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7)
2023(9649)
2022(7937)
2021(6972)
2020(5904)
2019(13338)
2018(12647)
2017(24694)
2016(12789)
2015(14322)
2014(14257)
2013(14083)
2012(13328)
2011(12141)
2010(12864)
2009(12631)
2008(11151)
2007(9990)
2006(9071)
2005(8626)
作者
(37680)
(31487)
(31405)
(29775)
(19983)
(14937)
(14281)
(12115)
(12078)
(11194)
(10932)
(10502)
(10191)
(10032)
(9784)
(9709)
(9223)
(8977)
(8923)
(8577)
(8001)
(7736)
(7528)
(7228)
(7140)
(7139)
(6758)
(6642)
(6434)
(6264)
学科
(77670)
经济(77631)
管理(37578)
(31743)
方法(29267)
(28082)
企业(28082)
(26307)
金融(26306)
数学(25796)
数学方法(25431)
(22995)
银行(22986)
中国(22360)
(22320)
地方(20978)
环境(15646)
业经(14574)
(14264)
(13880)
(13274)
地方经济(12835)
(12528)
中国金融(11148)
理论(10845)
(9857)
产业(9675)
(9451)
(9274)
(9222)
机构
大学(189325)
学院(189160)
(90723)
经济(88817)
管理(69671)
研究(67119)
理学(59400)
理学院(58779)
管理学(57512)
中国(57481)
管理学院(57179)
(39650)
(38709)
科学(36755)
(32703)
中心(32234)
财经(31810)
经济学(30436)
研究所(29481)
(28709)
(28700)
(27463)
经济学院(27186)
北京(24773)
业大(24228)
(23926)
(23680)
财经大学(23614)
(23321)
师范(23103)
基金
项目(121465)
科学(96072)
研究(89116)
基金(88875)
(76144)
国家(75540)
科学基金(65582)
社会(60046)
社会科(57264)
社会科学(57247)
(48639)
基金项目(45605)
教育(40444)
自然(40163)
(39245)
自然科(39227)
自然科学(39219)
自然科学基金(38478)
资助(37767)
编号(34328)
(27990)
重点(27766)
成果(27628)
(26253)
(25652)
国家社会(25482)
课题(24647)
创新(23972)
发展(23232)
教育部(23169)
期刊
(104748)
经济(104748)
研究(63995)
中国(37629)
(37624)
金融(37624)
(29943)
管理(26861)
学报(25944)
(24559)
科学(24230)
大学(20626)
学学(19754)
教育(18004)
经济研究(17848)
财经(17191)
技术(16630)
农业(15028)
(14826)
业经(13438)
统计(12739)
问题(12627)
(11426)
技术经济(11314)
决策(10452)
(9289)
理论(9132)
国际(8897)
世界(8678)
商业(8254)
共检索到300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华  
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当前,在国际社会,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的理念相当普及,诸如,绿色车险、绿色旅游保险、二氧化碳抵押贷款和绿色账户等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绿色金融已经从理念、策略和产品创新等各个层面嵌入金融机构,成为现代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均锋  
当今经济发展已不再是传统模式的简单重复,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优化,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改革的攻坚期,引领金融资源配置到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上,对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迫切需要发展绿色经济贵州山川秀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生态基础十分脆弱,易受损且难修复。加上工业起步晚、产业布局未成形,加快发展要严格拒绝污染项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倡导的绿色金融理念被首次纳入G20议程。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性优先事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用更低价格、更长期限、更多元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有益经验,也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绿色"作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得到各方关注。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广印  王思敏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绿色"作为政府十三五规划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关注。"十三五规划"中"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得到各方关注。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韩乃志  于昆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国人均资源数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要更加努力地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审计机关应进一步深化并完善环境审计,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审计制度,推动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GDP核算的尽早实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易会满  
金融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创建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作用。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将其融入金融业的"血脉"和文化,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早已经成为金融业的广泛共识。本专题从金融业及政府等不同角度,对绿色金融作出了深入探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朝霞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背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及行业支持与限制来阐述绿色信贷的实践情况,以绿色信贷与绿色转型指标之间的关系来描述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环境效益,提出了建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监督和激励机制、加大绿色建筑信贷规模、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大建  
以各种金融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以金融手段促进美丽中国的实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付出了环境方面的沉重代价。在面对转型和发展双重问题的今天,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基本内涵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各种金融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  王凤逸  丁辰鑫  
基于2015—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环境信息公开可以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绿色金融亦能够通过提高环境信息公开水平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即环境信息公开与绿色金融在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方面能够产生协同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水平的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对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的绿色创新效应在东部城市、非省会城市、资源型城市以及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波  董振南  
我国绿色证券、绿色信贷与绿色基金年均业务量增长迅猛,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绿色证券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等方面的问题,考察国外相关制度构造,从完善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和促进绿色发展基金市场化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智勇  
近年来,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补短板"和"促发展"的新引擎。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拥抱"绿色"主题,也是一件值得金融业同仁认真思考的必答题。传统金融业务的开展首先考虑的是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再审查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其他要求,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基础上,从合规性角度考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2015年9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中国首次明确了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2016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2015年12月,在中国的倡议推动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