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9)
- 2023(12313)
- 2022(10285)
- 2021(9524)
- 2020(7360)
- 2019(16944)
- 2018(16498)
- 2017(30441)
- 2016(16576)
- 2015(18582)
- 2014(18737)
- 2013(18516)
- 2012(17412)
- 2011(15768)
- 2010(16153)
- 2009(14858)
- 2008(14893)
- 2007(13495)
- 2006(12545)
- 2005(11718)
- 学科
- 济(70928)
- 经济(70849)
- 管理(48840)
- 业(45415)
- 企(35247)
- 企业(35247)
- 中国(24932)
- 地方(23740)
- 农(23232)
- 方法(19921)
- 业经(18859)
- 财(17679)
- 环境(16522)
- 农业(16204)
- 数学(15757)
- 数学方法(15432)
- 学(15368)
- 制(14961)
- 银(14107)
- 银行(14087)
- 融(13774)
- 金融(13770)
- 行(13595)
- 发(13372)
- 理论(12922)
- 地方经济(12848)
- 和(11960)
- 贸(11905)
- 贸易(11890)
- 易(11385)
- 机构
- 学院(239200)
- 大学(233142)
- 济(93962)
- 经济(91644)
- 研究(85748)
- 管理(84599)
- 理学(70080)
- 理学院(69157)
- 管理学(67815)
- 管理学院(67382)
- 中国(67187)
- 科学(52274)
- 京(51629)
- 财(46528)
- 所(44101)
- 江(39905)
- 中心(39745)
- 研究所(39139)
- 农(39000)
- 范(36015)
- 师范(35690)
- 财经(34911)
- 北京(33936)
- 州(32877)
- 业大(32416)
- 经(31312)
- 院(31171)
- 农业(29603)
- 省(29037)
- 师范大学(28191)
- 基金
- 项目(148646)
- 科学(115842)
- 研究(115042)
- 基金(102431)
- 家(88898)
- 国家(88013)
- 科学基金(74533)
- 社会(71461)
- 社会科(67446)
- 社会科学(67432)
- 省(61055)
- 基金项目(53923)
- 教育(52526)
- 划(50622)
- 编号(48403)
- 自然(44777)
- 自然科(43547)
- 自然科学(43540)
- 自然科学基金(42701)
- 成果(40703)
- 资助(40488)
- 发(38532)
- 课题(35506)
- 重点(34474)
- 创(31400)
- 发展(31282)
- 部(31062)
- 展(30727)
- 年(29390)
- 性(29178)
共检索到390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加林 康娉娉 朱强 李晚芳
我国民族地区既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资本运营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文章阐述民族地区生态资本运营实践成效,研究认为生态资本运营效率会受到生态资本损耗程度大小的影响,通过生态补偿与生态资本运营耦合能增强运营能力,有效解决运营失灵问题。文章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理,建立耦合判断准则,利用生态资本运营与产业融合、贫困治理协调发展以及"互联网+"协同发展等多条途径实现耦合,从而提高生态资本运营的"造血"能力,减轻对"输血式"生态补偿的依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资本运营 生态补偿 耦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佳 刘加林
我国民族地区既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资本运营之路,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民族地区生态资本运营实践成效,研究认为生态资本运营效率会受到生态资本损耗程度大小的影响,通过生态补偿与生态资本运营耦合能增强运营能力,有效解决运营失灵问题。本文构建了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理,建立耦合判断准则,利用生态资本运营与产业融合、贫困治理协调发展以及"互联网+"协同发展等多途径实现耦合,从而提高生态资本运营的"造血"能力,减轻对"输血式"生态补偿的依赖。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资本运营 生态补偿 耦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灿丽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绿色发展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倡导的生态理念,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途径。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严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恶劣影响。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由林卿、张俊飚合著的《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农业绿色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书,阐述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与核心,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倡导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该书具有两大特色。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育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理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益加剧,破解这一难题必须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而构建生态资本运营和生态补偿耦合机制是一条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生态补偿机制能为生态资本运营提供各类资源与运营条件,尤其是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生态环境状况较好的欠发达地区而言,通过生态补偿可以获得生态资本运营的启动资金,使得生态资本运营成为可能。生态资本运营不仅可以实现生态资本的经济价值,还可以实现生态资本存量的非减性,提高生态效益。这种获得的生态效益又能为生态补偿提供长期保障并促进生态补偿的落实。因此,通过构建生态资本运营与生态补偿耦合机制可以促进"生态资本-生态效益-生态资本积累-更好的生态效益"良...
关键词:
生态资本运营 生态补偿 耦合机制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凌婷
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仍存在保护与发展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开发祖国的辽阔疆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晓乐
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围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生态补偿标准设计、拓宽农业生态补偿筹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优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策略,以促进我国绿色生态农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制度标准 补偿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发钦 刘莉莉 刘源渊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通路,也是联结“五大振兴”的重要关钮。创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需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创新转化、协调融合、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和共建共享,从增强价值认同、完善制度机制和夯实产业基础等三个维度优化乡村文化治理。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严立冬 孟慧君 刘加林 邓远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农村"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农业生态资源浪费、农业污染和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入手,阐述了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对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涵义与原则、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构成要素、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两型社会 绿色农业 生态资本化运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苏荣
因为优越的自然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有助于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但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层面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位于民族地区,所以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必然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在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维护好国家的生态安全。因此,民族地区要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力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盛锋 孟淑云 黄燕玲
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效益、乡村发展一直是政府、学界和业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且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落后区和生态脆弱保护区,其社会发展和生态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旅游产业系统和乡村社会系统的指标体系,在使用DEA模型对八个民族省份2001—2018年生态、旅游与乡村社会发展效率测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影响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因素,从而为促进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与绩效评估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西南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优于西北民族地区,而西藏由于系统发展失衡导致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八个民族省份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各探测因素相互作用于各类驱动力的综合结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盛锋 孟淑云 黄燕玲
生态环境、旅游产业效益、乡村发展一直是政府、学界和业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且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中国社会发展落后区和生态脆弱保护区,其社会发展和生态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旅游产业系统和乡村社会系统的指标体系,在使用DEA模型对八个民族省份2001—2018年生态、旅游与乡村社会发展效率测度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影响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因素,从而为促进三大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与绩效评估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西南民族地区耦合协调度优于西北民族地区,而西藏由于系统发展失衡导致耦合协调度最低,且八个民族省份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各探测因素相互作用于各类驱动力的综合结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敏 杜天宝
生态农业是适应传统农业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业态,其强调生态循环、绿色高效,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立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农业经济,应贯彻以生态学为范式的生态经济价值观,而生态环保、均衡循环、产能高效是其基本发展模式,整体共生、系统优化是其发展的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平
人类的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上,并与其"共存共荣"。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受损者之间的经济、生态利益未能实现公平分配。生态补偿正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平
人类的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上,并与其"共存共荣"。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受损者之间的经济、生态利益未能实现公平分配。生态补偿正是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因素,综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