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9)
- 2023(4236)
- 2022(3545)
- 2021(3257)
- 2020(2771)
- 2019(6364)
- 2018(6490)
- 2017(13615)
- 2016(7315)
- 2015(8376)
- 2014(8177)
- 2013(8335)
- 2012(8038)
- 2011(7301)
- 2010(7518)
- 2009(7365)
- 2008(7274)
- 2007(6608)
- 2006(6141)
- 2005(5790)
- 学科
- 济(29480)
- 经济(29454)
- 管理(19338)
- 业(16568)
- 方法(13103)
- 数学(12263)
- 数学方法(12191)
- 企(11780)
- 企业(11780)
- 中国(11111)
- 财(8422)
- 农(8276)
- 制(7824)
- 环境(7564)
- 银(7252)
- 银行(7243)
- 行(6975)
- 贸(6721)
- 贸易(6716)
- 税(6638)
- 易(6596)
- 学(6416)
- 税收(6271)
- 收(6201)
- 融(6131)
- 金融(6131)
- 地方(5530)
- 业经(5402)
- 体(4910)
- 农业(4899)
- 机构
- 大学(109725)
- 学院(109124)
- 济(48839)
- 经济(47817)
- 管理(39571)
- 研究(38748)
- 中国(33926)
- 理学(33128)
- 理学院(32783)
- 管理学(32303)
- 管理学院(32117)
- 财(26261)
- 京(23356)
- 科学(22434)
- 财经(20300)
- 所(19909)
- 经(18381)
- 中心(18351)
- 研究所(17797)
- 农(17752)
- 江(16863)
- 经济学(15878)
- 北京(15313)
- 财经大学(15036)
- 业大(14806)
- 经济学院(14607)
- 院(14116)
- 农业(14009)
- 州(13638)
- 范(13628)
- 基金
- 项目(66226)
- 科学(51887)
- 研究(48701)
- 基金(48506)
- 家(42170)
- 国家(41876)
- 科学基金(34963)
- 社会(31462)
- 社会科(29939)
- 社会科学(29930)
- 基金项目(25743)
- 省(25179)
- 划(21644)
- 自然(21574)
- 教育(21537)
- 自然科(21010)
- 自然科学(21003)
- 自然科学基金(20587)
- 资助(19985)
- 编号(19347)
- 成果(16336)
- 重点(15266)
- 部(15231)
- 发(15163)
- 课题(13512)
- 创(13450)
- 国家社会(13262)
- 科研(12872)
- 教育部(12871)
- 性(12793)
共检索到171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韦朕韬 张腾 陶善信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7—201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产出导向的DEA方法测算工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绿色信贷、地方官员个人特征与工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有效缓解工业产能过剩,绿色信贷每增长1%,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约0.22%;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信贷发展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省长的学历每上升一个“台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将平均上升约2.78%;省委书记和省长任职时间的长短对绿色信贷提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不明显。与本地晋升的官员相比,“异地空降”的省长更能发挥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省长在执政期间出现违纪情况,则会抑制绿色信贷对工业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业坤 马光源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匹配地级市市委书记数据,本文证实了地方官员对于企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会加剧辖区内企业的产能过剩,表现为企业产能利用率显著下降。企业产能过剩随着官员任职变化、党代会召开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周期。当新任市委书记为本地籍贯或者临近退休时,企业产能利用率降幅更大,非正常换届时,官员变更会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考虑官员变更的情况下,与潮涌效应相比,企业产能过剩更可能是地方官员迫于政绩压力施加干预的结果;地方官员会通过税收、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关键资源的配置推动企业产能扩张;处于非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官员更替时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去产能政策能够抑制官员变更导致的企业产能过剩。本文对于从地方官员视角和微观层面理解中国式产能过剩现象以及监管部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学峰 胡冰
自然资源绿色利用方式转型,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角度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由于专用性投资、机会主义、产权不清以及自我履约不足等,导致资源绿色利用方式转型中存在着作为代理方的地方政府官员的套牢行为。这种套牢容易导致委托方选择理性无知、放纵代理方的道德风险、提高经济发展的交易费用等。从东北某省近年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可见一斑。应对之策包括:提升法律执行级次并进一步明确政府间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责权利关系,引入"耻文化"强化默认契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约束能力,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契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学峰 胡冰
自然资源绿色利用方式转型,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角度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由于专用性投资、机会主义、产权不清以及自我履约不足等,导致资源绿色利用方式转型中存在着作为代理方的地方政府官员的套牢行为。这种套牢容易导致委托方选择理性无知、放纵代理方的道德风险、提高经济发展的交易费用等。从东北某省近年的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可见一斑。应对之策包括:提升法律执行级次并进一步明确政府间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责权利关系,引入"耻文化"强化默认契约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约束能力,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以提高契约完备程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诗园 杜江
以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地方官员更替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政治关联的作用。研究发现:在中国当前的行政分权和官员晋升锦标赛体系下,地方官员更替引发的政策不连续性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与非政治关联企业相比,这种影响在政治关联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还表明,这种影响的两个渠道加剧了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并降低了当地的环境监管力度。研究结论对于从微观上理解政府行为和政治关联对企业环保活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官员更替 企业绿色创新 政治关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干春晖 邹俊 王健
本文从地方官员任期的角度探讨企业产能过剩的成因,利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地方官员任期与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任期的第4—5年为地方官员晋升的关键时期,与其他年份相比,在该时期地方官员晋升的机率较高。为了追求经济绩效,地方官员在该时期有激励向企业提供相对较多的土地和融资优惠。与非本地提拔的官员相比,本地提拔的官员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强,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土地和融资优惠。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获取土地和融资更为便利。当获取关键性资源的成本降低时,企业有扩张产能投资的冲动,导致产能利用率下降,形成过剩产能。为此,应根据整个任期内的平均表现对官员进行考核和选拔,构建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任期 企业资源获取 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国华 朱培灵 邬昶俊
以绿色信贷为主的绿色金融是我国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助力。运用熵值法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业绿色转型水平,并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是否促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其工业绿色转型完成较好。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地区存在异质性,在资源型地区其促进作用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信贷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最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而数字经济政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充分激励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绿色信贷规模;精准识别信贷投放目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推进地区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工业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玲玲
消费主义导致的消费目标偏离、需求信号扭曲和企业创新动力缺失,是产能过剩的重要诱因。绿色消费能够通过示范效应、诱致效应和政策效应推动消费,实现绿色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从而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应通过树立绿色消费理念提升内在消费品质,推行绿色生产对接绿色消费需求,推进绿色消费检验创新与生产绩效等途径,引导市场供求平衡,有效治理产能过剩。
关键词:
绿色消费 绿色生产 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维安 钱先航
本文利用2006—2009年我国市委书记和城商行的对应样本,考察了官员治理特征对城商行信贷投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的信贷投放存在显著差异。从来源上来看,由外地晋升的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会显著地扩张信贷;从去向上看,调任省、中央的市委书记任内城商行则会紧缩信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效应是由来自省、中央且调任省、中央的市委书记引致的,而退居二线市委书记辖内城商行却会增加贷款投放;从任期来看,整体而言,市委书记任期与城商行信贷显著正相关,但不同治理特征的市委书记任期与信贷关系也存在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宣扬 程博
由于比较优势与资源禀赋的差异,地方政府出台的产业政策可能不同于中央政府。文章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五年规划中产业政策的差异,检验地方官员的当地籍贯如何影响信贷资源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官员具有当地籍贯(任职地与籍贯地或出生地一致)时,受地方五年规划扶持但未受中央五年规划扶持的企业得到了更多的信贷资源。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信贷资源配置倾向在当地特有行业中更加明显,并且地方官员的当地籍贯显著提升了信贷资源对企业业绩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显示,当地籍贯为地方官员带来了地方性知识优势,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文章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领域的研究视角,对理解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执行措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韦朕韬 张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高铁开通、资源错配与工业产能过剩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借助CES生产函数,通过数理模型加以说明。然后利用2003—2017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相关面板数据,采用Tobit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高铁开通能够提升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缓解工业产能过剩。并且,高铁开通对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幅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呈现出U形特征。然而,无论劳动力错配还是资本错配,均会加剧工业产能过剩。(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4.32%,而中西部地区每增加一条高铁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6.15%。基于高铁时速差异,每增加一条"G"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94%,而每增加一条"D"开头的列车线路,工业产能利用率将上升5.67%,二者差距不大。(3)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错配和资本错配,从而缓解我国的工业产能过剩程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平平 张为付
基于2008—2016年不同粮油品种的加工产能利用率的分析发现,我国粮油加工业产能过剩具有整体产能过剩与产能不断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并存、产能过剩与企业经营低效率并存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去库存"和"伞式庇佑"的双重影响、以及粮食安全等方面的负担使低效率国有粮油加工企业成为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关键因素。国有粮油加工企业减负、提高政策性补贴的使用效率及延长粮食产业价值链等是化解行业产能过剩"顽疾"的重要路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依妮 易雯
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利用2004年2015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地方官员特征及相应的晋升激励对地方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地方官员对当地教育支出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官员晋升激励并未对教育支出形成显著的消极作用:在东部地区,年龄、任期和性别等官员特征对教育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在东北地区,市级官员的某些特征呈现了与东部不同的影响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地方官员对教育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旭杰 郭庆旺 李明
本文试图从制度视角分析我国通胀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我们同时考察财政分权、官员治理模式下的地方官员任职特征对地方投资结构的影响,进而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对通胀水平产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979-1997年间,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分别降低和提高了通胀率,年龄较大、任期较长以及曾有中央部门任职经历的地方官员所辖地区通胀率较低。1998-2012年,财政分权对于通胀水平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官员治理模式显著降低了通胀水平。因此,在我国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模式下,为了抑制当前通胀水平进一步下降趋势,我国应积极推进稳增长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举 王其
化解产能过剩会影响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进而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现有研究对此缺乏专门分析。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及其拓展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总体而言,化解产能过剩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且政策净效应有明显时滞并逐年增强;(2)各去产能行业的政策净效应经历了差异化的演变路径,不过最终都大于零;(3)在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中,资源配置效应远大于技术创新效应;(4)提升创新能力、升级要素禀赋结构,以及降低国有经济占比、企业污染程度和负债率都有助于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明显。为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应差异化实施去产能政策、不断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和多渠道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