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1)
2023(15016)
2022(13111)
2021(12224)
2020(10148)
2019(23426)
2018(23273)
2017(45041)
2016(24390)
2015(27365)
2014(27338)
2013(26507)
2012(24216)
2011(21519)
2010(21106)
2009(18938)
2008(18276)
2007(15647)
2006(13221)
2005(11206)
作者
(69087)
(57335)
(57095)
(54408)
(36546)
(27621)
(25979)
(22751)
(21974)
(20247)
(19694)
(19209)
(18185)
(17907)
(17893)
(17686)
(17172)
(17142)
(16458)
(16343)
(14211)
(13988)
(13954)
(13169)
(12839)
(12643)
(12595)
(12578)
(11575)
(11375)
学科
(92126)
经济(92022)
管理(71294)
(64537)
(54448)
企业(54448)
方法(46106)
数学(40559)
数学方法(39959)
(25194)
(24067)
中国(23115)
(21477)
业经(19997)
地方(17749)
(16676)
(16624)
财务(16594)
财务管理(16560)
理论(16312)
环境(16078)
农业(15885)
企业财务(15665)
(15035)
贸易(15031)
(14965)
技术(14923)
(14588)
(13729)
(13726)
机构
大学(335665)
学院(334329)
管理(134433)
(127447)
经济(124625)
理学(117462)
理学院(116191)
管理学(113808)
管理学院(113211)
研究(108275)
中国(79806)
(70362)
科学(69542)
(59235)
(55197)
(53480)
业大(52699)
中心(49817)
研究所(49124)
财经(48125)
(47287)
(43930)
北京(43718)
农业(43492)
(43456)
师范(42956)
(40504)
(38404)
经济学(37750)
技术(36568)
基金
项目(240108)
科学(188096)
基金(173877)
研究(173287)
(152431)
国家(151188)
科学基金(130070)
社会(107583)
社会科(101916)
社会科学(101889)
(94386)
基金项目(92478)
自然(86565)
自然科(84542)
自然科学(84516)
自然科学基金(82916)
教育(80106)
(79527)
资助(71982)
编号(70509)
成果(55929)
重点(53425)
(52339)
(50106)
(49983)
课题(48306)
创新(46675)
科研(46553)
教育部(44736)
大学(44625)
期刊
(131169)
经济(131169)
研究(93417)
中国(59837)
学报(56707)
科学(50062)
(48701)
管理(47925)
(45570)
大学(42870)
学学(40487)
教育(37462)
农业(33835)
技术(30273)
(26434)
金融(26434)
财经(22635)
业经(22280)
经济研究(21160)
(19150)
图书(17531)
(16992)
问题(16916)
科技(16677)
(16399)
理论(16007)
技术经济(15633)
统计(15591)
实践(14823)
(14823)
共检索到470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培金  
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绿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顶层的战略设计,同样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这不仅符合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也为金融开辟了一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领域。而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较为有效的绿色债券评估体系,本文在借鉴穆迪的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运用熵指标法进行量化,为我国绿色债券的评估以及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培金  
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超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通过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成为了当前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绿色产业发展不仅需要顶层的战略设计,同样也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这不仅符合当前国际国内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发展趋势,也为金融开辟了一个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广泛领域。而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一套较为有效的绿色债券评估体系,本文在借鉴穆迪的绿色债券评估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运用熵指标法进行量化,为我国绿色债券的评估以及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英男  侯慧  周学飞  宫宁  
通过指标海选和专家调查法,最终确定出中国绿色增长政策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了指标体系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以新环保法评估验证结构模型的有效性,丰富了绿色增长理论体系内容,有利于中国绿色增长政策的有效制定与实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吉宏   刘朝晖   李丽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媛媛  刘松涛  刘煜珅  
近年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此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券以及绿色公司债券相继问世,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占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9%。绿色债券的核心内涵在于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能否实现环境目标往往是投资者最为看中的,但受限于技术、信息和专业能力等因素制约,债券投资者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媛媛  刘松涛  刘煜珅  
近年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此后,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企业债券以及绿色公司债券相继问世,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占世界绿色债券发行量的39%。绿色债券的核心内涵在于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能否实现环境目标往往是投资者最为看中的,但受限于技术、信息和专业能力等因素制约,债券投资者很
[期刊] 征信  [作者] 郑秀君  
绿色债券既要评估信用风险又要量化环境效益,当前应积极探讨绿色债券综合信用评级的相关问题。分析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运用信用评级评分卡的方法进行绿色债券综合信用评级。信用评分卡方法为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绿色产业,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征信  [作者] 郑秀君  
绿色债券既要评估信用风险又要量化环境效益,当前应积极探讨绿色债券综合信用评级的相关问题。分析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运用信用评级评分卡的方法进行绿色债券综合信用评级。信用评分卡方法为绿色债券信用评级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可以降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引导民间资本流入绿色产业,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王缘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绿色债券成为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但“漂绿”风险的存在,使绿色债券是否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和助力企业绿色转型而存疑,为此以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为研究契机,深入研究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债券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透明度来提升公司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外部舆论关注强度大、委托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中,绿色债券提升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后,其绿色投资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表现(ESG)都有显著改善。据此建议加快推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培育与建设;多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助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增强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主体的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公信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韬  乐清月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不同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在投资者、证券交易所、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的共同合力推动下,自下而上地形成"软法"规则的过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规则体系则是由公共部门自上而下地主导形成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硬法"规则。在当下中国债券市场自由化程度仍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公共部门分别出台的监管规则仍为绿色债券的发行提供了种种优待性措施,极大地激励了这一产品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法治格局中,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因为监管权力分散而带来的"监管套利"行为以及事后监督法律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绿色债券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在促进环保投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以开展绿色项目的企业为主体直接发行的债券,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其中最难的是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建设。本文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对我国绿色债券投资的投资策略及其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应该从正、负筛选两个角度发挥市场在吸引绿色投资者方面的功能,同时政府也应通过成立引导基金、完善投资环境、推进绿色教育等方式促进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培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愈博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绿色债券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在促进环保投资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外部性。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以开展绿色项目的企业为主体直接发行的债券,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其中最难的是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建设。本文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理论,对我国绿色债券投资的投资策略及其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应该从正、负筛选两个角度发挥市场在吸引绿色投资者方面的功能,同时政府也应通过成立引导基金、完善投资环境、推进绿色教育等方式促进绿色债券投资者的培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莹   张小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手段不可或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绿色金融实践手段之一,绿色债券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绿色债券而言,核算债券募资标的项目或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工作极为复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然  温梦瑶  
文章以2017—2021年银行间市场上市公司所发行债券为研究样本,检验绿色投资者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投资者的存在显著降低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及相关债券信用利差,与不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相比,存在绿色投资者的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信用利差约低14.4%。文章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投资者导致债券信用利差降低的现象在ESG绩效和内部控制较差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银行间债券市场应该考虑引入绿色投资者,完善绿色债券市场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何世祯  戴永务  邱香  黄衍  
绿色竞争力的培育及提升是生态文明新时代林业上市公司面临的全新挑战。准确把握绿色竞争力现状是林业上市公司正确制定绿色竞争战略的重要基础。文章以Hart的自然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从污染防治、产品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构建林业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模糊一致性互补判断矩阵评价林业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发现:(1)当前林业上市公司的绿色竞争力水平整体差距不大,但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绿色竞争力最高值为0.4576 (广东甘化),最低值为0.1399(新联通),最高水平是最低水平的3.27倍,意味着未来的绿色转型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主营业务不同的林业上市公司在污染防治、产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纵向维度上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维度最高水平分别是最低水平的8.81、3.11和16.54倍,其中以造纸及纸制品类表现最佳。(3)在污染防治、产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横向维度比较而言,各维度均值分别为0.29、0.42和0.10,意味着多数林业上市公司中产品管理竞争力最强,污染防治次之,可持续发展最差,说明林业上市公司依旧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待提升。文章提出了要持续挖掘绿色引擎、培养环保意识、培育绿色产品、推动绿色消费、重视绿色技术创新、扩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等政策启示,为林业上市公司制定绿色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