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7)
2023(16018)
2022(13146)
2021(12199)
2020(9774)
2019(22606)
2018(22523)
2017(42270)
2016(22788)
2015(25579)
2014(25459)
2013(24362)
2012(22523)
2011(20191)
2010(20391)
2009(18291)
2008(17477)
2007(15330)
2006(13362)
2005(11896)
作者
(64352)
(53458)
(53277)
(50427)
(33914)
(25499)
(24296)
(21050)
(20580)
(19144)
(18241)
(18199)
(17113)
(16802)
(16662)
(16506)
(15997)
(15641)
(15563)
(15235)
(13315)
(13125)
(13023)
(12435)
(12074)
(11913)
(11875)
(11792)
(10878)
(10650)
学科
(94656)
经济(94552)
管理(64205)
(58789)
(46974)
企业(46974)
方法(39116)
数学(34451)
数学方法(33792)
中国(28278)
(27225)
地方(24985)
业经(21877)
(20362)
(19451)
环境(18825)
农业(18216)
(17109)
理论(16595)
(16243)
贸易(16228)
(15681)
(15603)
(15594)
金融(15587)
银行(15576)
技术(15314)
(15062)
(15032)
(14510)
机构
学院(312509)
大学(307145)
(123194)
经济(120497)
管理(119957)
研究(105563)
理学(102851)
理学院(101737)
管理学(99547)
管理学院(98993)
中国(80216)
(65698)
科学(65475)
(55800)
(52536)
(52125)
(49711)
中心(49669)
研究所(47437)
业大(46915)
财经(43761)
(42646)
师范(42142)
北京(41372)
农业(40631)
(39662)
(39479)
(39035)
技术(37093)
经济学(36678)
基金
项目(214865)
科学(169377)
研究(158629)
基金(153025)
(133643)
国家(132521)
科学基金(114466)
社会(99207)
社会科(94003)
社会科学(93985)
(87207)
基金项目(80054)
教育(74309)
自然(73769)
(72544)
自然科(72035)
自然科学(72017)
自然科学基金(70663)
编号(65204)
资助(62704)
成果(51692)
(50599)
重点(48999)
课题(46336)
(46048)
(45544)
创新(42507)
科研(40877)
国家社会(40694)
发展(40119)
期刊
(139577)
经济(139577)
研究(89271)
中国(67961)
(48461)
学报(48085)
管理(46588)
科学(44575)
(42657)
教育(42081)
大学(37296)
学学(35060)
农业(33387)
技术(32680)
(28974)
金融(28974)
业经(25868)
经济研究(22323)
财经(20827)
(17978)
(17871)
问题(17696)
统计(15492)
图书(15375)
科技(15134)
技术经济(15019)
(14886)
商业(14598)
资源(14548)
(14351)
共检索到470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福新  孙宁  
绿色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是中国改变现状和实现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浙商急需践行的目标。已有的绿色发展理论虽然阐明了有关绿色发展的实质和目的,以及基点、核心内容和措施等问题,但是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及其转换性。鉴于此,文章构建了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该模式反映全面、融合和协调的主体—生态关系,其核心范畴是公正,包括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该模式除了整体和系统地反映绿色发展的目的、宗旨和目标以外,集中体现为绿色价值的创造和增进。文章最后结合浙商的实践,探讨了在绿色发展的主体—生态模式的运用中需要树立和践行的一系列原则、理念和精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福新  
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体现全面的以人为本和健康生活,统一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与会者关于绿色发展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全面、融合和协调的主体—生态模式及其逻辑上。浙商和遂昌的实践为绿色发展的理论及模式提供了实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福新  
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大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广泛利用后发优势获得经济超常的快速增长后,正全面遭遇后发劣势,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有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包括源泉论、环境论和本体论等,都存在不足。其实,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与转变,取决于主体与生态的关系。逐利、粗放和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由片面和对立的主体—生态模式决定或造成的。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改变主体—生态模式。完整和协调的主体—生态模式,其多重的自主与相关统一的完整的主体性能,以及相应的协调的生态系统,会从经济、社会、自然和文化等多层面协同有效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需要相应地以经济发展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莉娜  
现代农业发展将实现“种、养、加”、“产、供、销”的一体化,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综合化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有多种发展模式,其中生态循环农业就最具活力和生命力。本文从生态循环农业园建设的必要和可行性分析着手,从多个方面将生态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进行对比,进而确定生态循环农业园建设的原则,并就国内外生态循环农业园的实践和模式进行分析,为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路径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金向阳  朱淑清  
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财富的急剧积累,更重要的是社会变革和人本身的发展。关于浙商现象有人更多地从文化的角度、从地域的角度、从资源的角度解释,但却无法解释浙江全民皆商所形成的极具震撼力的集群效应。笔者认为,浙江经济的发展本身是人的主体性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浙江经济的发展核心是人,是千千万万主体自觉的人创造了辉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李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以此为基础,首次提出"生态山"与"经济山",并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化,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类:灰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山"轻视"生态山";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山"轻视"经济山";深度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山"与"经济山"协同发展。以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是灰度绿色发展模式;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处于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昭通是深度绿色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展望,为今后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李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以此为基础,首次提出"生态山"与"经济山",并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化,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类:灰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山"轻视"生态山";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山"轻视"经济山";深度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山"与"经济山"协同发展。以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是灰度绿色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长勇  
文章在简述我国生态功能区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水源涵养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区、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农产品供给功能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根据一定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绿色农业发展的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翟帅  殷宇飞  钱晨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色金融是助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浙江湖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发源地,既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又成为首批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分析其生态优势与绿色金融"绿色产业基金保障有力、科技金融集聚效应突出、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于绿色金融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其他地市的绿色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潇尹  
面对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等问题,在绿色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转型发展,成为我国资源型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将生态经济效率作为切入点,分析得出减物质化及产业共生为我国资源型区域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并以此路径为基础构建了减物质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举世瞩目的"浙商"现象,蕴含着丰富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浙商"的人文精神,既是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也是西方文化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体现,更是无数当代"浙商"传承和发扬了浙江区域工商文化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的思想、理念和品行等的结晶,是"浙商"发展的精神宝库。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雁云  
绿色金融有效推动了浙江中小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中小城市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包袱较小,绿色金融对中小城市发展的推动力也会更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发展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然而,在资源环境压力前所未有,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竞文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和业态支撑,是乡村发展思维模式的新突破。首先本文阐述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界定了田园综合体的主要模式和功能区域,并在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路,即建设定位上,突出绿色发展和乡土文化;建设内容上,重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与"三生"同步发展;实施路径上,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机制作用,完善体制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小成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需要融入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谐宜居等理念和要求,实现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模式选择主要包括:在增长方式层面选择从粗放增长向资源集约转变的集约发展模式;在发展重心层面选择从单重经济向全面提升转型的统筹融合模式,在社会关系层面选择从二元分割向服务均等转变的和谐共享模式,在城市生态空间层面选择从无序开发向生态治理转变的绿色智慧模式,在城市品位层面选择从千城一面向品牌提升转变的文化品牌模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敏  
绿色旅游奉行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实践,是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逐渐转移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建立一个多主体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描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的行为激励以及求解最佳行为均衡策略,从而揭示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经济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和行为激励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