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87)
- 2023(22731)
- 2022(19212)
- 2021(17714)
- 2020(14864)
- 2019(33701)
- 2018(33238)
- 2017(63635)
- 2016(34499)
- 2015(38631)
- 2014(38128)
- 2013(37573)
- 2012(34594)
- 2011(31134)
- 2010(31443)
- 2009(29195)
- 2008(28711)
- 2007(25534)
- 2006(22838)
- 2005(20558)
- 学科
- 济(147340)
- 经济(147180)
- 业(110340)
- 管理(107795)
- 企(94736)
- 企业(94736)
- 方法(62016)
- 数学(51249)
- 数学方法(50585)
- 中国(42954)
- 农(42041)
- 财(39479)
- 业经(38864)
- 地方(33084)
- 农业(28826)
- 制(28595)
- 学(28094)
- 贸(26152)
- 贸易(26132)
- 务(26001)
- 技术(25966)
- 财务(25900)
- 财务管理(25853)
- 易(25324)
- 理论(25109)
- 企业财务(24420)
- 和(24365)
- 银(23343)
- 银行(23291)
- 环境(23134)
- 机构
- 学院(492402)
- 大学(489675)
- 济(199829)
- 经济(195492)
- 管理(193200)
- 研究(165627)
- 理学(165578)
- 理学院(163728)
- 管理学(160817)
- 管理学院(159895)
- 中国(126687)
- 京(105623)
- 科学(101566)
- 财(94054)
- 所(82944)
- 农(79929)
- 中心(75327)
- 研究所(74924)
- 江(74764)
- 财经(74449)
- 业大(71502)
- 经(67557)
- 北京(66904)
- 范(65031)
- 师范(64408)
- 农业(62184)
- 院(60859)
- 州(60289)
- 经济学(60247)
- 财经大学(55057)
- 基金
- 项目(327901)
- 科学(258792)
- 研究(240356)
- 基金(237255)
- 家(206581)
- 国家(204820)
- 科学基金(176826)
- 社会(152387)
- 社会科(144507)
- 社会科学(144473)
- 省(128453)
- 基金项目(125027)
- 自然(114331)
- 自然科(111767)
- 自然科学(111739)
- 教育(110490)
- 自然科学基金(109705)
- 划(107742)
- 编号(97997)
- 资助(97600)
- 成果(78984)
- 重点(73561)
- 发(72285)
- 部(71623)
- 创(69077)
- 课题(67651)
- 创新(64157)
- 国家社会(62840)
- 科研(62217)
- 教育部(61478)
- 期刊
- 济(225946)
- 经济(225946)
- 研究(146802)
- 中国(96697)
- 管理(75763)
- 学报(74219)
- 农(73037)
- 财(72924)
- 科学(70060)
- 大学(56834)
- 教育(54803)
- 学学(53446)
- 农业(50337)
- 技术(46914)
- 融(45740)
- 金融(45740)
- 业经(38858)
- 财经(36310)
- 经济研究(35422)
- 经(31273)
- 问题(30741)
- 业(27943)
- 技术经济(25747)
- 图书(25035)
- 科技(23212)
- 现代(23121)
- 统计(23033)
- 贸(22912)
- 商业(22888)
- 理论(22533)
共检索到742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奕
新技术群带来的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数字化转型,对物流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互联网相关指标和数字金融发展,对新技术群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考察了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我国25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OLS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影响;要素配置在新技术群影响物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此外,研究还发现,新技术群对物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数字技术研发、助力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苗效东 吕明元 张旭东
从基础环境、技术支撑和工业应用三方面建立工业大数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工业大数据和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总体呈增长态势,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工业大数据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工业大数据分指数中,工业应用指数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最大;产业结构优化是工业大数据影响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工业大数据影响更大,可借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明慧 王静茹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消费税对消费需求和投资流向的双重调节功能决定了消费税、经济增长与绿色投资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本文构建非线性门槛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消费税、经济增长与绿色投资的逻辑关联性。研究表明:消费税对绿色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增长双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消费税对绿色投资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比中部、西部地区效应更大。研究结论对于充分发挥消费税对绿色投资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消费税 经济增长 绿色投资 动态门槛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秦敬云
以1998~2010年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对城市市区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我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则不断上升,居住和绿地广场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升高,而工业和交通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趋于下降,其他用途所占比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非农就业的增加需要在保证城市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合理加强城市土地的经济用途。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演变趋势 人均GDP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洋
资源型城市存在严重的"黑色"产业路径依赖,以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摆脱资源依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必然选择。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过程中,影响产业绿色转型效率的因素很多,本文利用2007年~2016年我国102个地级资源型城市面板数据,主要对资源依赖指数、新兴产业培育、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资源利用率、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增长率等因素影响产业绿色转型效率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是,新兴产业培育程度、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对提高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绿色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资源依赖程度、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量等因素具有负向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明 王雨璇 田泽 丁晨辉
基于绿色发展视域,构建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9—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与状态转移概率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呈现由“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降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区域间差异有所收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相邻类型跳跃,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虽有一定转移但整体稳定性较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明 王雨璇 田泽 丁晨辉
基于绿色发展视域,构建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9—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与状态转移概率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呈现由“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降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区域间差异有所收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相邻类型跳跃,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虽有一定转移但整体稳定性较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磊 张雪薇
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变异系数法测度了科技金融生态水平,运用Arc GIS探究了科技金融生态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实证检验了科技金融生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非均衡性。(2)科技金融生态对本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高铁时间距离权重下对其邻近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了最大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形关系;科技金融生态与环境规制形成协同效应,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郝倩 廖洪富
本文以流通业空间集聚特征为基础,研究了流通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流通业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逐年提高的趋势;第二,流通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两者变量都存在空间分布特征;第三,从全国范围来看,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即本地流通产业集聚对邻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第四,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在西部地区不显著;第五,我国中部地区的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一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尹朝静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SBM-Global-Super模型对中国2000—2017年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考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属于领先型,其他地区分布相对分散;2)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逐步上升态势,东北和中部区域内差异较小,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和区域内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3)全国及四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未呈现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特征,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收入分配差距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
空间效应视角下经济集聚与制造业升级——基于2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产城融合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
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加剧了国内房价分化吗?——基于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智慧城市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区域环境规制“绿色悖论”空间面板研究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基于284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
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的动态空间面板实证检验
绿色信贷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基于京津冀地区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