避难所"。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能源消耗 CO_2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玲 陶锋 杨亚平
经济增长质量反映增长的优劣程度。笔者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过去10年30个省市工业部门包含了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此作为各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度量指标,研究区域工业增长质量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增长质量呈梯度分布趋势,但界限已不再明显;三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东部各省份工业增长质量差异随时间推移逐步缩小,而全国总体及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长质量差距呈扩大趋势;全国总体及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存在条件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和环境规制程度对区域工业增长质量差异的缩小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
工业增长质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收敛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揭示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68%、累计6.27%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资本利用、劳动利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分别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贡献了9.82%、66.43%、2.42%...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伟 孙芳城
通过综合指数法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基于19992015年数据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乌江中下游民族地区优于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下游地区好于上中游地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技术效率改进效应还没有得到体现;不同区域有所不同,上中游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绿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通过拓展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在估算了农业污染的前提下,计算了中国农业绿色TFP的增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目前增长较慢,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忽视环境约束,将导致农业TFP增速的明显高估;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而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贸易条件阻碍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记
采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文先 钱学锋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模型,以此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化特征。数字经济可以从整体上显著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点和U型关系及区域化差异特征。进一步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GTFP具有不同分位数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本文利用DEA-SBM模型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相关的非期望产出,并利用GML生产率指数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按区域进行分类测算。数字经济不仅可以赋能予传统工业企业,而且具有绿色价值,可以为中国后疫情时代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六稳六保"目标总任务,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文明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思莹 王汉磊 王文志
经济增长目标过高可能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降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检索城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基于我国2003—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过高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抑制政府创新偏好、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及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等方式,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应合理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弱化地区间经济增长竞争;始终将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积极引导地方创新和绿色发展;注重区域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外围城市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应强化对周边城市的绿色技术溢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彰 郑艳茜 李玉姣
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形势日趋严峻,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己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政治上集权、经济上分权的财政体制通过影响政府行为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进而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基于政府行为变化的视角,分析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理论假设;其次,采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对我国各省区2001~2016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最后,构建随机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财政分权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区域差异性明显;二是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通过引进高质量FDI、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人力资本以及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等策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三是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政府行为的扭曲,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根据上述结论,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晰划分环境事权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留鑫 姚慧琴 韩先锋
当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少加入农业碳排放变量进行测度分析。本文选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等作为自变量建立超越对数函数模型,并在该模型中加入农业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等自变量作为生产技术无效率项,对我国31省(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论显示:1998—2014年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年均值为4. 01%,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这是由农业碳排放量的上升导致生产技术无效率项扩大而引起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其中,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变化的驱动作用最大,同时受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率的制约也较为显著。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分布来看,农业碳排放强度较低的地区相对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较高。最后,从建立绿色农业认定体系、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研究目标:测度和探究中国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真实水平、时空分异与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动态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评估六大城市群真实GTFP增长及动态演化趋势,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动态空间SDM模型解析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时空分异和动态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六大城市群整体及各城市群真实G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的核心驱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总体区域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和组间差异,各城市群GTFP增长的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表现出较强的空间β条件收敛性和俱乐部趋同特征,且β条件收敛呈现出显著的时空非对称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评估和解析六大城市群GTFP增长的动态演进、时空分异及空间收敛机制。研究价值:为持续改善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和绿色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支撑,为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和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晓珍 杨龙
文章利用熵值法拟合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将其作为经济的非理想产出纳入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了1995-2008年中国29个省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及其时间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显著下调,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我国的绿色Malmquist指数整体上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较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控制投资率、从业人员增长率与环境治理力度后,各地区均表现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