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4)
2023(7786)
2022(6374)
2021(5644)
2020(4450)
2019(10278)
2018(10139)
2017(18592)
2016(10410)
2015(11765)
2014(11838)
2013(12026)
2012(11597)
2011(10498)
2010(10942)
2009(10153)
2008(10438)
2007(9721)
2006(9145)
2005(8687)
作者
(31882)
(26436)
(26423)
(24717)
(17100)
(12547)
(12096)
(10329)
(10072)
(9747)
(9111)
(8927)
(8722)
(8694)
(8412)
(8045)
(7979)
(7823)
(7668)
(7594)
(6857)
(6641)
(6419)
(6248)
(6049)
(6032)
(5893)
(5856)
(5521)
(5327)
学科
(47641)
经济(47595)
管理(37928)
(32801)
(26954)
企业(26954)
地方(17639)
中国(16767)
(13495)
业经(12849)
方法(12547)
(12355)
(10722)
银行(10707)
(10295)
(9965)
(9937)
金融(9937)
地方经济(9930)
(9872)
环境(9768)
数学(9488)
农业(9470)
数学方法(9382)
(9360)
(8236)
(8041)
(7924)
贸易(7913)
技术(7890)
机构
学院(150261)
大学(147620)
(60666)
经济(59082)
管理(57230)
研究(56051)
中国(45855)
理学(45349)
理学院(44742)
管理学(44150)
管理学院(43814)
(34175)
科学(33808)
(30841)
(29587)
(26513)
研究所(26254)
(26093)
中心(25950)
北京(22698)
财经(21916)
(21881)
(21490)
师范(21251)
业大(20635)
(20580)
(20184)
农业(20069)
(19569)
技术(17258)
基金
项目(88267)
科学(68244)
研究(67117)
基金(59941)
(51858)
国家(51327)
科学基金(43330)
社会(41009)
社会科(38858)
社会科学(38850)
(36774)
基金项目(31078)
(30172)
教育(29753)
编号(27681)
自然(26343)
自然科(25659)
自然科学(25656)
(25634)
自然科学基金(25148)
资助(24776)
成果(23402)
发展(20915)
课题(20823)
(20543)
重点(20093)
(18506)
(18261)
创新(17361)
(16765)
期刊
(83596)
经济(83596)
研究(50375)
中国(40562)
管理(26512)
(25216)
(25180)
学报(21335)
科学(20782)
教育(20404)
(20166)
金融(20166)
农业(17191)
大学(16298)
学学(14968)
技术(14804)
业经(14763)
经济研究(12042)
(11056)
财经(10758)
问题(10112)
(9328)
图书(8719)
现代(7980)
(7871)
技术经济(7842)
商业(7736)
世界(7698)
(7537)
论坛(7537)
共检索到262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柴剑峰  
当今,绿色发展已成为人类顺应全球变化的重大共识,中印作为有影响力的人口大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对两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中印在绿色发展模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各具特点。本文建构了绿色发展管理的二维三要素交互作用模型,即影响绿色管理源头的文化,绿色管理表征的技术、绿色管理保障的制度外维,作为管理本体的绿色个人、绿色企业与绿色政府内维,交互作用。运用该模型重点对中印绿色发展基础、发展模式、发展动力、运行监管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中印双方应在挖掘生态文化本源、"漂绿"产业结构、构筑绿色城乡、培育发展动力、完善绿色政策、创新运行机制等方面,共享经验与教训,创新互鉴,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卢霞  黄旭  
自2007年7月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开始建立绿色信贷理念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出台以来,中国银行业在推进绿色信贷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中国银行业推行绿色信贷,短期内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的是观念的转变、科学的部署和长期的坚持: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纳入银行发展战略,成立相关决策机构,负责绿色信贷战略的制定与工作指导,从战略层次布局绿色信贷相关工作;有计划推动内部机构设置、流程调整和人才储备等工作,为推进绿色信贷奠定基础;重视即期实践,循序渐进,相机推进绿色信贷战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卢羽   陈晓琦  
绿色债券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工具,其创新理念贯穿于不同发展时期。我国绿色债券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由于起步较晚,较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丰富实践经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其标准体系、项目认定、激励机制、产品创新、监管制度、信息披露等关键要素暴露出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开展绿色债券发展与创新的国际比较研究,对于推动我国绿色债券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峰  董志  杨念  
在我国实施节能减排硬约束、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本文基于近年来绿色金融理论实践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模式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波  温旭新  
以我国省级工业发展水平为研究对象,将因子分析原理运用到省际工业发展评价与分析的过程中,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省际工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区域间、区域内均存在不均衡现象。就区域间来看,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出东、中、西的阶梯趋势。就区域内来看,东部地区高水平、中等水平发展均衡,呈现出"倒金字塔型"。中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处于中等水平居多,高水平和低水平者甚少,呈现出"橄榄球型"。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最高仅达到中等水平,而且有近一半省份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现出"水滴形"。针对突出的省际工业发展差距,国家应从设立能源重工产业转型基金、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及构建东、中、西绿色产业链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的支撑力度。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柯晶琳  姜维军  杨兴锐  
近年来,我国重视生态环境,致力于绿色物流的发展,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绿色物流发展相比,我国在绿色物流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本文通过比较中日绿色物流发展的差距,借鉴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绿色物流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绿色物流,推进逆向物流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发展我国绿色物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立岩  王臻  
绿色信贷是金融理念的创新,体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是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本文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信贷发展特色,总结了绿色信贷风险衡量、产品创新、法律规范、政策激励、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法律建设、市场环境建设和银行创新激励等方面为中国绿色信贷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遥  徐楠  
中国发展绿色债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实践,可缓解节能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助于拓展金融机构业务空间以及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发展中国绿色债券的可行性在于其具备稳定的顶层设计基础、积极的政策环境基础、良好的市场基础、潜在的投资者基础。中外绿色债券在发展路径、项目分类覆盖范围、募集资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认证以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统一对绿色债券的界定和项目分类;对募集资金使用实施特殊管理;绿色债券应有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鼓励绿色认证;出台激励措施。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顺顺  
在梳理绿色发展理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包含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项一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7项二级指标,36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GRAP联合评价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逐步增长至56.35;长江经济带中部和西部区域未来分别应在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方面进行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投入指数提升较慢是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板块面临的共同问题;11省(市)按总指数可分为三个梯队,且各省(市)特色鲜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楚紫穗  
本文构建了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省市2007-2012年的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评估和多层次的动态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明显,但呈缩小之势;东部地区在产业绿色增长度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上优势较明显,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劣势较突出;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较优,但产业绿色增长度劣势较明显;中部地区三大指标优劣势不突出,整体水平中等偏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浩良  安然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关注绿色债券,将绿色债券纳入到本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之中。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中外绿色债券在标准体系、项目认定、信息披露、外部认证、激励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发展,本文就项目口径认定、绿色认证体系、信息披露、激励措施、发行主体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敏俊  刘艳艳  
"高消耗、高污染"的城市发展模式,在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环境挑战,我国城市发展必须走绿色转型发展之路。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绿色城市指数及其指标体系,对我国58个地级市和25个国际城市的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检验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与国外城市的差距及其成因,指出了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存在问题和未来改进方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韦谊成  刘小瑜  
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至此,围绕“碳中和”及”碳达峰”转型的金融创新序幕拉开,各部门从完善碳金融相关制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着手,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行业监管政策也逐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其中,金融市场工具创新主要以绿色(碳中和)债券、绿色(碳中和)信贷、绿色(低碳)指数、绿色(低碳)基金及设立支持碳减排的货币政策工具为抓手。“碳中和”金融实际上是绿色金融的一个子集。我国自2015年起一直致力于引导金融支持绿色减排领域,尤其是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德凤  臧正  孙才志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及环境损失日益增长,地球生态系统承受的负荷逐渐加大,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自然资源及环境容量制约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用。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有关绿色经济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研究成为有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了有关绿色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及其驱动/制约因素、绿色转型评价理论方法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等,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并展望了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关键和热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建奎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企业也开始将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