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08)
- 2023(7612)
- 2022(5921)
- 2021(5669)
- 2020(4243)
- 2019(9918)
- 2018(9485)
- 2017(18051)
- 2016(9501)
- 2015(10359)
- 2014(10018)
- 2013(9380)
- 2012(8196)
- 2011(7323)
- 2010(7474)
- 2009(6826)
- 2008(6479)
- 2007(5735)
- 2006(5000)
- 2005(4418)
- 学科
- 济(37947)
- 经济(37910)
- 管理(28716)
- 业(27892)
- 企(21420)
- 企业(21420)
- 方法(18778)
- 数学(17043)
- 数学方法(16533)
- 农(14543)
- 农业(10300)
- 中国(9982)
- 业经(9481)
- 环境(9232)
- 财(8507)
- 划(7253)
- 理论(7127)
- 学(6842)
- 制(6822)
- 地方(6625)
- 技术(5804)
- 发(5692)
- 收入(5647)
- 贸(5630)
- 贸易(5627)
- 和(5609)
- 易(5480)
- 体(5310)
- 银(5200)
- 银行(5196)
- 机构
- 学院(130707)
- 大学(126379)
- 管理(51875)
- 济(49791)
- 经济(48703)
- 理学(45445)
- 理学院(45050)
- 管理学(43900)
- 管理学院(43699)
- 研究(39366)
- 中国(29535)
- 京(25383)
- 科学(23958)
- 财(22647)
- 农(19097)
- 业大(18895)
- 中心(18709)
- 江(18454)
- 财经(18162)
- 所(18111)
- 范(16846)
- 师范(16697)
- 研究所(16545)
- 经(16499)
- 北京(15778)
- 州(15358)
- 院(15006)
- 经济学(14990)
- 技术(14964)
- 农业(14643)
- 基金
- 项目(91947)
- 科学(73115)
- 研究(68917)
- 基金(65791)
- 家(56977)
- 国家(56483)
- 科学基金(49421)
- 社会(44302)
- 社会科(41999)
- 社会科学(41986)
- 省(37637)
- 基金项目(33721)
- 教育(32756)
- 划(30983)
- 自然(30901)
- 自然科(30202)
- 自然科学(30199)
- 自然科学基金(29612)
- 编号(28659)
- 资助(26593)
- 成果(22498)
- 重点(20952)
- 课题(20235)
- 发(20185)
- 创(19893)
- 部(19359)
- 创新(18582)
- 国家社会(18354)
- 制(17703)
- 项目编号(17491)
共检索到182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君 张琦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考察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主要是电商扶贫模式,三产融合形成旅游扶贫和观光农业模式,新技术催生了光伏扶贫和大数据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视角下,绿色减贫模式主要有企业主导、大户主导、集体经济主导、政策主导和资产收益扶贫五种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减贫的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君 张琦
绿色减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途径,其减贫的机制在于通过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可以从产业融合和利益联结机制两个视角考察绿色产业的模式。农业产业内部融合的模式有循环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模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形成的主要是电商扶贫模式,三产融合形成旅游扶贫和观光农业模式,新技术催生了光伏扶贫和大数据产业扶贫。利益联结视角下,绿色减贫模式主要有企业主导、大户主导、集体经济主导、政策主导和资产收益扶贫五种模式。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绿色减贫的经验,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德平 梅莹莹
减少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发展难题,更是当前中国必须攻克的难关。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合的绿色减贫成为突破扶贫开发瓶颈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减贫战略的必然选择。绿色减贫根植于"两山理论",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思路,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更推动了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绿色发展与减贫融合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中国绿色减贫的发展背景及意义,探讨我国绿色减贫的政策演进和实践举措,总结中国绿色减贫的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和模式借鉴。
关键词:
绿色减贫 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德平 梅莹莹
减少贫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不可忽视的发展难题,更是当前中国必须攻克的难关。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行,绿色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合的绿色减贫成为突破扶贫开发瓶颈的重要路径,是中国目前乃至未来减贫战略的必然选择。绿色减贫根植于"两山理论",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发展思路,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更推动了贫困地区全面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绿色发展与减贫融合的现实需求出发,分析中国绿色减贫的发展背景及意义,探讨我国绿色减贫的政策演进和实践举措,总结中国绿色减贫的模式,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和模式借鉴。
关键词:
绿色减贫 可持续发展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同春芬 张浩
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当前扶贫已进入新的攻坚期,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措施。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手段,将精准扶贫战略扩展至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使互联网和扶贫政策有机融合,搭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信息综合平台,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机制,形成扶贫合力,开创贫困治理新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 精准扶贫 贫困治理 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卫强 杨志龙
随着我国由显性绝对贫困向隐形相对贫困的现实转变,探索与重构相对贫困治理的新思维新举措势在必行。小农作为相对贫困的主体构成,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边缘化群体,理应成为减贫过程和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重点关注对象,属性研判成为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从共同富裕和贫困治理同质导向下,将小农属性高度凝练为现代性、能动性、流动性和脆弱性四个方面,继而从经济发展、制度设计、社会参与及能力培育四重维度形塑小农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深化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小农的行为适应性和发展韧性。
关键词:
中国式小农 贫困特征 现代化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宏伟
根据晋西北和太行山"两区"各县域的特点及其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确立本地区的优势产业,使之成长为能够代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带动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从而使县域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在"两区"开发战略中整个县域经济循环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波 张彬 柴盈
该文将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分为绿色丰富型贫困、绿色缺乏型贫困和混合型绿色贫困等三大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连片特困区51%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森林覆盖率大于44.7%的绿色丰富型贫困区,28.1%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森林覆盖率低于21.63%的绿色缺乏型贫困区。14个连片特困区具有线与带状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和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周围以及西部边疆地带。14个连片特困区面临同样的经济发展问题,并且产业体系相似;连片特困区大多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革命老区;此外,农村贫困人口还呈现出大集中和大分散等特征。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绿色贫困 革命老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华锋 王海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治理自然也就成了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广西田东县自2008年起,启动了以金融综合改革为内核,通过组织、信用、支付、保险、担保和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的建设,塑造了农村金融支持与推动下的扶贫开发模式。这一"政府主导型"贫困治理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与问题,但凭借其治理体制创新与机制优化,亦呈现卓有成效的治理效果,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县域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文章通过对田东模式实施策略的回顾,系统剖析了其发展中的优劣之势,并就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田东模式 金融 可持续性 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朝睿
1.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分权为反贫困的合作治理提供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整体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带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腾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同步提高,但是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不容乐观。从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至今,中央政府确定的区域协调发展总战略逐步实施,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为反贫困事业注入了政治性活力,促使反贫困进入平衡发力的深水期。下一步需要改革中央与地方在事权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兰兰 徐彬
国家施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使得大别山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该地区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中的随州市为例,分析其七大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资源基础与发展现状,将其分为四个区间,根据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禀赋,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减贫的要求,提出了各类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压缩小冶金产业的发展规模,转型发展汽车机械与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扩大生物医药、旅游、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产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
大别山革命老区 产业选择 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琦 许凌筠 宋涛 施发启
绿色发展和减贫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和共同任务。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主题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背景下的绿色经济",提出要以绿色增长模式来取代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和环境的增长模式,达到消除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减贫工作。在绿色发展方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新时期我国扶贫面开发还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提出绿色减贫的新理念,同时首次构建了"中国绿色减贫指数"。本研究以中国扶贫开发主战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背景,对中国...
关键词:
绿色减贫 绿色减贫指数构建 扶贫开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晓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在2020年要实现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目标,并提出"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在加快推进印江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产业扶贫成效的同时,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印江模式"贵州省印江县系武陵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县之一,生态环境脆弱,居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印江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科技引领,合理布局食用菌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以金融创新为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