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05)
2023(13039)
2022(11077)
2021(9921)
2020(8433)
2019(19130)
2018(18630)
2017(35606)
2016(19156)
2015(21314)
2014(21095)
2013(21128)
2012(20009)
2011(18262)
2010(18501)
2009(17524)
2008(17105)
2007(15745)
2006(13877)
2005(12392)
作者
(56552)
(47854)
(47733)
(45389)
(30223)
(22864)
(21696)
(18610)
(17706)
(16846)
(16396)
(15883)
(15293)
(15198)
(14876)
(14782)
(14170)
(14119)
(13649)
(13553)
(11880)
(11838)
(11466)
(10970)
(10815)
(10675)
(10464)
(10377)
(9573)
(9536)
学科
(101538)
经济(101469)
管理(58466)
(55410)
(45441)
企业(45441)
方法(38540)
数学(33847)
数学方法(33581)
地方(25027)
中国(23838)
(22682)
(20334)
(20034)
业经(19465)
技术(18068)
农业(15699)
地方经济(15666)
环境(15379)
(15235)
(14816)
贸易(14806)
(14185)
(13886)
(13408)
金融(13406)
(13157)
银行(13121)
理论(12576)
技术管理(12556)
机构
学院(283475)
大学(283377)
(127540)
经济(124986)
管理(107712)
研究(100693)
理学(92702)
理学院(91537)
管理学(90012)
管理学院(89469)
中国(75061)
科学(61040)
(59214)
(55407)
(51287)
研究所(46525)
(46138)
中心(45357)
财经(44143)
(43922)
业大(40656)
经济学(40287)
(39892)
北京(37239)
(37148)
师范(36836)
(36183)
经济学院(36130)
农业(36042)
(34435)
基金
项目(186085)
科学(148124)
基金(135657)
研究(134812)
(118345)
国家(117399)
科学基金(100971)
社会(88585)
社会科(84107)
社会科学(84083)
(73966)
基金项目(72519)
自然(64092)
自然科(62643)
自然科学(62626)
(61764)
自然科学基金(61532)
教育(61112)
资助(53814)
编号(52574)
(43314)
成果(42400)
重点(42395)
(42274)
(40885)
创新(39745)
课题(37239)
国家社会(37039)
科研(35283)
教育部(35011)
期刊
(146584)
经济(146584)
研究(86083)
中国(56265)
(43470)
学报(42669)
(41000)
管理(40918)
科学(40749)
大学(31788)
学学(30181)
农业(27401)
教育(26575)
技术(25410)
(25117)
金融(25117)
经济研究(24482)
财经(22538)
业经(21904)
(19536)
问题(18853)
技术经济(17304)
(15463)
统计(15038)
(14583)
(14569)
科技(14448)
商业(13963)
资源(12889)
世界(12730)
共检索到428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岳缘希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洁华   孙喆   王明晖   蔡秀亭  
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PVAR模型,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及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在此互动关系中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碳排放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因果联系与互为影响关系,三者在发展过程中均呈现出一定的自我增强效应,但在研究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相对微弱,碳排放效率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反向影响尚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与碳排放效率都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作用效果则表现为负向抑制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绿色技术创新已形成双向促进的互动模式,但不同的绿色技术创新类型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表现仍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元三  李惠娟  
区域经济的协调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省内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却日渐突出,这种现象在发达东南沿海发达省份也同样存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过去三十年里,苏北、苏中对苏南的经济都有促进作用,苏北对苏南的促进作用大于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苏南、苏中对苏北有带动作用,但是作用不甚显著,苏南对苏中的带动作用与苏北对苏中的促进也不甚显著。不论是促进作用还是带动作用,都有滞后期。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差距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伟华  张焕明  
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对1979—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基本上存在收敛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收敛俱乐部"现象;在条件收敛回归中,如果控制了投资率、人力资本水平、非国有化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经济变量,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则呈现显著的条件收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以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内生经济增长和累积因果循环效应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可能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和导致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而验证上述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政策提供依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城市所属省份的增长态势、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政策等因素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从整体上来讲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未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经济或不经济。文章分析了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向伟  陈斐  李峰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林  丁艺  刘志华  
考虑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地理特征,论文运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中国金融业的Moran'I指数确定中国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5年与2009年中国金融集聚的Moran'I指数散点图,得出中国各省金融集聚地理空间相关模式,在此基础上,论文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立泰  梁乐  张祖妞  
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廖霄梅  林烨  
运用区位熵分析法对广西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以广西14个地级城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检验金融集聚对广西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广西各个城市金融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其对广西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而银行业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证券业和保险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丹妮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构建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空间自回归模型(SAR)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来分析广东省经济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  车治辂  
该文运用SBM-DDF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绿色生产效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衡量指标,定量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绿色化进程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使用对中国的效率造成了较大损失,效率水平呈现"东-中-西"递减结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环境规制的加强使得两者在2009-2016年变动趋势趋同,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省份排名变化较大,不同省份对环境因素的反应存在异质性;在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较低,分区域来看,64%的东部和63%的中部省份经济增长绿色化水平呈现改善,西部仅有18%的省份呈现较低程度的改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本研究测度了中国省级的绿色创新指数,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水平整体上呈现了由西至东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1999年-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绿色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禀赋(特别是煤炭)与绿色创新之间呈现了良性互动机制;目前,我国绿色创新动力主要溯源于能源的污染性、而非稀缺性。如何构建有效的"节能"型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应是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