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72)
- 2023(10264)
- 2022(7948)
- 2021(7058)
- 2020(5081)
- 2019(11675)
- 2018(11316)
- 2017(20846)
- 2016(11227)
- 2015(12303)
- 2014(12540)
- 2013(12319)
- 2012(11848)
- 2011(10894)
- 2010(11219)
- 2009(10213)
- 2008(10147)
- 2007(9214)
- 2006(8571)
- 2005(8089)
- 学科
- 济(55623)
- 经济(55484)
- 管理(30376)
- 业(28826)
- 企(21496)
- 企业(21496)
- 中国(20212)
- 地方(19405)
- 农(17722)
- 业经(15150)
- 方法(13879)
- 农业(12143)
- 发(11525)
- 环境(11099)
- 学(10867)
- 地方经济(10762)
- 融(10762)
- 金融(10759)
- 数学(10727)
- 数学方法(10574)
- 银(10471)
- 银行(10460)
- 行(10293)
- 制(9938)
- 财(9523)
- 贸(9010)
- 贸易(8998)
- 理论(8951)
- 技术(8789)
- 易(8590)
- 机构
- 学院(165441)
- 大学(161563)
- 济(68554)
- 经济(66973)
- 研究(62547)
- 管理(58687)
- 理学(48912)
- 理学院(48297)
- 管理学(47485)
- 中国(47346)
- 管理学院(47182)
- 科学(36986)
- 京(35551)
- 财(32569)
- 所(31491)
- 研究所(28163)
- 中心(27531)
- 农(27058)
- 江(27020)
- 范(25239)
- 师范(25012)
- 财经(24138)
- 北京(23170)
- 院(22998)
- 州(22175)
- 业大(22135)
- 经(21720)
- 经济学(20736)
- 农业(20635)
- 省(20003)
- 基金
- 项目(104051)
- 科学(82104)
- 研究(81217)
- 基金(71945)
- 家(61882)
- 国家(61239)
- 科学基金(52134)
- 社会(52116)
- 社会科(49190)
- 社会科学(49183)
- 省(43293)
- 基金项目(36925)
- 教育(36444)
- 划(35506)
- 编号(33659)
- 自然(29878)
- 发(29579)
- 自然科(29127)
- 自然科学(29119)
- 自然科学基金(28535)
- 成果(28420)
- 资助(28030)
- 课题(25407)
- 发展(24333)
- 重点(24055)
- 展(23872)
- 创(22433)
- 部(21636)
- 国家社会(21274)
- 年(21039)
共检索到273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康洁 于法稳
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是新时代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绿色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而共同富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现实需求,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为促进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推进,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依托企业、产业园等主体以技术要素联动提高效率,多措并举加快绿色金融撬动,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促进资源优配驱动,实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等。最后,从组织、资金、人才、技术和法制五个层面构建了促进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调推进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共同富裕 协同推进 实现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承佳 李忠祥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构建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地区、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差异逐渐缩小;二者协同发展水平非均衡性逐渐下降,不存在极化现象,但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呈非均衡性,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出现极化现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万海远 陈基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本文从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出发,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共享发展评价方法,手工收集162个国家或地区1990年至2020年可比较数据,分析各国共享发展的决定因素,讨论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政策工具。在实证分析全球共享发展措施的基础上,讨论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析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的制度着力点,明确未来政策重点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秋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迈向共同富裕会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基础、拓展其发展空间。探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发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具有目标一致性。理论逻辑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发展逻辑、分配逻辑具有共通性。实现路径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通过共有机制、增收机制、赋能机制和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推进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从政策偏向、资源扶持和组织基础方面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秦艳 蒋海勇
共同富裕具有共享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从绿色分工演进视角看,共同富裕程度影响着市场规模,进而影响着绿色分工;制造业绿色转型是绿色分工演进的重要载体,并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斯密—杨格定理,两者可以形成正反馈循环;结合交易费用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耦合理论,市场、政府、企业间的协同对该正反馈循环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绿色分工演进视角分析了制造业绿色转型与共同富裕的互动关系,建立了互动机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深挖制造业绿色转型和共同富裕的内涵,从结构转型与共享、价值链升级与发展、绿色发展与可持续三个维度对互动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斌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乡村振兴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共同富裕则是要缩小城乡差距和减小社会贫富分化,实现全民共同富裕,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协同发展关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概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就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协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协同发展 城乡差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张春霆 高晓彤 吴殿廷
文章在解析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机理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与共同富裕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缓慢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格局特征;共同富裕指数呈稳步提升的演变轨迹,空间分布上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不均衡格局演进。(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呈阶段性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形成以省会城市为高水平协调中心的“中心—外围式”圈层结构;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趋同效应,但空间自相关性趋于减弱。(3)金融发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城镇化水平是驱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影响因子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各因子交互作用后的解释力具有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洪晗 申秀敏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内涵出发,指出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面临的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不够合理、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主要问题,并进一步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新型城镇化道路发挥内需拉动作用、以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孟科学 孙嘉伟
以2011—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城市为样本,探讨了绿色金融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研究认为,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表征的企业产能改善对该关系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因城市行政等级、市场化程度和地理区位的差别呈现异质性特征。高行政等级城市的综合发展、绿色金融和共同富裕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会放大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企业产能改善的调节作用也更强;东部地区城市经济发达,绿色金融普惠程度高,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创新发展竞争力较弱的城市,产能改善调节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企业产能 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余乾申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民营经济 协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吾买尔江·艾山 秦洋 彭朝辉
以2010—2020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间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并探究二者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1)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之间呈现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并且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在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中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转型 协同关系 共同富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吾买尔江·艾山 秦洋 彭朝辉
以2010—2020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理论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间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并探究二者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1)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之间呈现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并且经过内生性检验、替换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在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中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转型 协同关系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丹 李林 曹婷
如何以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的重要议题。本文在对城市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影响路径。研究表明:(1)城市绿色发展能有效促进共同富裕,且在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城市绿色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时间上存在“滚雪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不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3)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信息化转型效应是城市绿色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具体作用路径。研究结论可为探索双碳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推进模式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景芝 苏炜 耿晓
农村电商与生鲜物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通过分析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六个省2015-2019年的农村电商与生鲜物流相关数据,计算出农村电商发展秩序程度、生鲜物流发展秩序程度,以及两者协同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最高,且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发展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中部地区生鲜物流发展水平最高,且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发展次之;西部地区最弱。中部地区农村电商和生鲜物流协同发展水平最高,且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发展次之;西部地区最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