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5)
2023(9510)
2022(8070)
2021(7188)
2020(5722)
2019(12311)
2018(11985)
2017(22121)
2016(11945)
2015(12332)
2014(11325)
2013(10646)
2012(9317)
2011(8288)
2010(7974)
2009(7622)
2008(6962)
2007(5766)
2006(4993)
2005(4145)
作者
(34484)
(28997)
(28750)
(26936)
(18030)
(14155)
(12693)
(11226)
(10873)
(9903)
(9806)
(9534)
(9176)
(9016)
(8776)
(8715)
(8697)
(8626)
(8266)
(8262)
(7446)
(6878)
(6632)
(6554)
(6398)
(6392)
(6239)
(6169)
(5921)
(5738)
学科
(41065)
经济(41022)
管理(36473)
(31294)
(25066)
企业(25066)
方法(17251)
数学(15186)
数学方法(15045)
环境(14665)
(13182)
(11382)
中国(10881)
(10558)
(10117)
贸易(10113)
业经(10107)
(9865)
(9369)
农业(8858)
地方(8426)
(7433)
财务(7422)
财务管理(7413)
技术(7300)
企业财务(7014)
(6807)
规划(6626)
(6479)
环境规划(6435)
机构
学院(160005)
大学(155904)
(62033)
经济(60945)
管理(59736)
研究(53764)
理学(53130)
理学院(52570)
管理学(51530)
管理学院(51297)
中国(38639)
科学(37074)
(36021)
(31272)
业大(30469)
农业(29041)
(28020)
研究所(26250)
(25985)
中心(24261)
(22127)
财经(21697)
(19828)
(19608)
农业大学(19520)
(19271)
师范(18928)
经济学(18824)
北京(18546)
(17755)
基金
项目(120363)
科学(94133)
基金(88022)
(80568)
研究(80499)
国家(79919)
科学基金(67649)
社会(53123)
社会科(50451)
社会科学(50437)
(48660)
基金项目(47471)
自然(45987)
自然科(44919)
自然科学(44903)
自然科学基金(44091)
(41096)
教育(35730)
资助(33902)
编号(30367)
重点(27807)
(26593)
(26192)
计划(24819)
(24728)
创新(24528)
科研(24109)
国家社会(22653)
(22582)
科技(21783)
期刊
(62519)
经济(62519)
研究(37797)
学报(33859)
(32559)
科学(28112)
中国(26182)
大学(24018)
学学(23450)
农业(22661)
管理(19466)
(19237)
业经(12637)
(12189)
教育(11518)
经济研究(11307)
(11124)
金融(11124)
技术(10690)
业大(9804)
财经(9660)
(9484)
科技(9098)
资源(8313)
农业大学(8290)
(8239)
商业(8229)
问题(8040)
(7026)
林业(6869)
共检索到21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道信  张恒嘉  巴玉春  张明  王世杰  
为测定膜下滴灌调亏马铃薯全生育期内不同调亏水平土壤养分、土壤水热动态、生长动态、产量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于2016年在河西荒漠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了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亏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膜下滴灌调亏土壤水热变化均匀且利用率高,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和利用;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膜下滴灌调亏栽培能有效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并提高马铃薯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利用效率;不同生育阶段马铃薯耗水量受水分调亏程度影响较大,其耗水量随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炫臻  张恒嘉  邓浩亮  杨晓婷  李晶  巴玉春  
为了确立河西走廊干旱半干旱绿洲农业马铃薯科学种植的最佳灌溉策略,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全生育期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根据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调亏设5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对照,分别为块茎形成期轻度(55%~65%田间持水量,FC,Field capacity)水分调亏处理WD1,块茎膨大期轻度(55%~65%FC)水分调亏处理WD2,淀粉积累期轻度(55%~65%FC)调亏处理WD3,块茎形成期中度(45%~55%FC)调亏处理WD4,膨大期中度(45%~55%FC)水分调亏处理WD5及全生育期充分(65%~75%)供水对照CK。研究结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万恒  张恒嘉  李福强  王泽义  高佳  巴玉春  
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著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著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著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商美新  房增国  梁斌  王萌  李俊良  
为了探明不同水氮处理对设施膜下滴灌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3个灌水处理(450,900,1 350 m~3/hm~2)和3个氮处理(150,225,300 kg/hm~2)共计9个水氮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测定马铃薯产量、商品性、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硝酸盐含量及各生育期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及商品率均随着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呈现抛物线趋势变化,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35 299.9 kg/hm~2和77.9%。在相同灌水量下,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及块茎吸氮量明显增加,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硝酸盐含量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同时,可溶性蛋白、块茎吸氮量和氮收获指数呈抛物线变化趋势,且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马铃薯各生育期各处理硝态氮含量均为表层土(0~20 cm)最高,且在0~100 cm剖面呈降低趋势,马铃薯苗期及块茎形成期是NO_3~--N向土壤下层移动的主要时期。因此,在设施覆膜滴灌马铃薯种植施氮量应控制在225 kg/hm~2,灌水量900 m~3/hm~2为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颖  张胜  郝云凤  马军成  王春梅  韩海军  高磊  高嘉勃  
通过设置不同的灌水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水时期组合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确定膜下滴灌马铃薯适宜的灌水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总灌水量为1 725 m~3/hm~2、灌水次数均为7次的情况下,以不灌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4个不同灌水时期组合,分别为B1(6月15日灌水300 m~3/hm~2、6月25日灌水225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150 m~3/hm~2)、B2(6月5日灌水150 m~3/hm~2、6月15日灌水300 m~3/hm~2、6月25日灌水225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B3(6月5日灌水150 m~3/hm~2、6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225 m~3/hm~2)、B4(6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5日灌水300 m~3/hm~2、7月15日灌水300 m~3/hm~2、7月25日灌水225 m~3/hm~2、8月4日灌水225 m~3/hm~2、8月14日灌水225 m~3/hm~2、8月24日灌水150 m~3/hm~2)。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叶及叶柄和茎的干物质累积量以B1处理最高,均在出苗后65 d达到最大值;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在收获期达最大值,B1处理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1处理的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达到53 246 kg/hm~2,89.6%,与其他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淀粉含量以CK最高,各灌水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ro含量及MDA含量均以B1处理最低,显著低于CK。综上,B1灌水时期处理组合可作为膜下滴灌马铃薯生产中适宜的灌水时间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淼  王凤新  赵健宇  李斌  费娜  房祥国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 W1(5mm)、W2(10mm)、W3(块 茎 膨 大 期 前 5 mm,膨 大 期 后 20 mm)和 4 个 施 钾 (K_2O)水 平 K1(180kg/hm~2)、K2(260kg/hm~2)、K3(340kg/hm~2)、K4(420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 W1和 W2 显 著 增 加 23.66% 和 16.05%。同 一 灌 水 定 额 下,增 施 钾 肥 有 增 加 耗 水 量 的 趋 势 (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 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 W1和 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 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 983.2kg/hm~2和110.3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 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 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 偏 生 产 力分别为32 294.0和118.1kg/kg,比 W1和 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mm,膨大期后20mm,钾肥施用量为340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红  曾路生  李俊良  房增国  梁斌  魏福龙  
针对当前高产马铃薯普遍存在水肥资源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水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量大等一系列问题,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农民传统灌溉施肥处理CF(沟灌+复合肥1 500 kg/hm~2)为对照,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即Ck(不施肥)、D1(缓释肥1 245 kg/hm~2)、D2(复合肥1 500 kg/hm~2)和D3(水溶肥675 kg/hm~2)对马铃薯生长、品质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促进马铃薯株高、根长、根体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植株鲜质量的增加,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试验同时表明,与传统沟灌施肥比较,膜下滴灌的D1、D2和D3处理促进了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世杰  张恒嘉  杨晓婷  王玉才  薛道信  
为了研究水分胁迫对露天膜下滴灌辣椒生长、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辣椒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均分别施加轻度水分胁迫(65%75%田间持水量)、中度水分胁迫(55%65%田间持水量)和重度水分胁迫(45%55%田间持水量),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75%85%田间持水量)为对照,分别测定各水分处理辣椒不同生育期末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青果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用三次曲线模拟了辣椒各生长指标在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三次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水分处理下辣椒各生长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光昱  杨培岭  任树梅  贺新  俞昊良  郑凤杰  
研究不同生育期调亏及亏缺程度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河套蜜瓜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滴灌试验,分别在蜜瓜伸蔓期和结果期进行20%、30%和40%灌水量亏缺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T1)的土壤剖面含水率随时间波动最为剧烈,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平均极差分别比T1低48.5%和80%。各处理的土壤剖面盐渍度随时间均有增长趋势,T1的土壤剖面平均电导率在生育期前后的增幅为0.026ds/m,亏缺灌溉处理的增幅为0.073~0.098ds/m。伸蔓期和结果期亏缺处理的产量平均值分别比充分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6.0%和20.5%,但2个时期亏缺处理的产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伸蔓期亏缺处理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明  
马铃薯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通过滴灌、喷灌及管灌对马铃薯水分生产率及效益对比试验表明,马铃薯滴灌比喷灌667m~2产值高61.7%,比管灌高22.4%;单位水的水分生产率和效益,滴灌比喷灌提高7.8%和61.7%,比管灌提高5.3%和22.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宏海  李俊华  勾玲  张旺锋  何在菊  杨新军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对棉花光合物质生产、分配的调节效应,揭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棉花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为干旱区发展节水高产高效农业提供依据。【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用对水分反应敏感性不同的新陆早10号和新陆早13号为试验材料。控制0~60cm土壤相对含水量滴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55%、70%和85%,滴水上限均为田间持水量,采用气体交换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花铃期不同土壤水分对叶片光合速率、14C光合产物运转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滴水下限为55%处理土壤轻度水分亏缺,叶片光合速率低,地上部光合物质累积量少,14C光合产物输出较快、向蕾铃分配比例增加;滴水下限为7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增丽  董平国  樊晓康  王天任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流域中游,通过2014—2015两年的灌溉试验,对春玉米生育期设置不同灌溉定额(4 800、4 200和3 600 m3·hm~(-2)),测定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全盐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随灌水定额的增加,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增加明显,当灌水定额从420 m3·hm~(-2)增加到480 m3·hm~(-2)时,春玉米吐丝扬花期0—60 cm土层平均含水率可保持在24.52%以上。在作物需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晓庆  杨培岭  李憑峰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樱桃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传统畦灌冲施方式,膜下合理滴灌施肥能得到更佳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能有效提高樱桃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其中,最佳水肥组合是中水高肥(W_2F_3),其产量(3 174.61kg/hm~2)、纵径(23.15mm)、可溶性总糖含量(17.82%)和水分利用效率(9.69kg/kg)达到最高,可滴定酸较低(0.41%),主要吸水吸肥土层(20~40cm)的全氮含量最高,其他品质、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也处较高水平。该研究为果园拟定高效高产的滴灌施肥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梦洁  梁飞  李全胜  田宇欣  王国栋  贾宏涛  
【目的】明确等灌溉量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研究对象,于2015—2021年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管式水分仪测定窄行、根区和宽行下0—50 cm土层水分含量,研究膜下滴灌与细流沟灌对土壤水分分布状况及其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膜下滴灌优先补充窄行和根区的土壤水分,而细流沟灌优先补充宽行表层的土壤水分。而玉米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范围内,膜下滴灌的窄行和根区0—30 cm土层水分含量均高于细流沟灌;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灌溉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减小,40—50 cm土层水分动态受灌溉方式影响较小。膜下滴灌较细流沟灌可显著促进玉米在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提高叶面积指数。开花期膜下滴灌玉米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较细流沟灌平均增加4.3%和8.3%,成熟期平均增加4.9%和15.1%。开花期和成熟期玉米总生物量均为膜下滴灌>细流沟灌处理,开花期增加12.2%,成熟期增加11.5%。膜下滴灌处理的玉米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贡献率均显著高于细流沟灌处理,分别增加17.8%、3.8%和3.5%。膜下滴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平均增产14.4%,灌溉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4.6%。【结论】在等灌量条件下,膜下滴灌增加玉米根区水分含量,促进玉米生长,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提高产量,实现节水增效;较细流沟灌平均增产2 131.68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8.8%—24.1%。因此膜下滴灌是北疆玉米种植的高产高效灌溉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世杰  张恒嘉  巴玉春  王玉才  黄彩霞  薛道信  李福强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膜下滴灌辣椒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辣椒苗期和开花坐果期对辣椒均分别进行轻度(65%~75%Field capacity,FC)和中度(55%~65%FC)水分调亏,在盛果期和后果期进行轻度水分调亏,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75%~85%FC)为对照。同时构建辣椒Jensen模型水分生产函数并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辣椒青果总产量最大,为36 203. 90 kg/hm2,苗期轻度和中度水分调亏以及后果期轻度水分调亏对辣椒青果总产量无显著影响(P> 0. 05),其余水分调亏处理辣椒总产量比对照显著减少10. 45%~13. 32%。盛果期轻度水分调亏和后果期轻度水分调亏使水分调亏时段的辣椒青果含水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5. 75,5. 83个百分点(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