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2)
- 2023(10427)
- 2022(8308)
- 2021(7472)
- 2020(6234)
- 2019(13386)
- 2018(13318)
- 2017(25496)
- 2016(13237)
- 2015(14500)
- 2014(13716)
- 2013(13597)
- 2012(12301)
- 2011(10493)
- 2010(10893)
- 2009(10487)
- 2008(10569)
- 2007(9784)
- 2006(8648)
- 2005(8176)
- 学科
- 业(78733)
- 企(74889)
- 企业(74889)
- 管理(60789)
- 济(60248)
- 经济(60181)
- 业经(27294)
- 方法(24071)
- 财(22381)
- 技术(22142)
- 农(21089)
- 务(18347)
- 财务(18336)
- 财务管理(18327)
- 企业财务(17363)
- 数学(16181)
- 农业(16097)
- 数学方法(16078)
- 中国(14409)
- 技术管理(14215)
- 划(13555)
- 策(13320)
- 制(12951)
- 理论(12702)
- 企业经济(12177)
- 和(12137)
- 经营(11499)
- 体(10750)
- 贸(10096)
- 贸易(10087)
- 机构
- 学院(190635)
- 大学(182082)
- 济(85524)
- 经济(84123)
- 管理(82921)
- 理学(70663)
- 理学院(70128)
- 管理学(69479)
- 管理学院(69120)
- 研究(56289)
- 中国(48759)
- 财(39898)
- 京(37586)
- 农(31303)
- 江(31173)
- 财经(31086)
- 科学(30953)
- 经(28258)
- 中心(27094)
- 所(26807)
- 业大(25949)
- 经济学(24977)
- 商学(24844)
- 商学院(24636)
- 农业(24246)
- 州(24129)
- 研究所(23697)
- 北京(23383)
- 经济管理(22929)
- 财经大学(22695)
- 基金
- 项目(121887)
- 科学(99430)
- 研究(93288)
- 基金(89706)
- 家(76331)
- 国家(75603)
- 科学基金(68349)
- 社会(62279)
- 社会科(59315)
- 社会科学(59301)
- 省(50428)
- 基金项目(47544)
- 自然(42560)
- 自然科(41710)
- 自然科学(41703)
- 自然科学基金(41082)
- 教育(40915)
- 划(39464)
- 编号(36132)
- 资助(34536)
- 创(33788)
- 业(33314)
- 创新(30388)
- 发(27424)
- 成果(26833)
- 重点(26817)
- 部(26518)
- 制(26355)
- 国家社会(26246)
- 课题(24419)
- 期刊
- 济(100113)
- 经济(100113)
- 研究(56914)
- 中国(40398)
- 管理(39005)
- 财(35623)
- 农(30067)
- 科学(23860)
- 融(23184)
- 金融(23184)
- 技术(22240)
- 学报(21734)
- 农业(20323)
- 业经(19017)
- 大学(18052)
- 学学(17365)
- 教育(17007)
- 财经(16162)
- 经济研究(15397)
- 技术经济(14436)
- 经(14085)
- 业(14043)
- 科技(12044)
- 问题(12023)
- 财会(11225)
- 现代(10805)
- 商业(10139)
- 经济管理(9642)
- 贸(9500)
- 世界(9490)
共检索到296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何凌云 梁宵 杨晓蕾 钟章奇
基于中国152家节能环保上市企业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节能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以及绿色信贷政策和环保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绿色信贷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均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绿色信贷通过研发投入促进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存在时滞效应。考虑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时,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一期,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环保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绿色信贷政策对于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作用尚未凸现,而环保产业政策的实施能显著增强绿色信贷对环保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绿色信贷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庆君 黄玲
在全面实施“双碳”“双控”战略背景下,绿色金融政策亦成为助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制度创新视角,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这一区域性政策为切入点,采用PSM-DID研究绿色金融政策实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试验区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的相对规模和专利申请数量,具有较强的融资“增益”效应,且对国有企业和低污染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更强。就影响机制而言,绿色金融试验区政策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外部融资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鉴于此,应完善顶层设计,强化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工具,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彬 赵广庭 沈烁华
企业绿色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并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的杠杆水平和提升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数字金融政策支持和试错空间,用金融手段助力绿色发展;二是要引导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契机,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三是要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积极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丹丹 李向亮 王婕
绿色技术创新是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键力量。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对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非国有股东对公司治理机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手工搜集并整理了2008—2019年国有上市企业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和委派高管数据,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层面衡量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的程度,实证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从企业类型和环境规制压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非国有股东治理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股东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民营股东可以发挥有效的治理效应,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第二,非国有股东治理的促进作用通过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风险承担水平三种路径实现。第三,对于不同类型和环境规制压力不同的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如果国有企业属于商业一类国有企业或面临较高环境规制压力,非国有股东治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本文研究发现不仅有利于深化和拓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效应和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的理论研究,而且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推动国有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著。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谷丽静 王星星
本文以微观企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探究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并进一步考察该机理在不同的产权性质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差异。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不仅给企业带来了直接的资源补充效应,而且能通过信息传递效应增加外部融资,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政府补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传递效应主要通过增加企业股权融资来实现,而对银行贷款无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这两种效应只有在民营企业组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组中显著,而在国企组中政府补助只发挥了资源补充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组两种效应均不显
关键词:
政府补助 技术创新 资源补充 信息传递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樊茂清
碳税是针对二氧化碳排放征收的一种税。它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污染的价格。与常见的行政命令手段相比,它可以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激励企业采用减少污染的技术从而达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绿色技术创新特指有关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外研究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税收政策与技术创新的文献比较多,研究碳税对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于波
基于外部商业信用与内部环境关注的视角,利用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受限制企业的绿色专利申请量显著上升,且外部商业信用增加与内部环境关注提升是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之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绿色创新效果提升更明显;较之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绿色创新效果更显著;与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企业相比,供应商集中度较低的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更高。总体而言,绿色信贷政策发挥了较强的“波特效应”,促进了受限制企业绿色创新的“增量提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祝遵宏 方毅峰
既有研究主要分析公司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鲜有文献将环境信息不对称纳入分析框架中,探究环境审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根据2010-2018年审计署发布的央企审计结果公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审计工作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机关实施的环境审计不仅可以直接倒逼国有企业从事绿色专利研发活动,还能缓解环境信息不对称,强化外部环境规制的波特效应;环境审计倒逼的绿色专利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公众环境关注和市场化水能够有效强化环境审计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在竞争强度更高的行业,环境审计能够促进更多的绿色创新。
关键词:
政府审计 环境审计 绿色创新 波特效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艾永芳 孔涛
本文首先对区域大数据发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微观机理进行理论推演,然后以2014~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这一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大数据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理论上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第一,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促使其与消费者之间形成协同演化关系,从而使绿色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保证了创新成果能被合理定价,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第二,区域大数据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间接作用;第三,区域大数据发展可以提升政府绿色补贴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作用效果。然而,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第二条路径虽然在统计上显著,但不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基于此,我们判断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向上,而不是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上。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大数据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情景效应,即在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的作用明显,但在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大为 张林 黄秀丽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可有效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影响企业绿色治理水平。基于2010—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有利于推动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提升,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显著。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的促进作用在企业、行业以及地区层面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在数字技术创新与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提出深挖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优势、激发全要素生产率活力、加快金融资源流动、制定柔性数字技术发展战略的可行建议,以期提高制造企业绿色治理水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伍格致 游达明
使用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以中国的融资融券限制放宽为准实验研究的基础,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分析融资融券交易是否会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首先,研究表明在实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后,标的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将显著增加,而标的企业绿色创新的质量并无显著变化。其次,认为卖空威胁是标的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主要原因,而代理问题和激励与动力机制存在缺陷是融资融券机制没有显著促进标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主要原因。最后,研究发现多个政策环境因素将影响政策在促进标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