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8)
- 2023(16536)
- 2022(14026)
- 2021(13256)
- 2020(10793)
- 2019(24830)
- 2018(24753)
- 2017(46467)
- 2016(25384)
- 2015(28611)
- 2014(28478)
- 2013(27944)
- 2012(25661)
- 2011(23331)
- 2010(23048)
- 2009(21056)
- 2008(20136)
- 2007(17612)
- 2006(15433)
- 2005(13235)
- 学科
- 济(97854)
- 经济(97739)
- 管理(71411)
- 业(61329)
- 企(50209)
- 企业(50209)
- 方法(42403)
- 数学(36641)
- 数学方法(36237)
- 中国(30288)
- 农(27271)
- 学(23553)
- 财(23157)
- 业经(21660)
- 环境(20726)
- 地方(20011)
- 贸(19627)
- 贸易(19615)
- 易(19119)
- 制(18635)
- 农业(17572)
- 和(17503)
- 理论(16701)
- 银(15731)
- 银行(15679)
- 划(15138)
- 融(15092)
- 金融(15083)
- 行(15073)
- 技术(14556)
- 机构
- 大学(351013)
- 学院(349992)
- 济(138894)
- 经济(135929)
- 管理(134419)
- 研究(123600)
- 理学(115755)
- 理学院(114447)
- 管理学(112398)
- 管理学院(111790)
- 中国(92224)
- 科学(77301)
- 京(76168)
- 所(62234)
- 财(61920)
- 农(58416)
- 研究所(57051)
- 中心(54953)
- 业大(53257)
- 江(50401)
- 财经(49538)
- 北京(48506)
- 范(47601)
- 师范(47106)
- 农业(45844)
- 院(45672)
- 经(45201)
- 经济学(41641)
- 州(40823)
- 技术(38621)
- 基金
- 项目(242853)
- 科学(189720)
- 研究(178764)
- 基金(174569)
- 家(153240)
- 国家(151990)
- 科学基金(129058)
- 社会(111077)
- 社会科(105052)
- 社会科学(105026)
- 省(94115)
- 基金项目(92129)
- 自然(83425)
- 教育(82102)
- 自然科(81459)
- 自然科学(81435)
- 划(80013)
- 自然科学基金(79910)
- 编号(73011)
- 资助(71863)
- 成果(59848)
- 重点(54789)
- 部(53294)
- 发(52311)
- 课题(51228)
- 创(50262)
- 创新(46988)
- 科研(46505)
- 国家社会(45617)
- 教育部(45447)
- 期刊
- 济(152865)
- 经济(152865)
- 研究(103906)
- 中国(70894)
- 学报(58344)
- 农(53586)
- 科学(52772)
- 管理(49173)
- 财(45412)
- 教育(44642)
- 大学(43653)
- 学学(40665)
- 农业(37675)
- 技术(30608)
- 融(28297)
- 金融(28297)
- 经济研究(25184)
- 业经(25103)
- 财经(23316)
- 图书(20677)
- 业(20030)
- 经(20008)
- 问题(19586)
- 科技(17201)
- 版(16411)
- 贸(16319)
- 理论(15805)
- 技术经济(15776)
- 资源(15548)
- 世界(15263)
共检索到517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曜 周怡 杨之韵 王紫薇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关键词:
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 碳中和 双循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春雨 商梦雅 赵亚楠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立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双向FDI对绿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考察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市场化水平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为接近,与东部地区相差较大;中国FDI、OFDI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市场化水平双重门槛,随着市场化水平提升,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下降趋势并且由正转负,OFDI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呈上升趋势并且由负转正,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特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振双 王立国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背景下,结合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从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生态和经济六个方面构建建筑材料绿色度评价框架,并以水泥材料为例,对其绿色度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建筑材料绿色度认证制度,提出完善建筑材料绿色度评价和认证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材料 评价标准 认证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猛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带来新机遇。海南自由贸易港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拥有国家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区位独特、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制度创新环境良好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政策体系不完善、碳金融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业和科技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因此,需在考虑我国现实国情和海南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实践经验,以将海南打造成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财税金融制度,建立碳汇交易制度与碳排放积分制度,出台支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政策,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制度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雪莉
本文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循环的背景之下,试图探讨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再采取耦合度模型对选取的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样本期间,我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我国的内需也在不断地扩大;第二,我国整体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逐渐由关联性较低发展到良性融合状态;第三,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加速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本文在梳理经济循环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重心、战略关键点和政策选择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需从以往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为导向转型为服务经济循环,打造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的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及供应链赋能,继而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颠覆传统流通业发展方式,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畅通微观经济循环;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阻滞点方面疏通宏观经济循环;适应全球化经贸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邹薇薇 刘熙 李娜
自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经济脱碳化成为不可逆转的重要导向。但在当前全球通胀高企的背景下,经济脱碳化带来的绿色通胀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企业碳排放成本、居民用电价格、金属矿产价格已呈现持续性上涨的态势。从大宗商品供需关系和国际、国内“双碳”政策的传导效应出发,剖析供给冲击、需求增加与成本上升视角下绿色通胀的形成路径与内在逻辑,并进一步探讨2022年乌克兰危机对绿色通胀现象的加剧效应,发现传统能源供需、新旧能源交替和金属矿产供需“三大错位”将推动绿色通胀成为一种中长期趋势,而新冠肺炎疫情、流动性过剩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绿色通胀的短期压力。对此,国内应当从落实稳增长措施、有序推进能源转型、加强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和健全碳交易市场等方面加以应对。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地缘冲突 绿色通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莹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不断被重视,重污染行业的整治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行业内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的途径,绿色信贷应运而生。文章选取重污染行业——造纸业为研究对象,对绿色信贷背景下造纸业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指标进行剖释,并通过晨鸣集团的案例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环境保护、绿色信贷的发展和重污染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博文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加快提升绿色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对于绿色创新的理解,要突破单一绿色技术创新的狭义视角,从绿色技术与制度创新的综合视角考察。绿色创新兼具绿色技术和绿色制度创新的双重内涵,为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深刻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属性。论文创新构建了一个包含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在内的中国绿色创新能力“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中国2006—2021年的绿色专利头部百城开展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绿色创新指数呈现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趋势。主要构成指标呈现一些典型特征,如创新结构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及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等。最后从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韵嘉 陈奇琦
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双循环”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金融资金循环的角度出发,通过编制2007年至2020年的矩阵式资金流量表来分析论证中国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对“双循环”存在一定不适配度。为畅通“双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应主要着眼于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方面,以加速中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大佑 潘超云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更有利于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管理中引入低碳指标,既可以让绿色营销在企业更具可操作性,也使得理论界对绿色营销理论研究中的某些分歧进一步缩小,从而有助于绿色营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绿色营销 营销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宇 田杰鑫 陈珍珍
创新性地使用碳中和量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非径向非角度SBM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2004—2017年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传统GTFP核算框架对城市总额碳排放量造成了高估,忽略了城市通过植物碳汇的间接减排方式实现主动环境治理。无论是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还是五大城市群分组,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西部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是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考虑碳固量水平后,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