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2)
- 2023(12522)
- 2022(10498)
- 2021(9769)
- 2020(8040)
- 2019(18386)
- 2018(17930)
- 2017(35362)
- 2016(18505)
- 2015(20278)
- 2014(19787)
- 2013(19099)
- 2012(17290)
- 2011(14919)
- 2010(15078)
- 2009(13791)
- 2008(12602)
- 2007(10572)
- 2006(8987)
- 2005(7695)
- 学科
- 济(71833)
- 经济(71767)
- 管理(55091)
- 业(52129)
- 企(42895)
- 企业(42895)
- 方法(36277)
- 数学(32442)
- 数学方法(32022)
- 财(22367)
- 农(20267)
- 中国(19140)
- 贸(19062)
- 贸易(19051)
- 易(18728)
- 业经(15285)
- 地方(13265)
- 农业(13224)
- 务(13153)
- 财务(13108)
- 出(13049)
- 财务管理(13034)
- 环境(12988)
- 制(12723)
- 技术(12364)
- 企业财务(12359)
- 审计(12162)
- 策(11357)
- 融(11162)
- 金融(11161)
- 机构
- 学院(244514)
- 大学(241608)
- 济(108051)
- 经济(106127)
- 管理(102424)
- 理学(89790)
- 理学院(89040)
- 管理学(87722)
- 管理学院(87270)
- 研究(72768)
- 中国(59154)
- 财(51934)
- 京(47816)
- 财经(41838)
- 科学(40326)
- 经(38400)
- 中心(37053)
- 江(35566)
- 经济学(34357)
- 农(33715)
- 所(32708)
- 业大(32493)
- 财经大学(31495)
- 经济学院(31450)
- 研究所(29209)
- 范(28716)
- 师范(28471)
- 北京(28251)
- 商学(28063)
- 经济管理(27811)
- 基金
- 项目(172958)
- 科学(139848)
- 基金(129778)
- 研究(129449)
- 家(110996)
- 国家(110097)
- 科学基金(98012)
- 社会(86204)
- 社会科(82219)
- 社会科学(82199)
- 基金项目(68466)
- 省(66591)
- 自然(62343)
- 自然科(60978)
- 自然科学(60965)
- 自然科学基金(59870)
- 教育(59831)
- 划(55339)
- 资助(52543)
- 编号(51528)
- 成果(39964)
- 部(39835)
- 重点(38241)
- 创(37251)
- 发(36974)
- 国家社会(36755)
- 教育部(35477)
- 人文(35168)
- 创新(34778)
- 课题(34199)
- 期刊
- 济(106987)
- 经济(106987)
- 研究(71436)
- 中国(43650)
- 财(40591)
- 管理(35837)
- 学报(29966)
- 科学(29384)
- 农(29359)
- 融(27807)
- 金融(27807)
- 大学(24801)
- 学学(23637)
- 技术(21516)
- 教育(20695)
- 财经(19646)
- 农业(19579)
- 经济研究(18893)
- 业经(18391)
- 经(16849)
- 问题(14428)
- 贸(13887)
- 理论(12093)
- 财会(11780)
- 技术经济(11709)
- 统计(11446)
- 国际(11344)
- 实践(11035)
- 践(11035)
- 策(10944)
共检索到34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余怒涛 苗瑞晨 王佳妮
绿色信贷在改善企业环境治理行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审计定价视角出发,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引致的溢出效应。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显著降低受限企业的审计收费。机制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引导受限企业进行绿色转型、降低其环境风险以及环境治理中的代理成本,进而降低其审计费用。企业层面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降低审计费用的正面效应在国有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以及信息质量较差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地区层面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效用在银行业竞争更激烈、市场化程度更高以及政府环境规制更强的地区更为明显。结论丰富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从环境规制视角拓展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妍妍 俞毛毛 岳中刚
“双碳”背景下,通过金融手段抑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类产品出口,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绿色声誉,是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政策文件为外生冲击,利用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政策对我国污染企业出口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绿色信贷政策抑制了重污染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遵循成本”机制,降低企业要素的边际产出,抑制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张;纳入融资约束的三重差分模型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高融资约束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地区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出口规模的抑制作用更显著。研究为绿色金融政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喻旭兰 周颖
加快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落实“双碳”承诺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减排和发展的视角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渠道分析表明,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源于前端污染产生减少,而非末端污染去除增加;在前端治污实践中,企业倾向于减少煤炭使用和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动力不足。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环境投资将挤出创新性投资,造成创新产出减少,最终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替代性融资方案和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缓释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冲击,而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加剧这种不利影响。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价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未来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转型 高污染企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源源 李建军
本文基于资源再配置视角,以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发挥人力资源升级效应,促使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会产生信贷约束效应,导致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效应对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更为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完善绿色金融体制以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绿色创新、重视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双赢”的有效举措。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尘永魁 关健 田冬冬
本文以2012年原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政策的出台,重污染企业投资和负债规模均明显下降,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显著提高,说明绿色信贷政策的惩罚效应和波特效应得到了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倒逼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但该项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抑制。异质性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所有制和企业规模不同,绿色信贷政策影响效果也存在差异。对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所有制为国有且规模较大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指引》的出台对投融资的惩罚效应更加明显,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若微 翟彤彤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政府与各社会群体开始意识到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为推动银行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落实绿色信贷,有必要从银行声誉的视角分析绿色信贷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论文基于银行声誉的视角,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机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对该银行声誉的中介效应进行验证,并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内生性与稳健性。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负向影响;银行声誉具有中介效应;中小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数量较少,更易受到绿色信贷业务的影响。最后,论文结合当前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绿色信贷 银行声誉 中介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庞明川
本文基于2004—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与中国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会缩减高污染企业的出口产品范围,并在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城市,以及高债务杠杆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提高利息负担、降低信贷规模和增加治污成本是绿色信贷政策缩减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重要机制。绿色信贷政策还能通过在位企业间资源重置与企业进入效应实现资源再配置,总体缩减高污染行业的出口产品范围。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缩减效应会带来企业整体污染前端治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价格下降,有效“贷”动企业绿色发展。本研究对落实绿色金融政策、推进出口贸易优化升级和经济绿色发展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昕怡 许向阳
深入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对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文章以我国279个城市2008—2021年间的碳排放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在抑制碳排放方面效果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3964,充分展现了政策在推动绿色转型中的积极作用。机制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发挥作用的两条主要路径: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这不仅体现在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上,更体现在城市绿色专利数量的显著增长上,两者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分别为1.0131和0.2605,这一发现为绿色信贷政策制定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理论依据。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在不同地区的碳减排效应存在差异,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次之,中部稍弱。这提示在政策执行中需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调节效应检验显示,经济发展水平与进出口贸易开放度对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为政策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城市维度研究碳排放,并引入调节效应分析,为绿色信贷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制定者应强化绿色信贷政策的导向作用、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实施绿色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应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等政策启示,旨在推动政策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以及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永聪 丘珊 刘慧婷
对于重污染企业而言,绿色信贷政策加剧了其融资约束及投资挤出,导致其经营状况恶化风险加大,税前可列支金额减少,税盾的节税效应削弱,税负粘性和税负痛感增强,进而产生更大的绿色化转型压力。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22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企业的税负粘性显著存在,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剧了重污染企业的税负粘性,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排除相关政策干扰、样本优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绿色信贷政策主要通过削弱债务税盾效应的路径来加剧重污染企业税负粘性,而非债务税盾未能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来讲,绿色信贷政策对非国有重污染企业、成长期重污染企业、税收征管强度较大地区重污染企业税负粘性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负痛感;利用好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效应,促使重污染企业将转型压力转化为转型行动;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成长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避免因过度税收竞争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斯丽娟 曹昊煜
绿色信贷是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大政策创新。本文使用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2年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使用连续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内外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开展前端治理和绿色办公的可能性,加快了企业环境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其他治理方式的转型。以上结果具有条件异质性,商业信用融资规模和资金使用效率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成效存在不同的调节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提高资金成本、收窄融资渠道的外部约束和增加企业环境关注两种方式影响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水平。绿色信贷政策对具有不同特征的企业影响存在差异性,位于环境规制强度较高的地区和高管教育背景较好的企业更容易受到绿色信贷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关注企业行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强化资金管理能力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放大效应。同时,重视企业内部环境治理意识的培育,有机结合命令型环境规制和激励机制,促进不同类型企业绿色协调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庞明川
贸易绿色化转型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多产品企业框架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的影响,不仅缓解了单一产品企业假设下的估计偏误问题,也拓展了企业应对绿色信贷政策的产品级策略反应。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具体而言,绿色信贷政策会抑制企业棕色产品出口进入和规模增长、促使其棕色产品出口退出;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绿色产品出口进入、抑制其绿色产品出口退出,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棕色产品信贷规模降低与信贷成本提升、绿色产品信贷规模增加与信贷成本降低来驱动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促使边缘棕色产品高价低质、降低规模,促使边缘绿色产品提价扩利、扩张新增进而引发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产品绿色重构效果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异质性产品中更为明显;加强绿色信贷政策与命令型环境规制、政府绿色补助协同是全面推进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绿色重构的重要路径。本文为中国部署绿色金融及一揽子政策组合,加快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和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等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燕娥
绿色信贷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劲松 鲁珊珊
文章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PSM-DID模型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显著提升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媒体关注可以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信贷限制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低融资约束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宁金辉 苑泽明 王晓祺
本文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考察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抑制重污染企业过度投资;相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环境规制地区企业,绿色信贷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低环境规制地区企业更为显著。作用机理检验表明:绿色信贷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呈递增的时间趋势。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过度投资 代理问题 重污染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