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48)
- 2023(4040)
- 2022(3144)
- 2021(2775)
- 2020(2158)
- 2019(4803)
- 2018(4565)
- 2017(8685)
- 2016(4778)
- 2015(4913)
- 2014(4790)
- 2013(4715)
- 2012(4422)
- 2011(3925)
- 2010(3859)
- 2009(3394)
- 2008(3441)
- 2007(3084)
- 2006(2577)
- 2005(2327)
- 学科
- 济(17344)
- 经济(17323)
- 管理(14235)
- 业(13617)
- 企(11161)
- 企业(11161)
- 方法(8398)
- 数学(7403)
- 数学方法(7304)
- 学(5897)
- 环境(5312)
- 财(5147)
- 中国(4573)
- 农(4321)
- 技术(3833)
- 融(3786)
- 金融(3786)
- 银(3773)
- 银行(3756)
- 划(3749)
- 制(3685)
- 业经(3625)
- 务(3602)
- 行(3598)
- 财务(3596)
- 财务管理(3588)
- 企业财务(3512)
- 农业(2867)
- 地方(2820)
- 理论(2667)
- 机构
- 大学(68604)
- 学院(68362)
- 济(26085)
- 经济(25541)
- 研究(25490)
- 管理(23830)
- 理学(21014)
- 理学院(20717)
- 管理学(20198)
- 管理学院(20067)
- 科学(17804)
- 中国(17677)
- 农(16163)
- 京(14043)
- 所(13666)
- 业大(13333)
- 农业(12975)
- 研究所(12781)
- 财(12487)
- 中心(11192)
- 财经(10312)
- 江(9925)
- 经(9476)
- 院(9351)
- 省(8569)
- 经济学(8493)
- 北京(8467)
- 范(8433)
- 农业大学(8386)
- 师范(8279)
- 基金
- 项目(51150)
- 科学(40160)
- 基金(38285)
- 家(35526)
- 国家(35273)
- 研究(32595)
- 科学基金(29656)
- 社会(21391)
- 自然(20766)
- 社会科(20405)
- 社会科学(20397)
- 自然科(20324)
- 自然科学(20317)
- 省(20307)
- 基金项目(20269)
- 自然科学基金(19978)
- 划(17402)
- 资助(15362)
- 教育(14566)
- 重点(12187)
- 计划(11104)
- 发(11003)
- 创(10961)
- 部(10820)
- 编号(10748)
- 科研(10378)
- 创新(10367)
- 性(9915)
- 科技(9775)
- 业(9519)
共检索到94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留斌 谭永安 孙洋 赵洪霞 吴国强 柏立新
【目的】明确绿盲蝽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转换后的适应性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采用昆虫试验种群生命表方法,系统测定用四季豆饲养2代后的绿盲蝽分别转换到豇豆、绿豆、鄂杂棉10号(Bt棉)和苏棉9号(非Bt棉)上的种群生长发育与繁殖等生命表参数,并分析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成虫体内的淀粉酶、蛋白酶及海藻糖酶活性和海藻糖含量。【结果】绿盲蝽由四季豆转移到不同供试寄主植物上均可完成世代循环,但不同龄期若虫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5龄若虫体重及成虫寿命与产卵量等差异显著。不同供试寄主饲养的绿盲蝽种群趋势指数值依次为:四季豆(16.56)﹥Bt棉-鄂杂棉10号(3.23)﹥常规棉-苏棉9号(2.14)﹥豇豆(1...
关键词:
绿盲蝽 寄主转换 生命参数 生理响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露 汤勇 张政兵 林宇丰 贺华良 丁文兵 邱林 李有志
为评估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为害水稻的风险,将室内以玉米叶继代饲养10代以上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分别饲喂玉米叶和水稻叶,其后代为CnC1和CnR1;Cn R1组用水稻叶继代饲养8代后再分为2组,一组继续饲喂水稻叶并繁殖1代(CnR8R1),另一组取食玉米并繁殖1代(CnR8C1),分别观察、记录这4个种群幼虫的历期,计算其存活率、繁殖力,测定其营养效应和中肠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CnC1组的幼虫历期最短(17.46d),而CnR1幼虫历期最长(23.24d),这两者间差异显著;Cn R1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CnC1组单雌产卵量最高(693粒),CnR1组的单雌产卵量最低(384粒);CnR1组和CnR8R1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CnC1组和CnR8C1组的;4个处理组间幼虫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的差异不显著;寄主转换过程中幼虫中肠的胃蛋酶活性的差异显著,但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从幼虫的存活率、繁殖力、营养效应、中肠消化酶活性综合来看,取食水稻叶的种群重新转移为害玉米后不会影响其在玉米上的种群增长速率;水稻虽不是草地贪夜蛾的最适寄主,但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水稻后仍具有逐渐适应取食并为害水稻的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露 汤勇 张政兵 林宇丰 贺华良 丁文兵 邱林 李有志
为评估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为害水稻的风险,将室内以玉米叶继代饲养10代以上的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分别饲喂玉米叶和水稻叶,其后代为CnC1和CnR1;Cn R1组用水稻叶继代饲养8代后再分为2组,一组继续饲喂水稻叶并繁殖1代(CnR8R1),另一组取食玉米并繁殖1代(CnR8C1),分别观察、记录这4个种群幼虫的历期,计算其存活率、繁殖力,测定其营养效应和中肠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CnC1组的幼虫历期最短(17.46d),而CnR1幼虫历期最长(23.24d),这两者间差异显著;Cn R1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CnC1组单雌产卵量最高(693粒),CnR1组的单雌产卵量最低(384粒);CnR1组和CnR8R1组幼虫的相对取食量均显著低于CnC1组和CnR8C1组的;4个处理组间幼虫食物利用率和转化率的差异不显著;寄主转换过程中幼虫中肠的胃蛋酶活性的差异显著,但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从幼虫的存活率、繁殖力、营养效应、中肠消化酶活性综合来看,取食水稻叶的种群重新转移为害玉米后不会影响其在玉米上的种群增长速率;水稻虽不是草地贪夜蛾的最适寄主,但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水稻后仍具有逐渐适应取食并为害水稻的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雷 石秉聪 邓疆 高玉芝 毛玉芬
紫胶蚧(Kerrialaca(Kerr.))是目前最优良的紫胶虫种。该虫的适生区为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低海拔地区,最优良寄主是久树(SchleicheraoleosaLour.)。紫胶虫泌胶与寄主的营养成分等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1~5...
关键词:
紫胶蚧 寄主 适应性 营养成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晓明 吴孔明 原国辉
【目的】明确中黑盲蝽在主要寄主植物上的取食刺探行为,为评价寄主抗虫性和寄主选择习性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EPG技术研究中黑盲蝽在菜豆、苜蓿、甘蓝和小麦以及棉花的生长点、子叶、真叶等器官上的取食特征。【结果】中黑盲蝽在各寄主上的刺探电位波形由Ⅰ波、Ⅱ波、Ⅲ波和Ⅳ波4部分组成。Ⅰ波表示口针的刺入;Ⅱ波表示口针在撕裂植物组织和细胞,并向外分泌唾液;Ⅲ波表示取食;Ⅳ波表示口针的拔出。中黑盲蝽取食苜蓿和棉花生长点的每次刺探时间、每次刺探中的Ⅲ波时间均显著长于其它测试植物或器官。【结论】发现并定义了中黑盲蝽的四类刺探波(Ⅰ波、Ⅱ波、Ⅲ波、Ⅳ波)。通过比较EPG参数,发现在几种测试植物中,中黑盲蝽喜欢...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成源 张加研 路卫华 蔡静 邓疆 陈玉惠
紫胶虫是南亚热带特有的资源昆虫。它分泌的紫胶是军工、电器、涂料、化妆品、医药保健等方面的重要原料。尽管今天的化学合成工业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合成物尚不能完全取代紫胶的位置。因此,继续深入研究提高紫胶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项研究...
关键词:
紫胶虫,寄主树,适应性反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浩 兰珍珍 王新谱 刘媛 牛通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为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玉米(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苜蓿(Medicago sativa)、芹菜(Apium graveliens)、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藜(Chenopodium album)7种常见寄主植物,采用笼罩试验和叶碟法研究草地贪夜蛾雌成虫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各龄期幼虫的取食选择性,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的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蛹长、蛹宽、成虫翅展和体长等指标,评估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在玉米叶片上,其次为小麦,也会产少量卵于甘蓝,但未见在苜蓿、马铃薯、芹菜和藜上产卵。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其次为玉米和藜;4~6龄幼虫最偏好取食玉米,其次为苜蓿;各龄期幼虫均不偏好取食芹菜和马铃薯。草地贪夜蛾对7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显示,幼虫取食7种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完成一个世代,且幼虫取食玉米后各虫期的发育历期最短,其次为取食苜蓿的幼虫,取食甘蓝后的幼虫生长发育最缓慢;幼虫取食玉米、苜蓿、小麦和藜后的存活率、预蛹和蛹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和成虫个体大小等均较高,取食马铃薯、甘蓝和芹菜的草地贪夜蛾上述各项指标数值均较低。【结论】草地贪夜蛾雌成虫最偏好产卵于玉米叶片,低龄幼虫最偏好取食苜蓿,且取食苜蓿后的幼虫存活率高于取食玉米的幼虫,建议在做好玉米田草地贪夜蛾监测的同时,应加强对苜蓿上草地贪夜蛾为害风险的监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冰 谭瑶 付晓彤 韩海斌 常静 庞保平
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寄主植物饲养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后,其若、成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体重及性比等生命参数变化,并测定了牧草盲蝽成虫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黑豆(Glycine max)上饲养,牧草盲蝽不能发育存活;在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大豆(Glycine max)上饲养,若虫发育期最短,分别为14.27和17.24d;在苜蓿和玉米(Zea mays)上饲养,若虫存活率最高。在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及苜蓿上饲养,成虫的发育期最长,雌成虫均为29.40d,雄成虫分别为28.87及30.00d;在四季豆、大豆及玉米上饲养,单雌产卵量最高,均超过了每雌120粒;在四季豆上饲养成虫产卵期最长,为22.53d。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苜蓿上饲养,牧草盲蝽成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植物(P0.05)。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与繁殖及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对海藻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微芬
蝴蝶体态优美、色彩斑斓,有“会飞的鲜花”、“大自然的舞姬”等美誉,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商业价值。蝴蝶能帮助植物授粉,而且蝴蝶还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示生物。本文对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结构及幻紫斑蝶的寄主选择性与适合度进行了研究,这有助于了解蝴蝶的生殖发育内在过程及生殖习性,能为蝴蝶的人工大量繁殖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解剖和描述了 1-12日龄的青斑蝶雌、雄成虫的内生殖系统,测量了雌、雄性内生殖器官的尺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大风 李叶静 孔祥波 张真 王鸿斌 焦相杰 段瑞龙 陈洁 李继峰
采用顶空吸附采样法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3种寄主(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树干和针叶的萜烯类挥发物,用正己烷洗脱后经手性气相色谱及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同时采用触角电位仪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仪联用技术分析落叶松八齿小蠹对聚集信息素成分和寄主单萜类成分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共鉴定出12种挥发性单萜烯成分,其中,S-(-)-α-蒎烯、R-(+)-α-蒎烯、3-蒈烯、R-(+)-β-蒎烯和S-(-)-β-蒎烯的含量占80%以上。3-蒈烯,S-(-)-α-蒎烯、(+)-柠檬烯、γ-萜品烯和萜品油烯均表现出EAD活性。另外,对伞花烃也有强烈的EAD信号,但在健康树体挥发物中未检测到该成分。落叶松八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月 魏松红 王海宁 孔令春 张优 李思博 罗文芳
为探明防御酶系在水稻纹枯病菌多核菌株(Rhizoctonia solani)和双核菌株(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与水稻互作过程中的寄主抗性响应差异,选取多核菌株(LND06)和双核菌株(JLS10)进行粗毒素提取,用菌株及毒素分别接种相对抗病水稻品种港源8号和相对感病水稻品种秋田小町,测定接种后7种防御酶活性及ASAFR和H2O2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港源8号和秋田小町接种多核与双核菌株及其毒素后,体内POD、PAL、APX、PPO、CAT、T-SOD、GSH-PX活性及ASAFR和H_2O_2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较为感病的水稻品种秋田小町与较为抗病的水稻品种港源8号相比寄主抗性响应较晚,接种多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防御酶峰值更高、达到峰值的时间更早,部分在36h达到峰值,其余在36~48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下降速率也更快;接种双核菌株及其毒素的寄主抗性响应较晚,在48~72h达到峰值,但达到峰值后防御酶下降的速率较慢,维持在略高于对照的稳定水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燚 杨卫诚 何琴琴 翁涛 肖佳兴 杨姣
【目的】通过研究绿带妒尺蛾Phthonoloba viridifasciata幼虫对寄主植物的趋向反应和对寄主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分析,为后续研发绿带妒尺蛾引诱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内用培养皿测定了在不同叶碟组合下,绿带妒尺蛾2龄幼虫对不同叶碟的趋性选择。使用正己烷制作寄主植物样品粗提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寄主植物嫩叶浸提物的化学成分。使用卡方检验比较绿带妒尺蛾幼虫对不同处理的趋性选择。【结果】(1)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和小黑桫椤Alsophila metteniana分别与绿色叶碟配对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和小黑桫椤的选择频次极显著高于对绿色叶碟的选择频次(P<0.01)。(3)黑暗条件下,4种蕨类植物叶碟共存时,绿带妒尺蛾幼虫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蕨类植物的选择频次(P<0.05),其中对桫椤的选择频次最高,达46次,占总频次的38.3%。(4)桫椤和小黑桫椤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烃类,其次是醇类、醛类等,GC-MS共检测出30余种化合物,其中桫椤23种,小黑桫椤19种,2种植物相同组分有γ-谷甾醇、豆甾烷醇、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壬醛和其他烷烃等8种化合物。【结论】绿带妒尺蛾幼虫鉴别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能力较强,能被寄主桫椤和小黑桫椤所吸引。在桫椤中存在的叶醇和壬醛有望作为绿带妒尺蛾的引诱剂成分。图2表4参3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梅香
在室内以荔枝蝽卵为寄主研究荔枝蝽卵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的种间辨别寄主的能力 .结果表明 :平腹小蜂和跳小蜂种间不具备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异种蜂寄生过的能力 .跳小蜂不能从寄主卵外、卵内辨别寄主卵是否被同种蜂寄生过 .两种蜂对寄主卵的竞争结果是二者都不能繁殖出正常的后代 .
关键词:
荔枝蝽卵 平腹小蜂 跳小蜂 辨别寄主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齐君 盛宝钦 周益林 段霞瑜 张克诚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鉴别寄主,抗病基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绍家 侯开卫 刘凤书 赵虹
从六种紫胶虫优良寄主树钝叶黄檀、思茅黄檀、瓦氏葛藤、大叶千斤拔、山合欢、聚果榕的自然分布与生态特性看出,它们均为耐旱性较强的树种。进一步测定其蒸腾强度、水势、水分饱和亏等水分生理指标发现,蒸腾强度与水势受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和风速等综合气候因素的影响。蒸腾强度随气温、光照强度、风速的增大而增高,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水势的变化则正好相反。蒸腾强度增大,水势下降,被动吸水能力随之增强,抗旱能力增强。植物体内的临界饱和亏越大,需水程度就越小,抗干旱能力越强。测定结果反映出,六种紫胶虫优良寄主树种的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山合欢,钝叶黄檀,瓦氏葛滕,思茅黄檀,大叶千斤拔,聚果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