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9)
2023(15433)
2022(13349)
2021(12459)
2020(10405)
2019(23916)
2018(23696)
2017(46618)
2016(24937)
2015(27599)
2014(27478)
2013(26813)
2012(24318)
2011(21539)
2010(21184)
2009(19229)
2008(18307)
2007(15580)
2006(13094)
2005(11111)
作者
(69320)
(57839)
(57119)
(54580)
(36646)
(27753)
(26172)
(22759)
(21981)
(20409)
(19721)
(19353)
(18124)
(17881)
(17836)
(17690)
(17421)
(17164)
(16486)
(16392)
(14178)
(14037)
(13936)
(13213)
(12907)
(12710)
(12676)
(12608)
(11543)
(11476)
学科
(95329)
经济(95220)
管理(71718)
(68082)
(57280)
企业(57280)
方法(48353)
数学(42514)
数学方法(41933)
(25315)
(24867)
中国(23815)
(21465)
业经(21178)
地方(18231)
(17029)
贸易(17024)
农业(16809)
(16672)
财务(16601)
财务管理(16570)
(16520)
环境(16408)
理论(16212)
技术(15958)
(15923)
企业财务(15773)
(15389)
(14638)
银行(14593)
机构
大学(342668)
学院(341265)
管理(138743)
(132923)
经济(130110)
理学(122148)
理学院(120812)
管理学(118498)
管理学院(117890)
研究(108517)
中国(80777)
(70654)
科学(69014)
(60289)
(55648)
业大(53136)
(52750)
中心(50826)
财经(49865)
研究所(48765)
(47162)
(45672)
(44245)
师范(43795)
农业(43746)
北京(43583)
经济学(40330)
(40127)
(38947)
财经大学(37718)
基金
项目(247277)
科学(195202)
基金(181099)
研究(178072)
(158186)
国家(156895)
科学基金(135908)
社会(112748)
社会科(106879)
社会科学(106849)
基金项目(96814)
(96505)
自然(90168)
自然科(88119)
自然科学(88097)
自然科学基金(86496)
教育(82157)
(81268)
资助(74318)
编号(71659)
成果(56318)
重点(54893)
(54433)
(51827)
(51730)
创新(48328)
课题(48320)
科研(48058)
教育部(46905)
国家社会(46455)
期刊
(133191)
经济(133191)
研究(94776)
中国(56534)
学报(56237)
科学(50810)
(49316)
管理(48135)
(45433)
大学(42939)
学学(40667)
教育(35246)
农业(33863)
(30197)
金融(30197)
技术(29115)
财经(23453)
业经(22936)
经济研究(21744)
(19959)
问题(17383)
(17075)
科技(16877)
图书(16592)
理论(16425)
(16332)
技术经济(15632)
实践(15237)
(15237)
商业(15029)
共检索到470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振宇  汪宝  张艳  
在绿色信贷发展潜力依旧巨大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视角去探究银行、企业间的绿色信贷借贷关系,对于进一步促进绿色信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互惠性视角出发,分析绿色信贷借贷关系中的互惠性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银行、企业的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通过引入政府这一主体对互惠性基础博弈模型进行拓展。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应当与企业培养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并尽可能避免负的互惠性借贷关系;银行、企业实施绿色信贷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对方给予自己的互惠性程度呈同方向变化;行业自律组织和政府的存在,可以有效保证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的形成。因此,要形成正的互惠性借贷关系,不仅要完善国家或者行业自律组织的相关制度体系,还要培养银行和企业内部的互惠性意识。此外,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动态信息共享平台等都是必要措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璐   王家瑶   张剑  
基于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视角,采用PVAR模型对2014—2020年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动态关联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中国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较强、良性互动不足。对比分析显示,碳金融、绿色信贷与绿色保险间的关联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碳金融发展强势区域的整体关联性优于弱势区域;2017年后,绿色金融内部关联性得到部分改善,弱势区域的改善情况更佳。进一步从内部生态、制度约束和技术支持层面探究关联关系的改善路径,发现宏观ESG、环境规制以及金融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协调发展,且该积极作用在弱势区域中更为明显,由此可缩小绿色金融内部协调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互动关系,为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琳  廉永辉  曹红  
基于2007~2017年中国34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利用《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提供的分省绿色发展指数,考察了绿色发展对绿色信贷与银行财务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投放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绩效,并且这种改善效应主要来自绿色信贷对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提升作用;绿色发展水平能够增强银行投放绿色信贷的经济效益,并且这种增强效应主要与地方经济增长绿化度和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度有关。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政府部门应加强和完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以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一鸣  逯进  张晓峒  
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核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这一效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并可以利用包含三条路径的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异质性特征的详细刻画;第二,将绿色信贷作为伴随变量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后发现,绿色信贷可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第三,研究期内近一半的省份发生了路径转换,且绿色信贷是推动这些省份发生路径转换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范源源  李建军  
本文基于资源再配置视角,以2012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发挥人力资源升级效应,促使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另一方面,绿色信贷政策会产生信贷约束效应,导致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减少。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效应对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更为显著。据此,本文认为完善绿色金融体制以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绿色创新、重视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是实现环境规制与劳动收入份额“双赢”的有效举措。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叶莉  房颖  
差异化定价视角下,建构能够实现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利益均衡的绿色信贷交易机制是降低绿色企业融资成本与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包括政府监管、银行供给与企业执行的绿色信贷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银行和企业在绿色信贷交易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运用Matlab模拟仿真了影响三方利益均衡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交易过程的三方博弈存在多重演化稳定策略。通过优化绿色信贷交易机制,包括改变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初始行为偏好、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程度、加强对银行的补贴力度、加大对企业的补贴与惩罚,可以促进三方博弈稳定策略向兼顾低利率、绿色生产与高效监管的理想区间转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海若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提出了绿色信贷的概念。本文从绿色信贷的理论研究综述出发,研究了绿色信贷的起源与内涵以及绿色信贷的实践规则,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关于绿色信贷环境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商业银行和行业类别两个角度综述了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最后就绿色信贷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虎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金融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载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绿色信贷更是我国金融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但国内现行绿色信贷政策管理体系、统计制度以及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等方面,缺乏统一可执行标准。本文结合国内外绿色信贷研究成果,按照绿色发展原则,对绿色信贷前置条件(绿色信贷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估等)、产品设计(期限、利率以及信用方式等)以及风险评估(资本覆盖、风险计提等)建立可执行标准,以此明确绿色信贷支持对象、操作流程以及政策引导作用。并提出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支撑体系、构建绿色环保评估市场机制、建立绿色信贷财政激励等措施,推动商业银行在信贷资源配置过程中完善现行信贷管理体系,将环境绿色评估贯穿信贷审批、发放、管理等各环节,最终实现金融资源绿色配置、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会满  
金融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将其融入金融业的"血脉"和文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早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广泛共识。本专题从金融业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作出了深入探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申韬  李小依  
绿色金融是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背景下,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正式实施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信贷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相对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更加显著,这得益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强度更高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地区,绿色信贷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更加明显。本文为“波特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对于政府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宋林书  
<正>目前,我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如何高效识别优质绿色信贷项目成为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现实问题。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绿色信贷ABS)凭借其市场化运作和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为破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区别于传统的信用评级或ESG评级,本文选取已发行的绿色信贷ABS案例,采用资产池统计分析方法,直接从市场交易数据中挖掘优质绿色信贷项目的规律性,系统研究案例的资产池构成、信用评级、期限利率、地域分布等要素,来揭示优质绿色信贷项目的共性特征,通过对小米汽车案例进行实证剖析,以期为金融机构识别优质绿色信贷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迎旭  
所谓绿色信贷,即是商业银行着力于对金融产品采取符合低碳经济的信贷安排。早在1947年,德国便率先发展绿色信贷认定,成立了全球第一家环保银行——"生态银行",由此,绿色信贷认定逐渐成为国际金融行业的风向标,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支持。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提出,全球金融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认定或发展绿色信贷也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国际绿色信贷认定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研究,对
[期刊] 征信  [作者] 赵雅斐  汲奕君  卢笛音  高帅  
绿色信贷是促进绿色经济、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重点介绍美国、英国发展绿色信贷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策制定、监管体系、信息共享、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绿色信贷的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喻旭兰  周颖  
加快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政府落实“双碳”承诺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促进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2007年《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减排和发展的视角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影响渠道分析表明,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减排成效提升源于前端污染产生减少,而非末端污染去除增加;在前端治污实践中,企业倾向于减少煤炭使用和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动力不足。政策约束下高污染企业环境投资将挤出创新性投资,造成创新产出减少,最终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替代性融资方案和金融市场发展有利于缓释绿色信贷政策对高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冲击,而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将加剧这种不利影响。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本文研究为客观评价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施行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未来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