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7)
- 2023(16932)
- 2022(14194)
- 2021(13009)
- 2020(10706)
- 2019(24320)
- 2018(24179)
- 2017(46215)
- 2016(25300)
- 2015(27967)
- 2014(27846)
- 2013(27685)
- 2012(25670)
- 2011(23301)
- 2010(23121)
- 2009(20967)
- 2008(20108)
- 2007(17612)
- 2006(15623)
- 2005(13865)
- 学科
- 济(103196)
- 经济(103095)
- 管理(70525)
- 业(67192)
- 企(53575)
- 企业(53575)
- 方法(42322)
- 数学(36583)
- 数学方法(36219)
- 中国(30140)
- 农(28736)
- 地方(26079)
- 业经(24178)
- 学(23696)
- 财(23025)
- 环境(20793)
- 贸(20294)
- 贸易(20280)
- 农业(19769)
- 易(19661)
- 制(18080)
- 银(17728)
- 银行(17655)
- 行(16890)
- 技术(16841)
- 融(16801)
- 金融(16800)
- 和(16533)
- 理论(15143)
- 发(14950)
- 机构
- 大学(354630)
- 学院(354595)
- 济(140586)
- 管理(138719)
- 经济(137602)
- 研究(125090)
- 理学(119873)
- 理学院(118482)
- 管理学(116436)
- 管理学院(115814)
- 中国(94387)
- 科学(80272)
- 京(76940)
- 农(67903)
- 所(64094)
- 财(61769)
- 研究所(58821)
- 业大(58784)
- 中心(56685)
- 农业(53448)
- 江(52502)
- 财经(49512)
- 北京(48757)
- 范(47102)
- 师范(46509)
- 院(45515)
- 经(45088)
- 州(42813)
- 经济学(41385)
- 省(38307)
- 基金
- 项目(247416)
- 科学(192887)
- 基金(177818)
- 研究(176002)
- 家(157667)
- 国家(156320)
- 科学基金(132727)
- 社会(110105)
- 社会科(104368)
- 社会科学(104341)
- 省(98158)
- 基金项目(95162)
- 自然(88037)
- 自然科(85943)
- 自然科学(85920)
- 自然科学基金(84351)
- 划(83038)
- 教育(79372)
- 资助(72497)
- 编号(70624)
- 发(56733)
- 成果(55776)
- 重点(55676)
- 部(52985)
- 创(51766)
- 课题(49143)
- 创新(48321)
- 科研(47766)
- 计划(46678)
- 国家社会(44923)
- 期刊
- 济(154850)
- 经济(154850)
- 研究(104322)
- 中国(70215)
- 学报(63132)
- 农(61724)
- 科学(56097)
- 管理(50020)
- 大学(46523)
- 财(44334)
- 学学(44094)
- 农业(42028)
- 教育(38483)
- 融(36808)
- 金融(36808)
- 技术(29306)
- 业经(27442)
- 经济研究(24887)
- 财经(23238)
- 业(21801)
- 问题(20154)
- 经(19807)
- 科技(19020)
- 图书(17981)
- 版(17136)
- 理论(17015)
- 业大(16854)
- 技术经济(16798)
- 商业(16651)
- 资源(16196)
共检索到524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荣才 廖彰舜
借助绿色信贷推进电力生产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选取2008~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绿色信贷稳健促进发电行业的低碳转型,且该效应在用电规模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和工业化水平较高地区表现更强;基于前端投入、发电过程和末端产出视角,绿色信贷通过激发绿色发电潜能、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和产出结构绿色化3个机制,推动发电行业低碳转型。此外,创新性细化技术创新方式研究发现,绿色信贷通过激励发电行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而非合作创新与技术引进,促进其低碳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转型金融稳步发展、鼓励发电行业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等途径加快低碳转型,提供方向指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传哲 任懿
随着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行业不断成熟,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选取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通过扩张效应、技术效应和反馈效应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绿色信贷比率与能源消费结构存在关联关系和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我国整体绿色信贷比率对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效果显著。本文认为,要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合理配置贷款资源,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能源消费结构 低碳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东卫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充分发挥信贷杠杆和金融导向功能,在支持地方淘汰落后产能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由于受地方产业发展现状、银行业信贷创新、信贷人员素质、银政沟通协作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因素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宇 姜金涵 宋兰旗
低碳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绿色信贷能够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和激励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分析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特征,进一步分析上述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省际合作等方面给出提高绿色信贷促进低碳技术进步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海静
文章探索了新常态下绿色信贷政策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绿色信贷政策在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存在实施力度和精准度有待提高、过度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规范性尚欠、绿色信贷信息整合深度仍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应从探索差别化政策淘汰"两高一剩"行业落后产能、打造企业环保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绿色信贷与产业政策对接机制等入手,全面增强绿色信贷政策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绿色信贷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宫海鹏
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低碳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而实现农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绿色信贷是碳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绿色信贷政策助推低碳农业发展,是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是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可有效提高绿色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使其成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进一步彰显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为此,农业政策性金融要积极树立绿色信贷理念,及时掌握绿色信贷政策,扎实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大力强化绿色信贷监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先菊
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演变催生碳金融。在此背景下,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推出了针对银行业信贷导向的"绿色信贷政策"。为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政策环境和困难,探索落实有效途径,对于国内商业银行和中国经济发展完成低碳转型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信贷 商业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喻晓岚 罗含英 魏博文 叶德俊 黄佳影 张俊
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发挥“绿天使”作用,促进其经营;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由少到多,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U型“渐进效应”;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时间由短到长,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由微弱波动到稳定提升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滞后的正向“时间效应”。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绿天使 渐进效应 时间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枫 潘麒 汪亚楠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决策、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部署。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根据文本分析法界定214个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低碳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从异质性效应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对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可以为政府制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科 刘霁萱 晁颖
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信贷政策,能否通过信贷资源配置推动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转型路径是资本整合还是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促进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减污降碳效应尚未显现。地方财政压力较小、环境执法力度较强地区与议价能力较弱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上升。该政策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是诱发了清洁并购行为,而绿色创新提升并不显著。这意味着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更多依赖于资本整合。本文为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吴英姿 闻岳春
基于1995年至2009年碳排放特征分组的中国工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方向距离函数估算工业的生产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SML指数方法测算绿色生产率增长指数,从时间和行业两个维度比较分析工业绿色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行业差异,结合改进的STIRPAT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就绿色生产率对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工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考虑碳排放的生产效率,绿色生产率在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上升,在低碳排放强度行业下降;绿色生产率先升后降,对工业低碳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碳排放强度行业作用更大;绿色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生产率增长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乐芬 孙馨
选取2012-2020年六大高耗能行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对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的绿色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从影响差异性来看,绿色信贷对国有高耗能企业绿色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不同行业大类高耗能企业绿色绩效均有正向影响但无显著差异,对绿色产业企业绿色绩效存在激励作用。基于此,需要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水平,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以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林平 何伟刚 李美洲 李锋森 覃甜雨
构建包含家庭、企业、金融、政府等四部门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DSGE模型,研究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部门带来的行业内、行业间的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社会福利、推进公正转型的政策协调安排。研究表明,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就业分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碳能源生产技术进步、绿色贷款利率下浮、适度收紧碳排放强度限制可实现各行业的帕累托改进,而高碳能源降碳技术进步和征收高碳中间品碳税会令一部分行业受益,另一部分行业受损,过度收紧碳排放强度限制和限制高碳能源消耗总量则使所有行业受损;能源技术进步和转型政策通过产出效应、就业分配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碳能源生产技术和绿色贷款利率下浮可在帕累托改进中缩小区域差距,收紧高碳能源消耗总量限制会扩大区域差距,同时使所有区域受损;充分利用不同转型政策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多重目标,减缓转型带来的负面冲击。上述结论蕴含如下政策启示: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过渡,合理设置政策力度;加强碳减排政策与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对受转型冲击较大的弱势群体、部分地区的政策支持,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公正转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珊珊
绿色低碳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贸易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选取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整体上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贸易四个维度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字贸易能力、创新要素基础、对外贸易潜力、基础设施环境。数字贸易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数字贸易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贸易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要素配置等渠道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且存在显著的知识产权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制造业 绿色低碳转型 技术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