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6)
- 2023(18033)
- 2022(14945)
- 2021(13540)
- 2020(11131)
- 2019(25039)
- 2018(24607)
- 2017(46978)
- 2016(24744)
- 2015(27331)
- 2014(26831)
- 2013(26288)
- 2012(24473)
- 2011(22064)
- 2010(22106)
- 2009(20178)
- 2008(19385)
- 2007(17105)
- 2006(15306)
- 2005(13816)
- 学科
- 济(121858)
- 经济(121770)
- 管理(75517)
- 业(72957)
- 企(60366)
- 企业(60366)
- 方法(44447)
- 数学(38441)
- 数学方法(37972)
- 中国(33075)
- 地方(29952)
- 农(29440)
- 业经(26914)
- 学(24675)
- 财(24546)
- 技术(23120)
- 环境(20402)
- 农业(20273)
- 制(20231)
- 贸(19270)
- 贸易(19256)
- 易(18613)
- 银(18192)
- 银行(18156)
- 融(17766)
- 金融(17765)
- 地方经济(17620)
- 行(17545)
- 理论(16885)
- 和(16694)
- 机构
- 学院(351727)
- 大学(349146)
- 济(155717)
- 经济(152801)
- 管理(137050)
- 研究(122875)
- 理学(117333)
- 理学院(116093)
- 管理学(114264)
- 管理学院(113581)
- 中国(92257)
- 京(72954)
- 科学(71971)
- 财(67992)
- 所(60317)
- 中心(55647)
- 研究所(54562)
- 财经(54059)
- 江(53376)
- 农(53329)
- 经(49086)
- 业大(48439)
- 经济学(48371)
- 范(46828)
- 师范(46339)
- 北京(45846)
- 院(44962)
- 经济学院(43229)
- 州(42257)
- 农业(41060)
- 基金
- 项目(234928)
- 科学(187403)
- 研究(174132)
- 基金(171115)
- 家(148429)
- 国家(147207)
- 科学基金(127885)
- 社会(114031)
- 社会科(108429)
- 社会科学(108407)
- 省(92903)
- 基金项目(89750)
- 自然(80217)
- 教育(79844)
- 自然科(78424)
- 自然科学(78410)
- 划(77199)
- 自然科学基金(76998)
- 资助(68964)
- 编号(68942)
- 发(55874)
- 成果(54826)
- 重点(53472)
- 部(51892)
- 创(51369)
- 课题(48308)
- 创新(48174)
- 国家社会(47999)
- 教育部(45219)
- 发展(45072)
- 期刊
- 济(177673)
- 经济(177673)
- 研究(107321)
- 中国(71319)
- 管理(54840)
- 财(51846)
- 学报(49884)
- 科学(49128)
- 农(48550)
- 大学(39045)
- 教育(38553)
- 学学(36770)
- 技术(35194)
- 融(33854)
- 金融(33854)
- 农业(33305)
- 经济研究(29538)
- 业经(28838)
- 财经(27274)
- 经(23707)
- 问题(22608)
- 技术经济(20045)
- 业(18170)
- 贸(17747)
- 科技(17292)
- 商业(16790)
- 统计(16720)
- 世界(16373)
- 现代(16099)
- 策(16011)
共检索到535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晋立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权衡增长效率和低碳减排是一项重要议题。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低碳经济转型分析框架,采用绿色技术选择指数测度绿色发展战略,选取200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分析绿色发展战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绿色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效应”和“减排效应”双重作用,绿色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碳排放总量之间分别呈现倒U型和U型关系,临界值为1.228和1.196。第二,低碳经济转型表现出时间惯性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及周边地区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绿色发展战略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西部地区产业耦合程度较弱,减排效应尚不明显。第四,遵循比较优势的绿色发展战略在微观层面能够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促进绿色创新研发活动;在宏观层面能够提高绿色部门的规模比重,推动低碳经济转型。上述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豪 赵国春 张斌
文章理论阐述了财政分权、比较优势对绿色经济发展影响的传导机制,并选取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虽然存在抑制作用,但提高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激励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符合地方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来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在其中产生了正向中介和调节作用。而后通过门槛效应拓展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边际递减,而其对比较优势的正向效应在增强,比较优势在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中介作用在边际增强。
关键词:
财政分权 绿色经济发展 比较优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帅 范美婷 杨莉莉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发展目标,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这对"双引擎"有效驱动碳排放绩效改善,已经成为实现中国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针对现有文献在碳排放绩效测算上存在的有偏测度问题,将总体技术前沿的概念与非角度、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相结合,提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新型效率测算模型,对1996~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绩效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测度及分解;进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全面考察了反映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多维因素对碳排放绩效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我国的碳排放绩效在"九五"期间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进入"十一五"时期后又开始回升;在各投入和产出要素中,碳减排效应和要素节约效应对碳排放绩效的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由于省份间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及经济关联效应的存在,碳排放绩效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碳排放绩效的提高会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本地及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总体上产生了"结构红利";城市化与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绩效则分别呈"U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归咎于市场失灵和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缺陷,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并未对碳排放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以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效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促进了本地和空间关联地区碳排放绩效的改善,但其间接效应的稳健性较弱。最后,本文指出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要素市场完善、绿色创新突破、城市化集约推进、区域间协调合作等经济结构、技术和政策领域做出协同努力,才可能有效推动低碳转型发展这一世纪工程的最终实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宁 夏锋
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迫切要求深化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建立环保特区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按照保护与发展并举的原则,实现绿色增长、绿色复苏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各方面看,海南具备建立环保特区的基础。能够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示范。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发展 环保特区 海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胜男
论述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演化路径,分析了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物流 演化路径 服务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琳 林善浪
中国金融发展是绿色的吗?金融体制改革、金融结构如何影响经济效率?虽然经历了长时期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体制依旧存在着众多非市场因素。在中国式分权框架下,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是引发粗放式增长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两个层面,将银行业和证券市场综合起来从结构的视角考察了中国金融体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及潜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金融发展并不是绿色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低碳绿色转型尚未表现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对不同金融部门影响碳排放的机制分析发现,股票市场发展经由技术创新渠道,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效率,减少碳排放;而银行部门发展经由城市化渠道产生了显著的碳排放效应。在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方面,股票市场的作用要强于银行部门,即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更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关键词:
金融结构 碳排放 技术创新 经济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亮 李清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气消耗的加剧和供需矛盾突出,给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从低碳经济的视角,结合发展沼气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国家扶持政策、沼料来源、技术成熟度等方面,阐述沼气现代化的可行性;探讨沼气净化进而与天然气管道"并网"以及作为汽车混合动力等利用模式,认为沼气现代化既是技术上可行并有效的低碳减排措施,也应成为我国沼气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沼气现代化 天然气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彧
立足中国2009—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均对低碳经济转型发挥显著推动作用,且二者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新基建水平提升能够增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赋能效应;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绿色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新基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助力作用均明显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的三层子维度均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最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哲华 钟若愚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勇 陈诗一 朱欢
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禀赋驱动的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本文利用区域-行业-年份与微观企业数据,对这一理论机制与产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事实的整理与潜在逻辑机制的探讨。将工业细分行业按照资本密集度和污染排放强度交叉分为四大类,并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考察四大类产业间和产业内的相关特征。研究发现:四大类产业在绿色转型上存在较大差异性;相对资本密集度是影响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整体上以资本密集型且污染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四大产业分布存在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本文所梳理的定量事实,对未来如何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进一步研究产业绿色转型的问题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王成 徐铁 王丹
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绿色化、低碳化,不仅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北经济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等单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敏
绿色旅游奉行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可以促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之间的良好沟通。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实践,是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逐渐转移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本文建立一个多主体博弈模型,通过模型描述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的行为激励以及求解最佳行为均衡策略,从而揭示出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经济主体采取有效措施和行为激励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旅游 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志方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低碳化产业转型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低碳技术运用及基础配套设施的滞后、低碳评价考核机制的缺失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低碳旅游的发展。文章认为,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完善低碳旅游发展的制度安排,将其上升到标准化和制度化建设的层面予以保障;加大政府投资和旅游消费价格监管力度,严防低碳旅游投资成本"转嫁"行为的发生;转变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发展方式向低碳化转型。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低碳旅游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