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9)
2023(7230)
2022(5838)
2021(5091)
2020(3979)
2019(8665)
2018(8873)
2017(15413)
2016(8783)
2015(9790)
2014(10063)
2013(9533)
2012(8851)
2011(8194)
2010(8186)
2009(7017)
2008(6676)
2007(6028)
2006(5449)
2005(4842)
作者
(29719)
(24887)
(24655)
(23467)
(15409)
(12020)
(11025)
(9834)
(9441)
(8751)
(8522)
(8518)
(8176)
(8076)
(7892)
(7728)
(7443)
(7320)
(7209)
(6960)
(6484)
(6297)
(6099)
(5695)
(5578)
(5535)
(5479)
(5353)
(5203)
(5051)
学科
(28983)
经济(28950)
管理(28149)
环境(18539)
(16944)
(15064)
(13240)
企业(13240)
(9714)
生态(9548)
(9277)
中国(9128)
方法(8835)
资源(8654)
(8014)
地方(7501)
规划(7279)
环境规划(7138)
数学(7119)
(6973)
数学方法(6973)
业经(6615)
(6552)
(6285)
农业(6180)
(6167)
(5978)
银行(5941)
理论(5922)
(5877)
机构
学院(125082)
大学(123276)
研究(50452)
管理(41976)
(41531)
经济(40357)
科学(37210)
中国(36966)
理学(35342)
理学院(34832)
管理学(33756)
管理学院(33576)
(31065)
(28623)
(27539)
研究所(25729)
业大(25645)
农业(24479)
中心(23150)
(20655)
(19544)
(19365)
北京(18255)
(18153)
(17931)
师范(17608)
(17051)
技术(16971)
(16087)
科学院(15948)
基金
项目(93141)
科学(71521)
基金(65561)
研究(61794)
(61546)
国家(61129)
科学基金(50061)
(38436)
社会(36457)
自然(35238)
基金项目(35104)
社会科(34487)
社会科学(34480)
自然科(34226)
自然科学(34211)
自然科学基金(33529)
(33171)
教育(26938)
资助(25663)
编号(23456)
重点(22772)
(21257)
计划(20897)
科技(19684)
(18692)
科研(18470)
(18170)
成果(18111)
课题(17916)
创新(17739)
期刊
(48917)
经济(48917)
研究(31837)
学报(30476)
中国(28833)
(27474)
科学(25202)
大学(21441)
学学(20603)
农业(18837)
管理(14682)
(14029)
教育(14019)
技术(10839)
(10657)
资源(9897)
林业(9485)
业大(9090)
(8949)
金融(8949)
业经(8681)
(8123)
科技(7954)
农业大学(6837)
经济研究(6667)
财经(6168)
生态(5902)
问题(5785)
自然(5717)
图书(5571)
共检索到188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项婷婷  姜培坤  吴家森  柯和佳  
植硅体封存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 oc)已被证明在生物地球化学碳硅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生态系统中植硅体碳的分布与积累特征,于2014年12月在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利用标准地调查方法,采集了不同年龄(1~3年生)、不同器官(叶、枝、秆)、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分析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地上部分硅、植硅体、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大小表现均表现为凋落物>叶>枝>秆,其中植硅体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28,3.16,0.28,0.04 g·kg-1,植硅体碳总积累量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冰  刘世荣  蔡道雄  卢立华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ere studied in three plots of a 13 years 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 in Daqingshan,Guangx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ll organs wa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leaf (510.5)>bark (501.8)>wood (485.1)>root (476.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黄寿先  招礼军  陈玉萍  荣薏  罗柳娟  
Carbon accumul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vari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age(8-year-old,14-year-old and 28-year-old) stands of Taiwania flousiana plantation ecosystem were investigated in Nandan Shankou Forestry Station of Guangxi,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content in d...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蓓蕾  宋照亮  姜培坤  周国模  李自民  
在浙江省临安市青山、安吉县船坝、新昌县巧英和新昌县大市聚等4个地点选取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叶及林地土壤,运用微波消解及Walkley-Black方法,研究不同岩性土壤上发育的同一竹龄毛竹竹叶和同一岩性土壤上发育的不同竹龄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和分布规律,为毛竹林植硅体碳汇调控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①毛竹竹叶中植硅体质量分数为50.8~99.1 g·kg-1,基本上是由上部到下部递减,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页岩。②毛竹竹叶中植硅体的产生通量变化范围为154.9~605.9 kg·hm-2·a-1,在不同岩性间的差异表现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香碧  何寻阳  胡亚军  苏以荣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生态系统稳定性、土壤健康与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具有土被不连续、土层浅薄、高钙、微碱性等特点,造成其有机碳分布、积累与稳定机制有别于其它岩性发育的土壤。基于此,我们在过去10年研究中,建立了基于探地雷达技术的喀斯特非连续性土壤及其有机碳分布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总量及其群落、碳氮循环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对喀斯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探讨了喀斯特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性、坡位等立地条件的响应,明确了外源有机碳和无机碳(碳酸钙)输入对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积累的影响,从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矿化、激发效应、微生物生物量碳周转角度明确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以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壤,初步阐明了喀斯特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机制,并研发了土壤垂直漏失阻控技术、桑枝原位快速腐熟技术等喀斯特区土壤改良的关键技术。其结果对于揭示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与稳定机制、评估喀斯特区土壤固碳的效应与潜力、提升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重要科学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  张克斌  刘云芳  王百田  杨晓晖  侯瑞萍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萨茹拉  李金祥  侯向阳  
【目的】从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分布特征来确定合理的放牧管理方式并为区域SOC储量估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法分层测定典型草原0—100 cm SOC储量。【结果】①3个研究样地SOC储量为9.72—14.84 kg·m-2;②具有空间距离的3个研究样地土壤碳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样地内4种处理之间SOC储量差异显著,且均表现为中度放牧处理(moderate grazing,MG)>轻度放牧处理(light grazing,LG)>重度放牧处理(heavy grazing,HG)>对照(control area,CK);③随土层深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勇军  田大伦  唐大武  康文星  
利用气相色谱仪 (GC)对樟树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体各器官和林地土壤的多环芳烃 (PAHs)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乔木层樟树各器官中树皮的PAHs含量最高 ,为 86 4 1μg·kg- 1 ;树干最低 ,为 2 84 3μg·kg- 1 ;其他依次为籽实 (75 2 0 μg·kg- 1 ) >树根 (7115 μg·kg- 1 ) >树枝 (5 35 2 μg·kg- 1 ) >树叶 (4 4 81μg·kg- 1 )。樟树林生态系统中PAHs含量空间分布为 :枯枝落叶层 (92 35 μg·kg- 1 ) >乔木层 (5 995 μg·kg- 1 ) >草本层 (36 31μg·k...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陈镜明  冯险峰  居为民  伍卫星  
净初级生产力(NPP)密切关联。基于1991年~2000年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数据和其他摘要:生态系统蒸散(ET)的时空动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因子,与生态系统的辅助数据,利用改进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ET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10年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呈上升趋势,10年ET平均值为442.55mm/a;最高值为475.91mm/a,出现在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蕾蕾  周国模  宋照亮  高培军  李自民  
关键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孟赐福  姜培坤  徐秋芳  周国模  宋照亮  黄张婷  
植硅体闭蓄有机碳(phytolith-occluded organic carbon,PhytOC)是封存在植硅体中的有机碳。在土壤环境中受到具有高度抗分解能力的植硅体的保护,它可以长期(数千年至万年以上)封存在土壤剖面中,从而成为陆地土壤长期(万年尺度)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以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衡量,估计全球土壤有机碳的平均积累率为2.4 g·m-2·a-1,其中PhytOC积累贡献了15.0%~37.0%。通过选择种植高产PhytOC的植物物种来增加短期和长期碳汇的途径是存在的。大多数的农作物如大麦Hordeum vulgare,玉米Zea mays,水稻Oryza sativa,高粱Sor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子成  刘敏英  李廷轩  
【目的】探索和了解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碳固持能力。【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植茶年限为15 a、22 a、30 a和50 a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结果】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碳含量增加,最大值主要集中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嫘  刘怫翔  
本文对辽宁省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树凤  施翔  田生科  孙海菁  杨肖娥  陈益泰  刘婷  
【目的】研究杞柳不同品种对重金属铅(Pb)的吸收、积累以及耐性差异,明确Pb在杞柳不同组织的积累特点、转移能力及其在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为阐明Pb的毒性机制以及杞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方法,分别以0,100和200μmol·l~(-1) Pb(No3)2处理杞柳微山湖、一枝笔和大红头3个品种扦插苗,研究铅对杞柳不同品种生长、生物量积累和重金属耐性的影响以及Pb在不同组织的积累和转移能力,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SRXRF)荧光技术分析Pb以及K,ZN,Ca,Fe等其他元素在杞柳叶片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Pb明显抑制了杞柳3个品种的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晶  陶立华  柯和佳  项婷婷  吴家森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是重要的笋材两用丛生竹之一,具有可持续经营和长期获益的特点。研究了绿竹地上部9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为绿竹的养分管理提供基础。于2013年1月,在绿竹中心产区浙江省苍南县,在实地踏查基础上,采集不同年龄绿竹叶、枝、秆等样品,分析氮(N),磷(P),钾(K)等9种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绿竹各器官中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大小次序均表现为:叶>枝>秆。各器官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以氮元素最高,而以铜质量分数最低。绿竹地上部营养元素积累量为621.07 kg·hm-2,大小顺序为秆(344.04 kg·hm-2)>叶(158.81 kg·h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