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9)
- 2023(12738)
- 2022(10541)
- 2021(9846)
- 2020(8248)
- 2019(18807)
- 2018(18513)
- 2017(35590)
- 2016(18604)
- 2015(20796)
- 2014(19908)
- 2013(19429)
- 2012(17222)
- 2011(15015)
- 2010(14779)
- 2009(13675)
- 2008(13287)
- 2007(11376)
- 2006(9740)
- 2005(8360)
- 学科
- 济(68687)
- 经济(68620)
- 管理(66568)
- 业(61133)
- 企(52363)
- 企业(52363)
- 方法(34383)
- 数学(29012)
- 数学方法(28617)
- 财(22434)
- 中国(18305)
- 农(17069)
- 业经(16938)
- 技术(16034)
- 制(14612)
- 务(14524)
- 财务(14473)
- 财务管理(14438)
- 理论(13920)
- 企业财务(13661)
- 学(13112)
- 贸(12774)
- 贸易(12766)
- 银(12706)
- 银行(12695)
- 易(12434)
- 划(12151)
- 行(11933)
- 和(11787)
- 地方(11630)
- 机构
- 大学(244841)
- 学院(243438)
- 管理(106224)
- 济(101713)
- 经济(99499)
- 理学(90942)
- 理学院(90084)
- 管理学(88829)
- 管理学院(88301)
- 研究(70550)
- 中国(59085)
- 京(49493)
- 财(49409)
- 科学(40051)
- 财经(38763)
- 中心(36447)
- 江(36236)
- 经(35486)
- 业大(31909)
- 经济学(31738)
- 农(31314)
- 所(31256)
- 北京(30018)
- 范(29822)
- 师范(29550)
- 财经大学(29298)
- 州(29243)
- 经济学院(28667)
- 研究所(28268)
- 商学(27969)
- 基金
- 项目(169836)
- 科学(136765)
- 研究(128003)
- 基金(126083)
- 家(107945)
- 国家(107039)
- 科学基金(95292)
- 社会(84588)
- 社会科(80339)
- 社会科学(80318)
- 基金项目(67002)
- 省(65759)
- 自然(59877)
- 自然科(58595)
- 自然科学(58584)
- 教育(58486)
- 自然科学基金(57537)
- 划(54485)
- 编号(51565)
- 资助(49172)
- 成果(40612)
- 创(38746)
- 部(37810)
- 重点(37452)
- 创新(36249)
- 国家社会(36155)
- 发(35924)
- 教育部(33773)
- 制(33553)
- 课题(33525)
- 期刊
- 济(106770)
- 经济(106770)
- 研究(68564)
- 中国(46488)
- 管理(42037)
- 财(41493)
- 学报(31196)
- 科学(30854)
- 融(27082)
- 金融(27082)
- 农(26364)
- 大学(25689)
- 教育(24447)
- 学学(23847)
- 技术(23633)
- 财经(19374)
- 业经(17261)
- 图书(17150)
- 农业(17011)
- 经(16759)
- 经济研究(16747)
- 问题(13310)
- 技术经济(12504)
- 理论(12321)
- 书馆(12177)
- 图书馆(12177)
- 财会(12012)
- 科技(11666)
- 实践(11235)
- 践(11235)
共检索到35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伟 葛金田
政府绿色信贷导向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管理学背景,即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公共组织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按照这一思路,在环境保护融资路径方面,就应建立政府支持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环境保护融资体制。近年来,政府对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变革,为银行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也为推行绿色信贷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公共物品 市场失灵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杨永聪 丘珊 刘慧婷
对于重污染企业而言,绿色信贷政策加剧了其融资约束及投资挤出,导致其经营状况恶化风险加大,税前可列支金额减少,税盾的节税效应削弱,税负粘性和税负痛感增强,进而产生更大的绿色化转型压力。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3—2022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企业的税负粘性显著存在,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剧了重污染企业的税负粘性,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排除相关政策干扰、样本优化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绿色信贷政策主要通过削弱债务税盾效应的路径来加剧重污染企业税负粘性,而非债务税盾未能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对来讲,绿色信贷政策对非国有重污染企业、成长期重污染企业、税收征管强度较大地区重污染企业税负粘性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的税负痛感;利用好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效应,促使重污染企业将转型压力转化为转型行动;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成长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避免因过度税收竞争导致企业税负过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树金 陈贺
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立法、环境污染费调整的政策背景,本文运用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从银企互动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奏效的金融路径。研究表明:环保“费改税”通过增加环境成本影响工业企业还贷能力,进而银行加强信贷融资审核、收紧信贷资金发放,导致企业信贷融资状况从紧。机制分析发现,虽然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的信贷融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企业仍能通过绿色形象塑造、绿色行为实践等“绿色”应对举措降低这种影响。依据工业企业绿色形象塑造与实际绿色行为间的偏差,银行会对信贷资金发放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以尽可能减少因企业“漂绿”产生的信贷误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费改税”影响企业信贷的过程中,银行基于外部信息实施了信贷过滤,该行为不存在预期与滞后效应;此外,考虑工业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或金融投机活动获取资金,进而降低信贷融资需求的可能性,以及排除了样本期内其他政策的潜在干扰后,环保“费改税”政策效果依然稳健。本文为如何协调环境规制与金融政策、达成合意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振宇 汪宝 张艳
在绿色信贷发展潜力依旧巨大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探究银行、企业间的绿色信贷借贷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信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互惠性视角出发,分析绿色信贷借贷关系中的互惠性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银行、企业的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通过引入政府这一主体对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应当与企业培养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并尽可能避免负的互惠性借贷关系;银行、企业实施绿色信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对方给予自己的互惠性程度呈同方向变化;行业自律组织和政府的存在,可以有效保证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的形成。因此,要形成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不仅要完善国家或者行业自律组织的相关制度体系,还要培养银行和企业内部的互惠性意识。此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信息共享平台等都是必要措施。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借贷关系 互惠性视角 博弈模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燕斐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绿色信贷指引》起草背景及主要特点为配合落实《国务院"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银监会于2007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宝宝 王言峰
科学的实践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滞后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操作风险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很难套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研究逻辑,不宜单纯以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理论为支撑。操作风险管理属于商业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理应遵循企业经营管理规律。针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性,文章分别从战略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组织决策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角度对操作风险管理进行解释,以期拓宽操作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宋林书
<正>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如何高效识别优质绿色信贷项目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现实问题。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信贷ABS)凭借其市场化运作和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区别于传统的信用评级或ESG评级,本文选取已发行的绿色信贷ABS案例,采用资产池统计分析方法,直接从市场交易数据中挖掘优质绿色信贷项目的规律性,系统研究案例的资产池构成、信用评级、期限利率、地域分布等要素,来揭示优质绿色信贷项目的共性特征,通过对小米汽车案例进行实证剖析,以期为金融机构识别优质绿色信贷项目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常春 王卓 周鹏
金融科技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导向下,面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问题,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有何影响呢?本文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金融科技“赋能”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绿色专利数量的显著增加,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既可以在“事前”提高绿色信贷配置效率、缓解绿色信贷配给,又能在“事后”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绿色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集中于环境规制水平高、金融机构数量多的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赋能”,激发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斌斌 严武 黄小勇
在理论分析信贷错配对不同环境规制执行标准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差异性影响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熵构建地区信贷错配程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2012—2016年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信贷错配程度的测算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信贷错配严重阻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环境规制标准将有助于降低信贷错配对环境规制较弱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不利影响,但对环境规制较强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尽快落实企业上市审批注册制改革、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同时,积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风险分散机制的设计与开发;应在允许执行差异化环境规制标准的同时,完善并落实政府官员晋升"绿色绩效"考核制度;应在建立并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政府补贴配套机制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绿色技术创新研发资金转移。
关键词:
信贷错配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规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芳 于海婷
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实施精准化的绿色信贷政策对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样本数据,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信贷对制造业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及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挤出效应,且其作用路径存在差异性。具体地,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研发投入抑制了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通过影响融资约束和资本投资作用于成熟期的重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此外,企业所有权、企业环保社会责任能够负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果,而银企污染信息对称程度则可以正向调节绿色信贷政策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验证了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对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会满
金融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将其融入金融业的"血脉"和文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早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广泛共识。本专题从金融业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作出了深入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喻旭兰 周颖
加快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落实“双碳”承诺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减排和发展的视角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渠道分析表明,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源于前端污染产生减少,而非末端污染去除增加;在前端治污实践中,企业倾向于减少煤炭使用和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动力不足。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环境投资将挤出创新性投资,造成创新产出减少,最终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替代性融资方案和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缓释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冲击,而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加剧这种不利影响。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价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未来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绿色转型 高污染企业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曹红
基于2007~2017年中国34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提供的分省绿色发展指数,考察了绿色发展对绿色信贷与银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投放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绩效,并且这种改善效应主要来自绿色信贷对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作用;绿色发展水平能够增强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增强效应主要与地方经济增长绿化度和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度有关。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政府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以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绿色信贷 绿色发展 财务绩效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雯翠 陈秋尧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往往采取不同的战略倾向、组织结构及企业行为,在受到环境行政处罚后会做出差异化的环境行为选择。通过收集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环境行政处罚数据,基于倾向性得分-双重差分法,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环境行政处罚对企业环保投资、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行政处罚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投资,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明显;分生命周期阶段看,受到环境行政处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均明显增加了环保投资,成熟期企业还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但衰退期企业的环境行为没有改变;多次处罚对企业的威慑效应更强,甚至衰退期企业在受到多次处罚后也会增加环保投资;环境行政处罚对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较高企业的影响更显著。因此,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构建更为精准的监管体系,提高环境监管的精度与准度,以罚促改,全面优化企业环境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