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8)
- 2023(10440)
- 2022(8342)
- 2021(7408)
- 2020(6389)
- 2019(14426)
- 2018(13986)
- 2017(28023)
- 2016(14566)
- 2015(15661)
- 2014(15307)
- 2013(15319)
- 2012(13981)
- 2011(12103)
- 2010(12677)
- 2009(12796)
- 2008(12074)
- 2007(11089)
- 2006(9950)
- 2005(9530)
- 学科
- 业(78921)
- 企(74534)
- 企业(74534)
- 济(70535)
- 经济(70473)
- 管理(62029)
- 方法(30393)
- 业经(27698)
- 财(26798)
- 融(26797)
- 金融(26797)
- 银(23386)
- 银行(23377)
- 数学(22780)
- 数学方法(22678)
- 行(22669)
- 农(22023)
- 务(21970)
- 财务(21957)
- 财务管理(21942)
- 企业财务(20944)
- 中国(20625)
- 制(17998)
- 农业(17071)
- 技术(15965)
- 划(15325)
- 环境(14462)
- 体(14076)
- 策(13600)
- 地方(13441)
- 机构
- 学院(211978)
- 大学(203999)
- 济(98848)
- 经济(97232)
- 管理(88899)
- 理学(75772)
- 理学院(75207)
- 管理学(74466)
- 管理学院(74100)
- 研究(62134)
- 中国(60109)
- 财(48530)
- 京(40939)
- 财经(38527)
- 经(34850)
- 农(33275)
- 科学(32968)
- 江(32765)
- 中心(31291)
- 经济学(30843)
- 所(29969)
- 财经大学(28422)
- 经济学院(28160)
- 商学(27407)
- 业大(27222)
- 商学院(27202)
- 研究所(26577)
- 州(26404)
- 农业(25771)
- 北京(25472)
- 基金
- 项目(132689)
- 科学(107555)
- 基金(99706)
- 研究(99132)
- 家(84037)
- 国家(83251)
- 科学基金(75189)
- 社会(67511)
- 社会科(64450)
- 社会科学(64428)
- 省(53180)
- 基金项目(52955)
- 自然(47140)
- 自然科(46101)
- 自然科学(46092)
- 自然科学基金(45368)
- 教育(43079)
- 划(41780)
- 资助(40649)
- 编号(38194)
- 业(33471)
- 创(31841)
- 发(29503)
- 部(29482)
- 重点(29343)
- 创新(28833)
- 成果(28637)
- 国家社会(28534)
- 制(27769)
- 人文(26597)
- 期刊
- 济(112363)
- 经济(112363)
- 研究(63383)
- 财(42368)
- 融(40555)
- 金融(40555)
- 管理(38517)
- 中国(36659)
- 农(31387)
- 科学(25556)
- 学报(24151)
- 财经(20311)
- 农业(20131)
- 业经(19928)
- 大学(19884)
- 学学(19582)
- 技术(19582)
- 经济研究(17527)
- 经(17492)
- 问题(14387)
- 技术经济(14019)
- 财会(13226)
- 业(12880)
- 现代(11734)
- 贸(11502)
- 商业(11155)
- 国际(11031)
- 世界(10870)
- 经济管理(10150)
- 会计(10125)
共检索到326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俊杰 方颖
绿色信贷政策是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实践,然而其政策效果及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投资及融资结构的影响,以此评估政策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政策能够通过融资约束机制显著促进企业的环境投资。污染企业会基于长远发展考虑增加环境投资,试图通过改善环境的行为缓解信贷约束。绿色信贷政策也会改变污染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显著抑制企业的信贷融资,还会促使企业通过增加非信贷融资来弥补资金缺口,而这主要体现为股权融资的增加。进一步,本文发现高污染企业非信贷融资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环境投资激励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形成对企业环境投资的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融资结构 环境投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成琼文 李赵研
本文以《绿色信贷指引》的颁布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绿色信贷对企业微观债务结构的影响。本文基于熵平衡-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商业银行普遍加强了环境风险管理,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期限显著降低。同时,重污染企业受政策影响降低了投资力度,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同步下降。进一步考虑了制度环境差异的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绿色信贷政策更好地发挥降低重污染企业债务期限和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表明良好的制度环境建设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基础。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防范企业债务风险、加强绿色信贷政策灵活性和推动金融发展环境建设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骏飞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市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分析对环境规制、绿色信贷与创业板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与创业板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与创业板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显著正相关;环境规制能够增强绿色信贷与创业板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信贷 债务融资能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建军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均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绿色创新显著加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借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督促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资源能源节约量的定期定量披露;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大力加强绿色创新;银行应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苏冬蔚 连莉莉
在"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从而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正式实施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发现重污染企业的有息债务融资和长期负债均显著下降且高排放地区国有大型企业的降幅最大,同时,国有、大型重污染企业的新增投资显著减少,另外,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上升且经营绩效大幅下滑,表明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和投资抑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力推动绿色信贷、不断完善绿色融资、切实引导资金流向资源技术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祝树金 陈贺
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立法、环境污染费调整的政策背景,本文运用2015-2020年中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从银企互动视角考察了环境规制奏效的金融路径。研究表明:环保“费改税”通过增加环境成本影响工业企业还贷能力,进而银行加强信贷融资审核、收紧信贷资金发放,导致企业信贷融资状况从紧。机制分析发现,虽然环保“费改税”对企业的信贷融资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企业仍能通过绿色形象塑造、绿色行为实践等“绿色”应对举措降低这种影响。依据工业企业绿色形象塑造与实际绿色行为间的偏差,银行会对信贷资金发放的期限结构进行调整,以尽可能减少因企业“漂绿”产生的信贷误配。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费改税”影响企业信贷的过程中,银行基于外部信息实施了信贷过滤,该行为不存在预期与滞后效应;此外,考虑工业企业通过政府补贴或金融投机活动获取资金,进而降低信贷融资需求的可能性,以及排除了样本期内其他政策的潜在干扰后,环保“费改税”政策效果依然稳健。本文为如何协调环境规制与金融政策、达成合意的政策效果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巍 郑红 张娇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并取得显著成效。在绿色发展进程中,绿色信贷这一金融利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发布为切入点,选取2009—2022年A股“两高”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纳入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影响机制;同时加入产权和区域的交乘项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两高”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且对非国有企业与中西部地区企业债务融资水平的牵制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宁金辉
借助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结果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使重污染企业增加融资租赁规模。进一步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显著减少了重污染企业的长期银行贷款,使其不得不选择融资租赁的方式来弥补长期资金缺口。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规模大、融资约束低的重污染企业,绿色信贷政策对规模小、融资约束高的重污染企业融资租赁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融资租赁 企业规模 融资约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绿色信贷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检验。以2012年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绿色信贷指引的通知》为自然实验,使用2007—2021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影响机制来看,绿色信贷政策通过提高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以及降低权益融资成本渠道影响了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内部控制对绿色信贷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绿色信贷 融资成本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郭俊杰 方颖
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法揭示了绿色信贷政策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三条途径。通过信贷总量控制,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但通过强化环境绩效对企业信贷融资的影响,并显著削弱银行信贷歧视,政策也带来环境绩效效应和银行信贷歧视效应,促使信贷供给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分配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在三条途径的综合影响下,政策抑制了国有企业的借款增长,对民营企业则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债务融资 信贷歧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琪 张广宇
本文以200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中的重污染企业为样本,从债务融资规模与债务成本的角度分析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地区上的异质性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重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而我国地区市场化水平差异与法制化水平差异也会对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债务融资 债务成本 地区差异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连莉莉
以200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债务融资成本的角度分析绿色信贷对绿色企业与"两高"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有效推动了绿色企业发展,遏制了"两高"企业发展。在横截面上,绿色企业与"两高"企业相比承担较低的债务融资成本。这种显著的差异与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密切相关,在经济意义上也是重要的。在时间趋势上,绿色企业债务融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了相应改善。但是,绿色信贷需要相配套的双向监管体系,确保绿色贷款专款专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万超 柴尚蕾 张宏燕 张珂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金融领域的一场创新与变革。以我国沪深股市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出台后企业债务融资替代行为特征,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深入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以来,重污染企业的非流动性负债融资显著下降,而流动性负债和商业信用作为企业的替代性融资方式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新增银行贷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融资规模角度来看重污染企业为获得更多信贷支持,有积极主动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在动力;而环境信息披露并未显著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雪松 安晓冉 侯语珂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构建实验样本,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重污染企业TFP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结果发现:绿色信贷形成的融资约束抑制了TFP的提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大于投资价值和研发投入对TFP的促进作用,从而导致绿色信贷对我国重污染企业TFP产生显著负面影响。鉴于此,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特别是加强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融资支持,通过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企业TFP。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献兵 马福春 魏妍 谢婉芸 李柏润
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了信贷市场是否存在“碳泡沫”。结果表明,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前,银行未充分考虑高污染企业可能面临的资产风险,未对其进行显著的歧视性定价,导致信贷定价存在“碳泡沫”;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银行向高污染企业增加贷款利差,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不同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