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23)
- 2023(15966)
- 2022(13269)
- 2021(12079)
- 2020(10004)
- 2019(22561)
- 2018(22523)
- 2017(43774)
- 2016(24030)
- 2015(26389)
- 2014(26399)
- 2013(26103)
- 2012(23667)
- 2011(21264)
- 2010(20881)
- 2009(18924)
- 2008(17984)
- 2007(15737)
- 2006(13686)
- 2005(11986)
- 学科
- 济(94707)
- 经济(94611)
- 管理(69108)
- 业(64506)
- 企(52421)
- 企业(52421)
- 方法(43248)
- 数学(37740)
- 数学方法(37374)
- 农(26933)
- 中国(25507)
- 财(23075)
- 学(22719)
- 业经(21875)
- 环境(19384)
- 地方(19071)
- 农业(18113)
- 贸(17609)
- 贸易(17602)
- 易(17072)
- 制(16569)
- 和(15343)
- 技术(14715)
- 务(14577)
- 财务(14508)
- 财务管理(14488)
- 划(14430)
- 理论(14384)
- 银(14070)
- 银行(13997)
- 机构
- 大学(338936)
- 学院(337384)
- 济(133408)
- 管理(133398)
- 经济(130695)
- 理学(116837)
- 理学院(115546)
- 研究(114580)
- 管理学(113425)
- 管理学院(112858)
- 中国(84499)
- 科学(74647)
- 京(71899)
- 农(64059)
- 所(58125)
- 财(57828)
- 业大(57167)
- 研究所(53811)
- 中心(51666)
- 农业(50696)
- 江(47876)
- 财经(47696)
- 北京(44738)
- 经(43501)
- 范(43331)
- 师范(42761)
- 院(41730)
- 经济学(39992)
- 州(38843)
- 经济学院(36313)
- 基金
- 项目(241765)
- 科学(189014)
- 基金(175926)
- 研究(169799)
- 家(156357)
- 国家(155082)
- 科学基金(132138)
- 社会(107550)
- 社会科(102004)
- 社会科学(101975)
- 省(94933)
- 基金项目(94283)
- 自然(88334)
- 自然科(86276)
- 自然科学(86250)
- 自然科学基金(84697)
- 划(80310)
- 教育(76611)
- 资助(71552)
- 编号(67364)
- 重点(54449)
- 成果(52528)
- 部(52040)
- 发(51784)
- 创(50240)
- 创新(46987)
- 科研(46941)
- 课题(46140)
- 计划(45850)
- 国家社会(44421)
- 期刊
- 济(140358)
- 经济(140358)
- 研究(95039)
- 学报(62287)
- 中国(58053)
- 农(57714)
- 科学(54286)
- 管理(46496)
- 大学(45910)
- 学学(43695)
- 财(41422)
- 农业(39019)
- 教育(32106)
- 融(30579)
- 金融(30579)
- 技术(26587)
- 业经(24179)
- 经济研究(23110)
- 财经(22352)
- 业(20086)
- 经(19004)
- 问题(18684)
- 科技(17903)
- 版(17057)
- 业大(16820)
- 图书(16138)
- 理论(15999)
- 技术经济(15839)
- 商业(15698)
- 资源(14900)
共检索到474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鄢哲明 邓晓兰 陈宝东
文章在阿西莫格鲁等人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框架下,探讨了绿色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低碳化的影响机理,并利用1995~2012年中国分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因果检验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低碳化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累积调整的过程,其水平上升的推动力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绿色技术进步。文章突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回应了已有文献关于技术进步作用的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省级政府的经济干预对产业结构低碳化存在负向影响,可能抵消绿色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效果。文章认为,为了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目标,有必要通过政策机制鼓励清洁技术发展,促使技术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贺玉 吴宗法
【目的】环境恶化和能源安全问题要求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厘清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简称用能权政策)对省域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影响和作用路径对市场型环境权益规制建设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本文从“准自然实验”视角研究用能权政策试点省份政策实施效果,把用能权政策试点的4省份(浙江、福建、河南和四川)作为实验组,其余26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作为对照组。选择政策起始年2016年为冲击时间点,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用能权政策实施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关系。【结果】(1)用能权政策可以显著提升试点省份和毗邻省份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2)绿色技术进步和降低资源依赖是用能权政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主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和公众环保关注的中介机制路径尚未畅通;(3)用能权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和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低值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本文证实了用能权政策能够通过绿色技术进步和降低资源依赖实现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转型。因此,建议积极有序扩大用能权政策的试点范围,充分认识地区差异性和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对用能权实施效果的异质性影响,推动地区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婷 许梦博 秦琳贵
绿色金融通过提供金融支持,有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消费占比作为能源消费结构指标,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绿色金融影响能源消费结构的效应及机制。结论显示,绿色金融显著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机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和促进绿色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大。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发现煤炭消费占比越高的地方,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越大。通过门槛模型,发现超过门槛值后,绿色金融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有所下降。市场、政府和数字经济均可增强绿色金融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最后,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发展策略、鼓励绿色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发挥绿色金融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能源消费结构 碳减排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荣才 廖彰舜
借助绿色信贷推进电力生产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绿色信贷稳健促进发电行业的低碳转型,且该效应在用电规模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表现更强;基于前端投入、发电过程和末端产出视角,绿色信贷通过激发绿色发电潜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出结构绿色化3个机制,推动发电行业低碳转型。此外,创新性细化技术创新方式研究发现,绿色信贷通过激励发电行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而非合作创新与技术引进,促进其低碳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转型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发电行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等途径加快低碳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刘守临 张瑾
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展的理论探索,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特征的演化与脉络,指出绿色化、低碳化与生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与必由之路,以“绿色化、低碳化、生态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而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必须遵循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坚持多能融合,注重风险防范,坚持小步快跑等原则。最后详细阐述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指出必须实现低碳链、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和宣传链的协同耦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是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主体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低碳运行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排放持续降低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含“碳”量高、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双碳”战略要求,遵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规律,通过产业产品升级减碳、用能用料源头减碳、技术创新应用减碳、空间优化布局减碳、精细高效管理减碳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游建民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价值链绿色化不断驱动国内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根据产业链演进的驱动要素划分产业链的演进阶段,分析各个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及其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将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中,分析产业链绿色低碳化升级的实现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发生变化,产业链的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产业链低碳化升级趋势明显。在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下,产业链将会根据不同演进阶段中碳排放变化的趋势、产业链升级轨迹以及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变化进行低碳化的升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晏莉
"低碳"这个词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已成为一个"高频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也正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在交通运输领域的一种延伸,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和城市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履行减排义务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1城市低碳化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晨潇 刘凯莉 马思睿
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绿色转型事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能源消费结构清洁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法研究了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总体呈增长态势,区域差距有所收敛,部分区域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远高于平均值。(2)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均表现为正向空间自相关。(3)绿色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4)绿色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鹏 孟凡生
化石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造成了重要影响。研究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问题,有助于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政策以及科技发展水平是中国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实现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应提高能源工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实施能源可持续供给计划。
关键词:
能源供给结构 低碳化 影响因素 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阳 邢文杰 鲍健强
近年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给我国城市带来了较高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各级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的重要性。文章基于对我国重点区域能源结构发展现状统计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总结出城市能源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并在AHP模型与相关指标构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的布局,构建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实现路径做了简单的梳理,以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低碳化 低碳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