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1)
2023(15778)
2022(12998)
2021(11671)
2020(9601)
2019(21842)
2018(21458)
2017(41971)
2016(22670)
2015(25547)
2014(25341)
2013(25548)
2012(23716)
2011(21298)
2010(21700)
2009(20401)
2008(20804)
2007(18991)
2006(17248)
2005(16097)
作者
(64486)
(53869)
(53866)
(50748)
(34678)
(25614)
(24310)
(20665)
(20509)
(19522)
(18696)
(18143)
(17513)
(17251)
(17033)
(16374)
(16041)
(15614)
(15548)
(15543)
(13495)
(13331)
(13197)
(12416)
(12276)
(12186)
(12070)
(11932)
(10711)
(10604)
学科
(110624)
经济(110473)
(100375)
管理(91736)
(91558)
企业(91558)
方法(45426)
(38869)
数学(36393)
数学方法(36210)
业经(33770)
(31179)
(28538)
财务(28508)
财务管理(28464)
中国(28368)
企业财务(27228)
(26451)
地方(24056)
农业(22234)
技术(20338)
环境(19776)
(19579)
(19496)
(18433)
(17958)
(17808)
银行(17789)
(17585)
金融(17583)
机构
学院(335487)
大学(329667)
(147550)
经济(144803)
管理(135995)
理学(115635)
理学院(114571)
管理学(113353)
管理学院(112714)
研究(107009)
中国(87580)
(75711)
(68959)
科学(58716)
财经(58332)
(53068)
(52814)
(52622)
(51112)
中心(49310)
研究所(46124)
经济学(44941)
业大(43799)
北京(43711)
财经大学(42888)
(41930)
经济学院(40528)
商学(39463)
农业(39350)
商学院(39127)
基金
项目(208243)
科学(167764)
研究(156927)
基金(153914)
(130545)
国家(129358)
科学基金(114716)
社会(103880)
社会科(98765)
社会科学(98743)
(82466)
基金项目(81018)
自然(71895)
教育(71530)
自然科(70262)
自然科学(70249)
自然科学基金(69095)
(67259)
资助(62812)
编号(62090)
成果(50045)
(48390)
(47304)
(46600)
重点(46136)
(44680)
课题(43265)
国家社会(42947)
(42838)
创新(42735)
期刊
(174654)
经济(174654)
研究(103563)
中国(69910)
(65283)
管理(58061)
(48327)
科学(42862)
学报(42098)
(39722)
金融(39722)
大学(34149)
学学(32532)
农业(32448)
财经(30619)
教育(30559)
技术(30391)
业经(30218)
经济研究(26774)
(26203)
问题(22516)
(19492)
技术经济(18934)
财会(18502)
(17663)
会计(17320)
现代(16804)
商业(16739)
世界(16200)
经济管理(15776)
共检索到525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志祥   李兴  
采用2010~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结合文本分析方法识别绿色低碳转型企业,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实证检验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显著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绿色低碳转型带来的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转型成本,同时有效缓解了融资约束问题和促进行业竞争,从而助力转型企业实现经济和环境目标双赢;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环境绩效提升作用明显,而对非国有企业、其他行业企业的财务绩效提升作用更强,相较于其他地区,对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提升效应稍弱。因此,需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制定差异化财政政策和规制措施,引导更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陈卓  欧玲  
依据2011-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考量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服务化转型在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效应,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最适强度”。服务化转型通过收益竞争优势和成本竞争优势对“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绩效”发挥正“U”形调节效应,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绩效的“长效激励”。对非高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东部沿海企业而言,服务化转型调节效应更显著。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化转型协同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蒋航程  赵丹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200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公司年度经营绩效以及管理人员报酬等相关信息着手,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讨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内在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波涛   黄启成   李婕  
以我国沪深A股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Word2Vec神经网络模型和文本分析,构建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缓解其财务困境,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路径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成本管理效率及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风险;异质性方面,制造业企业若成立年限更久、规模更大或地处南方、具备民营性质时,数字化转型则能够显著缓释企业财务困境,并且二者上述显著关系,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依然成立,且这种显著关系主要表现在数字化转型中现代信息网络和智能制造维度。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财务管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付凡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为考察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从绿色创新意愿、绿色创新能力两视角切入,理论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并将其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增速平缓,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两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旧成立。第三,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在绿色创新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南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四,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是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两业融合类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先进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但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持续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可喜  李珍珍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以及董事会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相较于两职分离,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越大,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负向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可喜  李珍珍  
本文以2011-2015年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以及董事会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相较于两职分离,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越大,过度自信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越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减弱管理层过度自信与公司绩效的负向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兴龙  李萌  
本文首次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视角切入,分析多元化经营如何影响研发投入,并对中国企业研发不足状况做出解释。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战略通过协同效应、内部资本市场及风险共担效应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实证发现,相关多元化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U型关系,相关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陷阱效应";不相关多元化对研发存在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于非国有企业,不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抑制研发;地区市场化改革未能改变多元化对企业研发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恰当的多元化战略是导致部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文强  唐建新  
以沪深两市61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其2011~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以及资本结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负债水平与投资水平及新增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带来的股东-债权人冲突使企业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制造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且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祖鹏   刘冰洁  
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强化技术积累和提升研发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清洁度、行业层次等维度,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诱发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市场规模,加快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清泉  徐欣  曹媛  
首先构造了股权激励、研发投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股权激励与企业的研发活动显著正相关;在企业特征上,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能对研发投入产生更大的影响,小型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优势,更注重研发投入;在盈利能力上,企业研发活动与企业的市场销售额和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在可持续发展上,间断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均不具有明显的持续影响。这些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是技术创新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静  周倩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约束影响以及在不同薪酬结构下这种约束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货币性薪酬的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在短期货币性薪酬比例较低时,适度扩大董事会规模和两职分离对成本粘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不仅丰富了成本粘性机会主义成因观的研究,而且揭示了董事会治理的抑制作用在成本粘性水平接近最优范围时会逐渐变弱,为理性看待成本粘性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菁  周红根  李欣先  
作为一个典型的投资行为,技术资本配置是否存在非效率?如果存在,其动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还是由于代理冲突引发的配置过度?抑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2008-2013年技术资本构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存在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在不同企业性质和规模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技术资本低效率程度更高;融资约束程度高组及低组的配置效率比融资约束程度适中组高;(2)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资本非效率配置的原因是由于融资约束导致的配置不足;(3)技术资本的配置水平与企业内部现金流、企业自有资金和营业收入显著正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韩静  周倩  
以2008—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董事会治理对成本粘性的约束影响以及在不同薪酬结构下这种约束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短期货币性薪酬的比例与成本粘性负相关;在短期货币性薪酬比例较低时,适度扩大董事会规模和两职分离对成本粘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文章不仅丰富了成本粘性机会主义成因观的研究,而且揭示了董事会治理的抑制作用在成本粘性水平接近最优范围时会逐渐变弱,为理性看待成本粘性现象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