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1)
2023(14179)
2022(12233)
2021(11466)
2020(9381)
2019(21253)
2018(21301)
2017(40738)
2016(22104)
2015(24828)
2014(24482)
2013(24107)
2012(22031)
2011(19853)
2010(19879)
2009(18180)
2008(17210)
2007(15124)
2006(13154)
2005(11087)
作者
(62250)
(51521)
(51256)
(48557)
(32721)
(24681)
(23422)
(20267)
(19502)
(18319)
(17769)
(17120)
(16247)
(16078)
(15896)
(15646)
(15484)
(15287)
(14724)
(14642)
(12786)
(12605)
(12344)
(11721)
(11611)
(11506)
(11463)
(11252)
(10325)
(10111)
学科
(88275)
经济(88189)
管理(62034)
(56067)
(46071)
企业(46071)
方法(37098)
数学(31527)
数学方法(31146)
(24197)
中国(24104)
地方(22386)
业经(19660)
(19360)
(18722)
农业(16384)
(16319)
贸易(16309)
环境(16082)
(15787)
技术(15233)
(15204)
理论(15102)
(14427)
(13940)
金融(13938)
(13192)
银行(13153)
(12664)
(12579)
机构
学院(302110)
大学(301053)
管理(120126)
(115831)
经济(113069)
理学(103944)
理学院(102794)
研究(101606)
管理学(100964)
管理学院(100439)
中国(74642)
(64454)
科学(64452)
(50989)
(50370)
(48049)
中心(46280)
研究所(46095)
业大(45399)
(43728)
(41544)
师范(41181)
财经(40786)
北京(40714)
(37825)
农业(37115)
(37028)
(36511)
技术(34070)
师范大学(33186)
基金
项目(211262)
科学(165496)
研究(157475)
基金(150198)
(130422)
国家(129324)
科学基金(110939)
社会(96730)
社会科(91512)
社会科学(91490)
(84411)
基金项目(80215)
教育(71873)
自然(71775)
(70581)
自然科(70029)
自然科学(70013)
自然科学基金(68684)
编号(65965)
资助(60996)
成果(53211)
重点(47379)
(46225)
课题(45478)
(45392)
(44549)
创新(41503)
项目编号(40333)
科研(40034)
大学(38979)
期刊
(128897)
经济(128897)
研究(87217)
中国(59871)
学报(46744)
(43930)
科学(43422)
管理(43038)
教育(39374)
(36311)
大学(35074)
学学(32541)
农业(31022)
技术(27634)
(24782)
金融(24782)
业经(22640)
经济研究(19672)
图书(18929)
财经(18117)
科技(17008)
问题(16546)
(15696)
(15382)
理论(14667)
(14272)
论坛(14272)
技术经济(14061)
资源(13721)
实践(13698)
共检索到442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红  刘茂福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福建开创高起点的国际科技合作带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中,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十分紧密、"五通"基础好、科技创新网络牢靠。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福建持续先行先试,开发了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创造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将福建科技国际合作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分享、国际产能合作、关键项目研究、对外人文交流等四径并行,发挥全方位开放的整体效应,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树立标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红  刘茂福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福建开创高起点的国际科技合作带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中,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十分紧密、"五通"基础好、科技创新网络牢靠。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福建持续先行先试,开发了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创造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将福建科技国际合作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分享、国际产能合作、关键项目研究、对外人文交流等四径并行,发挥全方位开放的整体效应,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树立标杆。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郭建伟  
本文认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中国掌握绿色发展话语权,为中国与沿线各国带来巨大的绿色发展空间,并建议在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上构建全面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在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同时,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打造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并以绿色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为核心,在新疆打造区域性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李宇涵  赵菁奇  李本和  
文章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出发,指出"缺水"和"少绿"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论述了建设生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从尽快谋划"引水入疆",坚持一体化开发保护与修复,传播与弘扬"两山"价值理念,发展绿色城镇化和城市林业,建设丝绸之路新型智库联盟等方面,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核心区新疆的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丁国荣  
<正>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十年的不懈耕耘,“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2014年成立以来,丝路基金始终坚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初心使命,按照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运作原则,稳妥把握合作机遇,积极应对风险挑战,
关键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课题组  霍津  
论文从绿色金融提出背景入手,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农行对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实施案例,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为更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龙  
绿色金融源于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是指企业在开展金融活动时要增强环保意识,注重保护环境,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从而保证经济增长与环保产业的协调发展。论文从绿色金融概要入手,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农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实施案例,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为更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课题组  霍津  
论文从绿色金融提出背景入手,分析了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农行对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实施案例,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需要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为更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珉  
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的实现,海关国际合作法律机制构建是其保障,其框架思路是在"互通互联,共建丝绸之路"海关合作倡议背景下,围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3M理念,在海关通关方面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3M理念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多双边及区域海关合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多双边及区域海关行政互助机制已经建立,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各国国情、法律体制不同,在海关、行政、刑事等领域的法律规定并不一致,使得各国或地区在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过程中面临挑战。我国海关应充分对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以国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斌  杜云昊  
2013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于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引起东北亚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响应。本文通过梳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历史与图们江(珲春)在东北亚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从历史传承与国际合作两个维度,评估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机遇,对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进行战略思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磊  杨为程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在于关联带动性强、壁垒少、合作共识多,民间动力强。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非常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文经济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国中亚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与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中亚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推进签证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与中亚国家签署航空自由化协议,促进西部城市航空自由化、创新融资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雍会  
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和GML指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8个省份2001—2015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贡献微弱。位于经济带东北和东南分区的9省份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优于西北和西南9省份。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个观察期内不存在显著的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后省份在实现农业绿色增长方面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某一阶段会因恰当的农业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而缩小,但长期维持赶超先进省份的绿色农业增长速度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建仁  
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应统筹"物"的开发与"人"的开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此,应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稳步发展新疆高等教育,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内涵建设,优化结构,加大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的供给,提高新疆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