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9)
2023(4766)
2022(3396)
2021(2650)
2020(1874)
2019(4176)
2018(4055)
2017(8170)
2016(4242)
2015(4571)
2014(4456)
2013(4770)
2012(4606)
2011(4143)
2010(3849)
2009(3093)
2008(2842)
2007(2574)
2006(2242)
2005(2016)
作者
(12482)
(10650)
(10496)
(9969)
(6373)
(4847)
(4742)
(4157)
(3912)
(3747)
(3629)
(3465)
(3313)
(3310)
(3262)
(3261)
(3254)
(3016)
(2939)
(2894)
(2574)
(2569)
(2514)
(2392)
(2385)
(2330)
(2253)
(2171)
(2139)
(2044)
学科
(25615)
经济(25600)
管理(15134)
环境(12138)
(12083)
(9758)
企业(9758)
产业(9364)
业经(7759)
方法(7337)
地方(7281)
数学(6279)
数学方法(6251)
(6030)
(6004)
中国(5601)
(5506)
规划(5220)
结构(5168)
环境规划(5046)
资源(5035)
技术(5011)
地方经济(4697)
(4478)
(4424)
农业(4030)
经济学(3899)
生态(3813)
产业结构(3693)
信息(3499)
机构
学院(63505)
大学(60705)
(31456)
经济(31046)
管理(26041)
理学(22493)
理学院(22318)
研究(22257)
管理学(22079)
管理学院(21974)
中国(15682)
科学(13011)
(12315)
(11572)
(10412)
经济学(10083)
(10015)
中心(9973)
业大(9737)
研究所(9576)
财经(9390)
(9321)
经济学院(9230)
(8458)
(8447)
经济管理(7994)
农业(7694)
北京(7633)
(7284)
科学院(7014)
基金
项目(46353)
科学(37622)
研究(34191)
基金(33865)
(29264)
国家(29075)
科学基金(25665)
社会(23881)
社会科(22962)
社会科学(22955)
(20005)
基金项目(18231)
(15762)
自然(15387)
自然科(14971)
自然科学(14970)
自然科学基金(14706)
教育(13380)
(13036)
资助(12250)
编号(12059)
发展(11168)
(10974)
(10829)
重点(10648)
国家社会(10330)
创新(10172)
(9375)
(9250)
产业(9106)
期刊
(34415)
经济(34415)
研究(16787)
中国(11033)
管理(9757)
(9209)
科学(8993)
学报(8549)
(7851)
业经(6851)
大学(6626)
农业(6516)
学学(6515)
经济研究(5535)
(5488)
金融(5488)
技术(5444)
问题(4543)
财经(4336)
科技(4086)
(3966)
技术经济(3928)
商业(3731)
(3706)
(3451)
现代(3245)
统计(3221)
生态(3150)
经济问题(3132)
资源(3068)
共检索到8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龙   郑泽华  
绿色产业基金是支持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工具。当前,我国投资于绿色领域的绿色产业基金正蓬勃发展,形成了如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这样的典型模式。在清洁技术产业的投资中,绿色产业基金在投资事件、投资地域、投资阶段与投资轮次、退出行为等方面呈现一系列特征,但也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投资绩效核算不完备、激励政策不足、绿色股债金融工具定位不够明晰等问题。未来,可借鉴英国绿色投资银行经验,在完善信息披露、推进项目环境效益的量化评估、强化政策激励、实现最优绿色金融结构等方面综合施策,提高绿色产业基金投资质量,推动实现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光大集团课题组   徐金麟  
近年来,金控集团日益壮大,已成为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践行者。国际发达国家金控集团在制定减碳战略目标、创新碳金融产品、践行ESG理念、应对气候风险、管理碳足迹等方面已开展诸多实践。本文基于发达国家的实践分析,为国内绿色金控集团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于2007年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作为国家财政支持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补充资金机制,基金充分发挥连接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国际与国内的桥梁作用,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开展股权投资和融资性担保等有偿使用方式,示范、引领、撬动市场资金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减排领域流动,支持和促进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7年是清洁基金"保稳定、促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形势、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洪波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低碳绿色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好市场培育,又要加强产品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构建体系健全、产品丰富、功能完备的绿色债券市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林平   何伟刚   李美洲   李锋森   覃甜雨  
构建包含家庭、企业、金融、政府等四部门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DSGE模型,研究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部门带来的行业内、行业间的分配效应,在此基础上探讨缩小区域差距、提升社会福利、推进公正转型的政策协调安排。研究表明,绿色低碳转型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就业分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碳能源生产技术进步、绿色贷款利率下浮、适度收紧碳排放强度限制可实现各行业的帕累托改进,而高碳能源降碳技术进步和征收高碳中间品碳税会令一部分行业受益,另一部分行业受损,过度收紧碳排放强度限制和限制高碳能源消耗总量则使所有行业受损;能源技术进步和转型政策通过产出效应、就业分配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低碳能源生产技术和绿色贷款利率下浮可在帕累托改进中缩小区域差距,收紧高碳能源消耗总量限制会扩大区域差距,同时使所有区域受损;充分利用不同转型政策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多重目标,减缓转型带来的负面冲击。上述结论蕴含如下政策启示: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过渡,合理设置政策力度;加强碳减排政策与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对受转型冲击较大的弱势群体、部分地区的政策支持,兜住民生底线,确保公正转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群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主动作为,符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是产业链供应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主体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低碳运行模式,实现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碳排放持续降低的动态过程。近年来,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产业链供应链含“碳”量高、技术创新应用不足、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立足“双碳”战略要求,遵循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规律,通过产业产品升级减碳、用能用料源头减碳、技术创新应用减碳、空间优化布局减碳、精细高效管理减碳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化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王成  徐铁  王丹  
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暖化,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的共识。各国都在积极为碳减排的责任和目标寻求途径和方法。中国在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且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绿色化、低碳化,不仅契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中国市场导向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在这一背景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湖北经济学院、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国际贸易学院等单位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喻晓岚   罗含英   魏博文   叶德俊   黄佳影   张俊  
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以发挥“绿天使”作用,促进其经营;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由少到多,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显著的U型“渐进效应”;随着绿色低碳转型投入时间由短到长,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呈现出由微弱波动到稳定提升的转变,即小微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对经营的影响具有滞后的正向“时间效应”。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涛  
低碳流通是低碳经济与流通经济、绿色经济的交集,我国发展低碳流通具备一定的条件,在作为低碳流通起点的绿色流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低碳超市、低碳餐饮、低碳住宿、绿色商业街、绿色物流、绿色供应链、绿色产业链、"三绿工程"等。但是绿色流通并不等于低碳流通,应该有意识地引导、促进绿色流通向低碳流通的转型与升级,政府应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并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行业协会通过试点、制标、协调和宣传等方面推进低碳流通,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低碳流通,加快物流社会化建设,完善低碳物流服务体系,提高低碳流通竞争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彧  
立足中国2009—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数字新基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均对低碳经济转型发挥显著推动作用,且二者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同时,数字新基建水平提升能够增强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赋能效应;分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与绿色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门槛效应检验显示,绿色技术进步在数字新基建、低碳经济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新基建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助力作用均明显增强,且在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数字新基建的三层子维度均有利于低碳经济转型,其中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向赋能效应最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翊高  
城市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环节,自确定"30·60"目标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正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湘潭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第三批低碳试点城市,拥有华菱湘钢、湘电集团、江南机器、江麓军工等大型国有工业企业。早在2014年,湘潭市就开始探索低碳转型之路,亚洲开发银行通过技术援助项目的方式,支持湘潭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设计。2021年9月末,湘潭市绿色贷款余额158.99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56.99%,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3.25个百分点,湘潭市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新平  
2017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抢抓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昌吉州”)和克拉玛依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机遇,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组织体系、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绿色产融结合的有效路径,为绿色金融支持资源富集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新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