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50)
- 2023(3912)
- 2022(3035)
- 2021(2855)
- 2020(2338)
- 2019(5208)
- 2018(5155)
- 2017(8876)
- 2016(5275)
- 2015(5769)
- 2014(5834)
- 2013(5625)
- 2012(5703)
- 2011(5021)
- 2010(5192)
- 2009(4827)
- 2008(5094)
- 2007(4660)
- 2006(4217)
- 2005(3828)
- 学科
- 济(19329)
- 经济(19309)
- 管理(14291)
- 业(11308)
- 企(9287)
- 企业(9287)
- 方法(8933)
- 学(7640)
- 数学(7617)
- 数学方法(7386)
- 环境(5952)
- 农(5028)
- 中国(4899)
- 财(4365)
- 银(4177)
- 银行(4146)
- 行(3926)
- 业经(3925)
- 理论(3924)
- 融(3915)
- 金融(3912)
- 划(3903)
- 制(3625)
- 和(3431)
- 资源(3381)
- 农业(3274)
- 地方(3237)
- 发(3062)
- 贸(2990)
- 贸易(2986)
- 机构
- 大学(80176)
- 学院(79772)
- 研究(32201)
- 济(26690)
- 经济(25992)
- 管理(25811)
- 中国(24037)
- 科学(23515)
- 理学(21829)
- 理学院(21472)
- 管理学(20605)
- 管理学院(20479)
- 农(19999)
- 京(18710)
- 所(18430)
- 研究所(17167)
- 农业(16169)
- 业大(15889)
- 中心(14517)
- 江(13347)
- 财(12936)
- 北京(11947)
- 院(11863)
- 范(11388)
- 省(11360)
- 师范(11213)
- 州(10549)
- 科学院(10248)
- 室(10211)
- 农业大学(10188)
- 基金
- 项目(54842)
- 科学(41201)
- 基金(38484)
- 家(36466)
- 国家(36219)
- 研究(35001)
- 科学基金(29041)
- 省(21935)
- 自然(20812)
- 自然科(20304)
- 自然科学(20292)
- 社会(20242)
- 基金项目(20062)
- 自然科学基金(19903)
- 划(19246)
- 社会科(19167)
- 社会科学(19159)
- 资助(16425)
- 教育(15722)
- 重点(13400)
- 编号(12743)
- 计划(12522)
- 发(11801)
- 科技(11736)
- 科研(11056)
- 创(11043)
- 部(11026)
- 成果(10893)
- 创新(10508)
- 课题(9873)
共检索到122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赵英铭 司芳芳 陈传松 马学献 陈峰
为解决林权制度改革后绿洲区农民经营防护林的成本效益均衡问题,从绿洲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应的原理出发,推演大范围绿洲防护林结构管理的要点,提出适用于农村产权制度的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评价参数——立木蓄积量指数。立木蓄积量指数是单位面积绿洲耕地所拥有的防护林立木蓄积量,该参数的大小可以较贴切地表达绿洲防护林防风效应的优劣:树木个体越大、保存株数越多,防护作用越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可以方便地与常规林业、农业统计指标衔接,分解到县、乡、村、户,方便与林业补贴、惠农政策补贴挂钩;也可以为绿洲防护林存量管制制度提供依据,是符合新林权制度下农村防护林动态管理需要的一个实用参数。
关键词:
农村 绿洲防护林 蓄积量 防风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志刚 辛智鸣 赵英铭 马学献 陈峰 乌拉 肖彩虹
以林网区贴地层相对风速为目标函数,以动力平衡为基础,利用立木蓄积量指数(单位面积农田所拥有的立木蓄积量)与林网冬季相防风效应的近似对应关系,估算我国北方农田林网化对冬春季地面风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绿洲防护林立木蓄积量整体不足,冬春季防风效应较差,局部可观测到很好的防风效应但不具有普遍性;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时增量效益较好,立木蓄积量指数越大增量效益越小,裸耕地和蓄积量很少的地区存在较大的防风效应增益区间;修枝对防风效应的影响在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小的区域明显,立木蓄积量指数较大的区域不必牺牲木材经济价值而保留很多侧枝;对于立木蓄积量指数已经很大的地区,没有必要要求生长量大于采伐量、蓄积量持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葆芳 赵英铭 王志刚 江泽平 杨晓晖
对乌兰布和人工绿洲11条不同配置结构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等条件下,窄冠型杨树林带的疏透度均比宽冠型杨树的小,新疆杨较加拿大杨低0.23,箭杆杨较二白杨低0.30;但新疆杨的防风效能较加拿大杨高34.43%,箭杆杨较二白杨高26.46%。宽林带(32m)的防护作用强于窄林带(4m),其农田防护率可提高16.55%~54.41%,胁地指数降低0.03~0.22,农作物减产率下降27.5%。(2)小网格灌木防护林的农田防护率、胁地指数和农作物减产率均好于乔木,农田防护率较乔木提高8.00%~13.93%,胁地指数降低0.04~0.05,减产率下降0.8%~49.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郝玉光 卢平
历经4a(1992~1995年)定位研究表明:试区林网内无叶期的防风效能为39%~40%,着叶期为55.8%~56.2%。气温降低0.6~0.8C,最热月(7月)尤为明显,平均降低1.2C,蒸发量降低24.3%~24.7%,相对湿度提高8%~15%。干热风发生天数减少58.8%,其中轻型减少33.3%,重型减少87.5%。在林网保护下,作物产量提高5.14%,玉米纯增产量468km/hm~2.纯增产值655.2元/hm~2,与无林网农田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平均提高了50%~100%。
关键词:
沙区人工绿洲 防护林 小气候效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怀文 崔赛华 李昀
森林资源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实现森林资源系统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法.该文利用描述森林林木直径分布结构变化的数学模型,用VC开发出相应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应用软件,并用河北省承德、张家口太行山区部分森林资源一类调查数据,进行了森林立木蓄积资源预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及相应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了其在森林资源系统现代化管理中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葆芳 熊士平 任培政
对内蒙古西部磴口县新开发乌兰布和沙地人工绿洲防护林体系作了评价。试区土地开发建立防护林体系后,森林覆盖率由零增加到264%。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防护林网增产效益显著,林网内小麦、籽瓜、甜菜的单产分别比林网外提高4577%、15571%、250%。2)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6年后,即可盈利,第10年可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22217×104元。3)年沙尘暴日数、扬沙日、浮尘日、尘卷风日、大风日等灾害性天气指标,林网内较林网外分别减少565%、568%、387%、639%、65%;年平均风速降低386%~632%。4)经鉴定,开发区有细菌7属10种、放线菌1属14种、真菌2属;...
关键词:
干旱区,评价,防护林体系,乌兰布和沙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吴斌 朱金兆 李建军
该文在分析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提出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模型,得出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各地类单项生态效益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应用权重法,构建了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各地类单项生态效益指标数及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研究表明,1994年与1989年相比,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由1989年的2.79提高到1994年的2.8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志义
全球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已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正常发展,因而引起有关决策者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考虑.古代曾出现过的灿烂的巴比伦文化、玛雅文化的衰落和消失,历史上曾经孕育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黄土高原自然人文景观的衰退,主要是由于森林、草原、植被大面积破坏和减少的结果.因此,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这种恶果的出现是大自然对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德东 袁春良 吕明海 石素英
The thickness of snow accumulated near different kinds of protection forest, i.e. shelterbelt (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with ventilation structure, grouped protection forest (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with closed structure, and the protecti...
关键词:
草牧场防护林 樟子松 胡枝子 积雪厚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建茹 李俊香
以山西省中德林业技术合作项目(PAAF)示范县原平市下班政村为例,阐述了参与式方法在三北防护林工程中的应用,并认为式方法能够解决三北防护林工程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三北防护林工程 参与式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鹏
该文分析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优化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为思想,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根据信息系统的理论,在Microsoft.net平台下研究并实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向导的方式,提示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并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完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优化。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功能,应用该系统对华北土石山区半城子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燕琼 龚固堂 郑绍伟 陈俊华 谢天资 慕长龙
为了解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河岸防护林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和污染状况,提出能有效降解土壤重金属危害的植被配置模式。本文选择了成都市沙河生态景观防护林带中的乔灌草、乔草、灌草以及单层灌木林和草坪等5种典型植被配置模式林分,测定了Mn、Cr、Co、Ni、Cu、Zn、Cd和As等重金属和全N、全K和全P等主要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分配状况;并对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1 Mn、Zn、Cr和Pb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Pb>Ni>Cu>Co;As含量最低。2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仲科 杨伯钢 罗旭 韩光瞬 张保钢
以优势树种铅笔柏为研究对象,将LIDAR技术测量的抽样木树高与全站仪实测树高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将LIDAR测得的树高进行改正,得到林木的调查因子——树高.将此因子与抽样木的材积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统计出测区的铅笔柏的总株数和每株木的树高,根据树高和材积之间的回归模型,计算出测区的铅笔柏的蓄积量,并与用标准样地法测得的蓄积量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差距不大,其相对误差为4.25%,可以满足林业上对林分蓄积量的调查,为林分蓄积量的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LIDAR技术 蓄积量 标准地法 铅笔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东 杨喜田 樊巍 高喜荣 王齐瑞
研究豫东平原5,7年生欧美杨107杨农田防护林带单木比叶面积、叶面积的变化,建立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的异速生长模型。结果表明:5,7年生单木比叶面积平均分别为136.6,138.2 cm2.g-1,两者差异不显著;叶面积平均分别为45.4,85.8 m2,两者差异显著。冠层位置对比叶面积、叶面积均有显著影响,从树冠的上层到下层,比叶面积显著增加;而叶面积在两林龄中垂直层次表现出差异性,在水平层次,由内层到外层,叶面积均显著增加。不同林龄林带具有不同级别的枝,各级别枝的叶面积间均有显著差异。异速生长关系表明:树高、胸径、冠长因子都能可靠地预测林带单木叶面积,相比而言,胸径和单木叶面积之间的异速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巍 赵东 杨喜田 王齐瑞 杨海青
枝面积指数同叶面积指数一样,是重要的林分结构特征,但叶面积指数更受重视,而枝面积指数常被忽略(Weiskittel et al.,2006)。枝面积对总呼吸、光能辐射及降雨截留等多种生理生态过程具有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