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1)
- 2023(9519)
- 2022(7677)
- 2021(6962)
- 2020(5915)
- 2019(12933)
- 2018(12911)
- 2017(24580)
- 2016(12919)
- 2015(14184)
- 2014(13381)
- 2013(13286)
- 2012(11946)
- 2011(10277)
- 2010(10446)
- 2009(10119)
- 2008(10446)
- 2007(9636)
- 2006(8544)
- 2005(7940)
- 学科
- 业(80011)
- 企(76829)
- 企业(76829)
- 管理(63271)
- 济(56853)
- 经济(56791)
- 业经(27129)
- 财(24748)
- 方法(23339)
- 务(21477)
- 财务(21460)
- 财务管理(21449)
- 企业财务(20444)
- 农(19866)
- 技术(19448)
- 数学(15341)
- 数学方法(15207)
- 农业(15180)
- 技术管理(13415)
- 理论(13177)
- 划(13118)
- 策(13074)
- 制(12672)
- 中国(12670)
- 和(12398)
- 企业经济(12271)
- 经营(11582)
- 体(10491)
- 体制(9378)
- 决策(9310)
- 机构
- 学院(186952)
- 大学(179443)
- 管理(82844)
- 济(78552)
- 经济(77251)
- 理学(70414)
- 理学院(69889)
- 管理学(69170)
- 管理学院(68817)
- 研究(53222)
- 中国(44669)
- 财(38245)
- 京(36854)
- 科学(30641)
- 农(30114)
- 财经(29914)
- 江(29746)
- 经(27042)
- 业大(26026)
- 所(25535)
- 中心(25477)
- 商学(24438)
- 商学院(24230)
- 州(23667)
- 农业(23591)
- 北京(22702)
- 研究所(22600)
- 经济学(22195)
- 经济管理(21743)
- 财经大学(21722)
- 基金
- 项目(119280)
- 科学(96671)
- 研究(89568)
- 基金(87582)
- 家(74860)
- 国家(74141)
- 科学基金(67049)
- 社会(58966)
- 社会科(56083)
- 社会科学(56070)
- 省(49433)
- 基金项目(46837)
- 自然(42832)
- 自然科(41968)
- 自然科学(41960)
- 自然科学基金(41349)
- 教育(38691)
- 划(38532)
- 编号(35672)
- 资助(33685)
- 业(32760)
- 创(32452)
- 创新(29114)
- 成果(27638)
- 发(25920)
- 重点(25903)
- 部(25132)
- 制(24692)
- 国家社会(24495)
- 项目编号(23726)
- 期刊
- 济(92013)
- 经济(92013)
- 研究(51748)
- 管理(37591)
- 中国(36833)
- 财(35842)
- 农(28909)
- 学报(23852)
- 科学(23701)
- 农业(19916)
- 技术(19144)
- 大学(18429)
- 业经(18141)
- 学学(17516)
- 融(17028)
- 金融(17028)
- 财经(15360)
- 经济研究(14132)
- 业(13988)
- 教育(13917)
- 经(13310)
- 技术经济(12879)
- 财会(12714)
- 科技(11134)
- 问题(11112)
- 会计(10898)
- 现代(10466)
- 商业(10000)
- 图书(9723)
- 经济管理(9006)
共检索到28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晓祺 胡国强
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创新企业短期内却承担着投资者盈余预期偏低的压力,亟须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创新质量及其盈利性及时、可靠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2010—2017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声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的高成本和外部性降低了分析师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每股盈利的预期,导致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消极反应,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相比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绿色发明专利的企业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良好的声誉能够弱化这种消极反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有效;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利用企业声誉评价机制缓解资本市场对绿色创新成本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上述经验证据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激励企业绿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洪攀 刘兴华
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绿色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并且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抑制作用强于绿色实用专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加生产操纵和酌量性费用操纵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能够发挥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和债务融资成本是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针对经济后果检验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及企业价值会产生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朱松
社会责任报告可以间接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水平和投入水平,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责任风险。本文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持续性的判断,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市场评价越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也越高。而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都将影响市场对企业发展以及盈余信息含量的评价。因此,企业也需要在社会责任战略实施以及信息披露上有所提高。
关键词:
社会责任 市场反应 盈余信息含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牛海鹏 朱松
企业的捐赠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慈善的"社会责任"动机,也可能表现为战略性绩效改善动机。本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捐赠行为还没有被市场所认可,股东会认为捐献降低了可供股东分配的资源和利润,损害股东利益,因此给予负面评价。市场对于不同的捐赠动机会给出不同的评价。如果企业捐赠更多地表现为战略性绩效改善动机,那么市场会给予积极的正面评价,这种捐赠能够提高盈余的信息含量,可能的原因在于,市场和投资者现阶段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盈利问题。
关键词:
企业捐赠 经济动机 社会责任 市场认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雨彬 刘佩瑶
绿色创新是实体企业绿色转型、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更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关键。文章选择2012—2021年沪深两市A股实体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税收、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显著正相关;绿色税收与企业绿色创新间显著正相关;绿色税收显著增强客户盈余表现与企业绿色创新间的正相关程度。研究可为推动实体企业绿色创新、完善绿色税收政策、构建高质量客户-企业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雅男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盈利预测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逻辑回归法实证考察了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并研究了企业声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38.5%的样本存在盈余意外信号干扰,即正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好信号,负盈余意外未被解读为利空信号;盈余管理会对盈余意外信号产生干扰,但是干扰效应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企业声誉能够缓解盈余管理对盈余意外信号的干扰,但是缓解作用只存在于正盈余意外样本组中。本文的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会降低分析师盈利预测报告的有效性,这为监管部门出台规制盈余管理行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关键词:
盈余意外信号 干扰 盈余管理 企业声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祥 陈富永
基于中国2007—2020年A股上市企业样本,从管理者短视视角实证探究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会抑制企业绿色创新产出。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管理者短视通过提高企业盈余管理以及缩减研发支出,进而抑制了企业绿色创新产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产权性质、所属为重污染行业、政府环境规制更强时,可以削弱管理者短视对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菲 陶启智 张云
绿色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声誉的角度研究了董事海外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归董事注重企业的声誉管理,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占企业总体技术创新的比例,加大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数量,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产出的质量,从而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海归”董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产生正外部性,这将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是政策监管与行政执法,这将导致巨大的财政压力,而重视“海归人才”在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我国财政减负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董事 海外经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继灵 马玉芳 刘丽萍
在环保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绿色管理,以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声誉成为了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本文定义了企业绿色声誉,分析了它的特性,讨论了绿色声誉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并提出了培育企业绿色声誉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绿色声誉 绿色管理 利益相关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韵晨 李浩
以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声誉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声誉通过高管绿色发展导向、环保补助两种机制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高、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媒体声誉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红波
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与企业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三者内在关联。研究表明: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与企业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与企业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显著增强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与企业非机会主义盈余管理间的正相关程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连超 张卫国 毕茜
现实的资本市场存在摩擦和扭曲,严重制约企业创新行为。较高的盈余信息质量,传递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会计信息,能否克服市场摩擦和扭曲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融资约束的理论基础,以2007-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盈余信息质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盈余信息质量有效地促进企业创新,当盈余管理程度降低、盈余激进度减少时,企业创新行为明显提高,但当盈余平滑度降低时,企业创新行为未明显提升。进一步探索盈余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创新的机理后发现,较高的盈余信息质量通过减轻代理问题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盈余信息质量经济后果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为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兰 李思奇
重大盈余意外是妨碍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不正常现象,而企业声誉机制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管理层应重视企业声誉的构建和声誉机制的运用。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和事件研究法,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声誉与重大盈余意外发生可能性的关系,及其对重大盈余意外发生时市场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声誉越高发生重大盈余意外的可能性越小;具有高声誉的企业在发生重大正向盈余意外时将引起更加积极的市场反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石阳 王明涛 李莎姗
本文根据中国市场制度环境,以发审委审核通过率指标测度投行声誉,利用2009—2011年中小板与创业板IPO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投行声誉、PE背景对于IPO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行声誉与PE机构入股比例均能抑制IPO企业盈余管理;PE背景对投行声誉抑制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具有一定替代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强化发审委对于IPO企业盈余管理的审核,不但能够直接提升企业质量,还有助于促进投行与PE机构进一步抑制企业盈余管理。
关键词:
投行声誉 审核通过率 私募股权 盈余管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冷继波
本文旨在探究国内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制度变更与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增长率显著正向影响未来GDP增长率,在股票回报率既定的情况下,此关系依旧成立,这就证实上市公司中存在着明显的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发现,股权分置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等强制性制度的变更,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宏观经济信息量,这就说明制度变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从而改善了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此外,良好的法律环境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宏观预测价值。
关键词:
会计盈余 制度变更 宏观预测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