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6)
- 2023(7341)
- 2022(5615)
- 2021(5154)
- 2020(3824)
- 2019(8769)
- 2018(8183)
- 2017(15216)
- 2016(7825)
- 2015(8504)
- 2014(8239)
- 2013(7938)
- 2012(7368)
- 2011(6475)
- 2010(7013)
- 2009(7104)
- 2008(5893)
- 2007(5216)
- 2006(4791)
- 2005(4688)
- 学科
- 济(28855)
- 经济(28819)
- 融(25692)
- 金融(25692)
- 银(22583)
- 银行(22580)
- 业(21942)
- 行(21923)
- 管理(21761)
- 企(19338)
- 企业(19338)
- 中国(16807)
- 中国金融(11042)
- 方法(10658)
- 财(10244)
- 制(10102)
- 业经(8810)
- 理论(8707)
- 数学(8438)
- 农(8343)
- 数学方法(8342)
- 地方(7812)
- 务(7285)
- 财务(7270)
- 财务管理(7263)
- 企业财务(7016)
- 农业(6153)
- 体(6079)
- 学(6037)
- 环境(5874)
- 机构
- 学院(104743)
- 大学(104172)
- 济(45333)
- 经济(44222)
- 管理(37539)
- 中国(36939)
- 研究(33673)
- 理学(31217)
- 理学院(30947)
- 管理学(30493)
- 管理学院(30317)
- 财(24345)
- 京(21161)
- 银(20782)
- 银行(20092)
- 中心(19365)
- 行(18927)
- 财经(18906)
- 融(17884)
- 金融(17544)
- 经(17184)
- 科学(17100)
- 江(16679)
- 人民(16060)
- 经济学(15847)
- 所(15312)
- 农(14974)
- 国人(14569)
- 中国人(14512)
- 州(14465)
- 基金
- 项目(65941)
- 研究(52752)
- 科学(51812)
- 基金(47109)
- 家(39455)
- 国家(39030)
- 社会(34372)
- 科学基金(34217)
- 社会科(32687)
- 社会科学(32680)
- 省(26399)
- 教育(24677)
- 基金项目(23811)
- 编号(21612)
- 划(21189)
- 自然(19027)
- 资助(18827)
- 自然科(18587)
- 自然科学(18584)
- 成果(18315)
- 自然科学基金(18271)
- 课题(15562)
- 重点(15248)
- 创(15163)
- 国家社会(14821)
- 发(14727)
- 性(14472)
- 部(14368)
- 制(14086)
- 创新(14077)
共检索到174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露 何乐 周科 何帅
融资担保作为重要的增信分险手段,“双碳”目标下在降低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缓解长尾客群融资困境等方面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各地围绕绿色信贷融资担保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意识地发挥融资担保在绿色金融市场中的增信分险作用。然而,我国绿色信贷融资担保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信贷融资担保整体占比低,在分险模式、融资主体、资金主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绿色信贷融资担保面临认定标准不清晰、担保机构能力弱、银行内生动力不强、产品适配性差、市场配套建设不足等问题,在破解“三农”、小微等群体绿色融资难困境,缓释银行绿色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还较为有限。参考国外部分经济体绿色融资担保经验,建议从标准制定、风险分担激励、规范担保机构发展、完善配套体系建设等层面发力,有效发挥担保机构作为绿色金融的放大器、减压器和助推器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户兴磊
融资担保机制是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的有效途径,但小微企业信贷与融资性担保业务却呈现背离的发展态势。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刚性兑付偏好、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担保公司的刚性反担保措施和风险收益不对等的业务模式是主要原因。要实现融资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需打破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刚性的风险管控机制以外,更重要的是担保机构要积极探索"股权+担保权"联动等业务模式,有效解决担保机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
小微信贷 融资担保 担保公司:商业银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学舟
普惠金融是解决我国小微企业及不太富裕群体金融服务需求不足的创新思维和必由之路。文章以融资担保及小额信贷为例,系统分析了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小额信贷公司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归纳了融资担保及小额信贷业务规模不足、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普惠金融背景下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及相关政策建议。文章提出的创新思路及建议可以对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及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融资担保 小额信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振杰 郭远杰
<正>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产有限、抵(质)押物缺乏等原因,长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绿色融资担保机构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不仅有效提升了企业融资规模并撬动更多民间资金投入绿色产业,同时还可以引导资金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向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的产业、企业和项目流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国进 丁赛杰 赵向琴 蒋晓宇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雷翔
从世界范围看,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在引入担保的过程中,与最初"一体两翼"发展规划中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严重背离,形成了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占据市场主导的局面,过多强调融资功能而忽略其对信贷风险的专业控制能力,偏离了激励约束机制及信用增级的担保运转本质,导致行业发展"异化",行业风险正逐步积累暴露。本文通过梳理信用担保制度的作用机制及国内外实践,着重分析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异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规范担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耿建芳 杨宜 李有根
由专业机构提供融资担保是目前世界各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准金融"支持工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实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实践的模式与特点,概述了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产品定价与风险管理技术,剖析了测量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溢出效应与可持续性的方法与指标,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理论研究及实践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担保 溢出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小艳
以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和绿色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在阐释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问题。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是依然存在绿色金融供给体系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供需渠道不畅通、标准体系不统一等问题。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构建绿色金融供给体系;坚持制度先行,健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坚持精准匹配,畅通绿色金融供需渠道;坚持对标对表,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推动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申云 卢跃
农业绿色转型和农村生态宜居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为赋能“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绿色金融通过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增值、均衡配置生态项目资源、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和乡村生态宜居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然而,绿色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仍面临着区域间标准不统一、融资主体信用体系不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具单一、城乡绿色治理协同效益偏低、绿色产业联农带农作用有限等现实挑战。为此,应积极构建绿色金融赋能农业产业体系、绿色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绿色金融区域协同管理体系以及生态价值经济补偿体系来有效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文学舟 丁晓丽 袁仕陈
绿色金融的实施,为环境友好型小微企业融资带来福音,同时也面临金融风险。通过构建政府环境规制下银行、担保机构和小微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多主体参与风险防控的决策行为及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实验探讨了关键决策参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合理的银担风险分担比对防控绿色融资担保风险有明显效果;第二,随着企业投资污染项目被关停概率的增加,三方参与风险防控的合作积极性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第三,政府加大对与企业合谋银行的处罚力度,会压制银企合谋动机,增加担保机构参与风险防控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松 潘珊 姚长辉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企业及担保机构的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了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中担保机构对企业信贷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有效增加进入信贷市场的企业规模,而引入商业性担保机构则无法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在垄断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了银行利润,提高了企业利润,社会总福利不变;随着信贷市场的完善,在完全竞争的信贷市场中引入政策性担保机构可有效提高社会总福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前进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我国信贷市场的信贷存贷差以及信贷结构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银行1998~2004年贷款总额和中小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产值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论证了信贷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然后利用市场均衡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信用担保是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合作的信贷融资对策。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