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9)
- 2023(5714)
- 2022(4508)
- 2021(3887)
- 2020(2759)
- 2019(6346)
- 2018(6279)
- 2017(11440)
- 2016(6158)
- 2015(6667)
- 2014(6517)
- 2013(6672)
- 2012(6326)
- 2011(5514)
- 2010(5391)
- 2009(4274)
- 2008(4137)
- 2007(3458)
- 2006(3117)
- 2005(2930)
- 学科
- 管理(21574)
- 济(19038)
- 经济(19016)
- 业(17436)
- 环境(12175)
- 企(11551)
- 企业(11551)
- 方法(6958)
- 中国(6764)
- 划(6244)
- 服务(6220)
- 财(6170)
- 数学(6126)
- 数学方法(6030)
- 学(6028)
- 工作(5498)
- 农(5303)
- 资源(5154)
- 规划(5115)
- 环境规划(4951)
- 服务业(4885)
- 制(4753)
- 和(4714)
- 业经(4708)
- 融(4500)
- 金融(4500)
- 银(4316)
- 银行(4310)
- 生态(4218)
- 发(4148)
- 机构
- 学院(79541)
- 大学(79112)
- 济(30892)
- 管理(30587)
- 经济(30009)
- 研究(27271)
- 理学(25607)
- 理学院(25369)
- 管理学(24932)
- 管理学院(24797)
- 中国(22351)
- 京(16682)
- 科学(16047)
- 财(15705)
- 中心(13356)
- 所(13185)
- 江(12841)
- 农(12148)
- 研究所(11745)
- 财经(11731)
- 业大(11185)
- 北京(10803)
- 经(10716)
- 州(10620)
- 院(10544)
- 范(10180)
- 师范(10036)
- 技术(10002)
- 农业(9299)
- 经济学(9090)
- 基金
- 项目(55545)
- 科学(43388)
- 研究(42795)
- 基金(39046)
- 家(34224)
- 国家(33935)
- 科学基金(29328)
- 社会(26568)
- 社会科(25217)
- 社会科学(25207)
- 省(22653)
- 基金项目(20333)
- 教育(19554)
- 划(18752)
- 自然(18115)
- 自然科(17630)
- 自然科学(17627)
- 编号(17593)
- 自然科学基金(17310)
- 资助(14897)
- 成果(14091)
- 重点(12928)
- 发(12736)
- 课题(12375)
- 创(12259)
- 部(11590)
- 创新(11478)
- 国家社会(11283)
- 制(11265)
- 项目编号(10980)
共检索到127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张语洋
按“贴标”与“非贴标”、“五年规划”与“30·60”纵横两个维度,文章将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展历程划分为非贴标绿债服务绿色发展、贴标绿债起步并快速发展、“双碳”目标下绿色债券新发展三个阶段。当今中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已居世界第二,已成为服务国民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预期,在包括绿色债券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的强有力支持下,中国“30·60”“双碳”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奉功 张谊浩
本文利用2016―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发行的绿色债券及其匹配的安慰剂债券数据,对绿色债券发行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事件研究结果显示,绿色债券发行能够显著提升公司股价,并且经第三方绿色认证、重污染行业、国有企业等发行绿色债券的股价提升效应更加显著。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色债券发行相对于匹配的安慰剂债券发行能引发投资者对发行公司更高的超额关注度,从而造成公司股票的量价齐升。然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双碳”目标的提出在短期内无法进一步提升绿色债券发行的市场良性反应,这一结果在多种检验途径下依然稳健,甚至对于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碳中和债券具有反应减弱的表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莹 张小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金融支持手段不可或缺。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绿色金融实践手段之一,绿色债券也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是对于绿色债券而言,核算债券募资标的项目或企业产生的碳排放工作极为复杂,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碳排放核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平 郭青华
“双碳”目标下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而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减轻财政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财政资金来源。基于2018—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空间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显著地降低了碳排放水平,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在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制度中,发行规模越大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越多,则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平均利率和项目收益率越高,则越不利于降低碳排放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来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需要实施属地和区域联动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明确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分担比例;基于地理、经济和碳排放等空间差异,发行不同类型的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合碳减排目标和现状,优化绿色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偿还制度;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各环节的专业审核、监督与披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彬彬 温婧
2020年,我国正式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闫柯旭
由于绿色产业融资的巨大需求、绿色项目产生的环境收益及绿色发展享受的政策红利,绿色债券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绿色债券具有"债券性"和"绿色性"双重特性。较高的信用水平保障了绿色债券的偿还性,市场的高度认可支持了绿色债券的流通性,环境信息的披露提高了绿色债券的安全性,环境收益的持续增强了绿色债券的收益性。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资产创造了可持续的综合效益。通过直接量化、间接比较和定性评价三种环境效益评价模式,可为绿色债券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环境效益的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幸泽林 易凤
国务院《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推进绿色融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节能减排降碳项目的支持力度"。2014年国内首次推出的低碳"绿色债券"——"碳收益中期票据"的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工作正式启航。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载体,"绿色债券"逐步得到认可,一些国家和组织使用"绿色债券"解决低碳项目投融资的实践也较为成功,研究国际"绿色债券"运作机制及成功案例,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机制,促进绿色金融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环境保护 金融 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平 郭青华 许玥玥
中国与欧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布了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的主要经济体。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实践体,2021年9月发布的“下一代欧盟”绿色债券框架是目前国际绿色债券最新和最先进的实践框架。近年来,我国也加强了碳中和债券的顶层设计,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欧盟绿色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碳中和债券的规模、品种和发行主体均有待扩大,碳中和债券与经济周期和气候变化的协同性有待整合,碳中和债券绩效导向和外部报告审查力度有待提高。今后在中欧绿色对话和合作的大背景下,对照“下一代欧盟”绿色债券标准,我国应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注意规避绿色金融风险、强化碳中和债券的政策协调和经济杠杆作用、加强绩效评估和多部门协同监管、推动与国际标准对接并加快国际合作,以进一步推动碳中和债券发展,从而强化我国在引领可持续金融国际共识和国际标准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碳中和 “下一代欧盟”绿色债券 绿色金融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郭栋
文章以绿色主权债券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银行间绿色金融创新的"驱动力"因素(即气候变化风险和债务危机)入手,发现绿债创新对于债务治理的新策略:一是在"碳中和"战略驱动下,绿色主权债券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二是国际债务治理正处于改革转型中,绿色主权债券互换是发展中国家债务减免和实践"碳中和"战略的创新模式。文章就此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然
绿色债券为发行人和投资人提供了多方面的益处,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积极作用。影响绿色债券发行的主要因素为绿色溢价和绿色债券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影响绿色债券投资的主要因素为投资回报率和发行人行业。发达国家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主要经验包括发展绿色主权债市场、绿色ABS市场以及绿色资产购买计划。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面临中外绿色定义存在差异、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参与动力不足等挑战。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五点建议:加强绿色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债券市场参与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制定标准化的绿色贷款合同,推动发展转型债券和绿色主权债,以及促进绿色债券双向开放。
关键词:
绿色债券 绿色金融 碳中和 可持续金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方琦 钱立华 鲁政委
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持续部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也在持续推进,并围绕着新政策、新领域、新实践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政策,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G20转型金融框架为中国转型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提供指引。二是新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三是新实践,金融机构“净零”从承诺到实施。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金融 转型金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立红 吕琦 邹明锦
绿色债券作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其市场的平稳性直接影响各国“脱碳”目标的实现。对于绿色债券风险溢出效应中的均值效应、波动效应以及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可以采用DY、BK溢出指数模型来测度。绿色债券市场与传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及市场之间普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且具有时变性以及非对称性;此外,极端环境的出现也会导致溢出效应的增强。因此,研究绿色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债券市场与相关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管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绿色债券 时域 频域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洪波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低碳绿色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市场培育,又要加强产品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体系健全、产品丰富、功能完备的绿色债券市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斯琴 祁怀锦 刘艳霞
绿色债券是为企业绿色转型以及碳中和相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绿色低碳化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本文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主动承担碳中和责任的观测指标,分析其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显著提高,其中长期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变化更为显著;绿色债券“绿色”程度越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表明碳中和目标下,机构投资者具有一定绿色偏好。机制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和获取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以吸引机构投资者的两个重要渠道。横截面分析显示,上述结果在国有企业、信息质量较高、社会责任水平较高样本中更为显著。此外,发行绿色债券还能带来更高的超额回报。本文结论不仅为机构投资者绿色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碳中和 绿色债券 机构投资者 绿色偏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亚芹
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加大对绿色领域的投放力度,是金融机构开拓绿色融资业务的创新路径,有助于对冲传统业务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生态环保等绿色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环保部预测,"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元左右,"十三五"期间社会环保总投资有望超过17万亿元。如果考虑到新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十三五"期间总的绿色投资需求将会更高。面对如此巨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