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85)
- 2023(9530)
- 2022(8111)
- 2021(7402)
- 2020(6315)
- 2019(15005)
- 2018(14687)
- 2017(28613)
- 2016(15923)
- 2015(18004)
- 2014(18309)
- 2013(18559)
- 2012(17425)
- 2011(15894)
- 2010(16108)
- 2009(15249)
- 2008(15346)
- 2007(14336)
- 2006(12565)
- 2005(11118)
- 学科
- 济(74607)
- 经济(74552)
- 业(50353)
- 农(46853)
- 管理(39214)
- 方法(31889)
- 农业(30879)
- 数学(28708)
- 企(28651)
- 企业(28651)
- 数学方法(28432)
- 业经(18630)
- 地方(17681)
- 中国(17053)
- 财(14941)
- 学(14751)
- 贸(13833)
- 贸易(13825)
- 易(13443)
- 制(13274)
- 环境(12825)
- 发(11945)
- 农业经济(10388)
- 和(10086)
- 策(10059)
- 银(9816)
- 银行(9790)
- 技术(9737)
- 划(9510)
- 融(9369)
- 机构
- 学院(239428)
- 大学(234511)
- 济(101303)
- 经济(99209)
- 管理(91139)
- 研究(83862)
- 理学(78581)
- 理学院(77729)
- 管理学(76386)
- 管理学院(75975)
- 农(65644)
- 中国(63776)
- 科学(54082)
- 农业(50845)
- 京(49383)
- 业大(45635)
- 所(44634)
- 财(41682)
- 研究所(40772)
- 中心(39775)
- 江(37503)
- 财经(33188)
- 农业大学(31288)
- 范(31037)
- 师范(30757)
- 北京(30529)
- 经(30061)
- 经济学(29954)
- 州(29169)
- 院(28829)
- 基金
- 项目(160232)
- 科学(124318)
- 研究(115512)
- 基金(113769)
- 家(100317)
- 国家(99424)
- 科学基金(83328)
- 社会(72773)
- 社会科(68605)
- 社会科学(68577)
- 省(65652)
- 基金项目(60991)
- 划(54006)
- 自然(53452)
- 自然科(52071)
- 自然科学(52052)
- 自然科学基金(51061)
- 教育(50759)
- 编号(48150)
- 资助(46083)
- 成果(37603)
- 发(36910)
- 重点(36340)
- 农(35804)
- 部(35214)
- 创(32813)
- 课题(32666)
- 创新(30802)
- 科研(30732)
- 计划(30332)
- 期刊
- 济(116364)
- 经济(116364)
- 农(67874)
- 研究(64481)
- 中国(46687)
- 农业(46078)
- 学报(41355)
- 科学(37656)
- 大学(30874)
- 财(30852)
- 学学(29634)
- 管理(26460)
- 业经(25226)
- 业(23246)
- 融(22728)
- 金融(22728)
- 技术(20668)
- 教育(19655)
- 问题(17146)
- 经济研究(15905)
- 财经(15312)
- 版(14455)
- 农村(14340)
- 村(14340)
- 农业经济(14106)
- 资源(13989)
- 技术经济(13632)
- 经(13157)
- 世界(13148)
- 统计(12365)
共检索到352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桂英 白莉 吕新
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仁元
我国按照农业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农区的粮食生产格局和潜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九大农区资源情况、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各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从中寻找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善忠 李福兴 罗芳
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河西走廊临泽样区为例 ,以根据土系划分出的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 ,对其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方面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研究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绿洲农区土地可持续利用途径
关键词:
土系 土地可持续利用 河西走廊临泽样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居煇 李三爱 严昌荣 李康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状况,利用CERES-Maize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北方旱区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旱区玉米的水分生产潜力大小排序依次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的玉米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大约为11000kg/hm 2,干旱区大约在5000kg/hm 2,但同时半湿润区潜力的年际间波动性也最显著,干旱区则相对较为稳定。我国北方旱区东部的玉米生产潜力高于西部,但南北方向潜力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北方 旱农区 玉米 生产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邢廷铣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农区畜牧业生产的现状、问题和潜力后认为,农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的关键是要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饲料(草)资源,选育优良畜种和推广应用新的科学技术,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
关键词:
农区畜牧业,生产潜力,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玲玲 李玉忠
本文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葡萄种植良好的光热、适宜的土壤、良好的技术等优势条件;广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较高的比较效益,发展葡萄产业潜力巨大;以及水资源的短缺、自然灾害严重、市场风险较大、政策扶持不到位、龙头企业带动力弱等制约因素,对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巨大的挑战。提出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不断开发潜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从产业布局合理性,提高市场竞争力,调整葡萄产品结构,加强科学发展合力等方面,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葡萄产业 产业布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 ,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 ,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 ,利用ArcView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 ,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接 ,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 ,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 ,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辛良杰 李鹏辉 李秀彬 谈明洪 郑璐倩 肖兴媛
近年来我国地膜施用量及覆盖面积快速增加,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农膜污染,在西北干旱区的表现尤为突出。论文利用实地采样数据及农户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黑河中游绿洲区地膜的残留水平与影响农户地膜施用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张掖市农用地膜覆盖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有69.9%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覆盖了地膜;2)仅2014年1 a研究区地膜的残留率平均为25.7%;耕地中地膜的残留总量达到了63.75 kg/hm2,相当于2014年单位玉米种植面积的地膜用量,已经接近我国国家标准限定值(75.0 kg/hm2),明显高于内蒙古与华北地区;3)在低温少水...
关键词:
地膜污染 回收率 农户 张掖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雷
本文运用灰色残差周期修正预测模型和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 ,对鲁中平原高产农区典型县桓台县近期 ( 2 0 0 3年 )和中远期 ( 2 0 2 0年 )土地生产潜力和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研究 ,根据研究结论作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力 预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颉鹏
本文研究了甘肃河西绿洲农业区1949—2000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河西全区的人均生态足迹1949—2000年呈递增趋势,从0.426hm2增加到2.158hm2。1949—1970年平均为0.693hm2,1975—1980年平均为1.029hm2,1985—2000年平均为2.2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49年的0.550hm2增加到2000年的1.762hm2,与人均生态足迹相比,增幅较小,增速亦慢。1949—1970年平均为0.782hm2,1975—2000年平均为1.715hm2;1949—1975年为生态盈余阶段,平均盈余为0.088h...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七军 李昭楠
水资源是干旱绿洲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更是主导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因子,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农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则是引发该地区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系统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现状,特别是针对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评述。在此基础上,对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旨在为干旱绿洲区水土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蔺海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庭院经济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有其特殊的贡献。本文着重就庭院经济在我国内陆绿洲区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及效益作一评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加拉力丁·比拉力 王晓君 石敏俊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妥善处理好西北干旱区绿洲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和生态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有助于深刻理解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为绿洲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本文运用Bio-economic模型,模拟了新疆绿洲核心区和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用水量增加、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强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三种情景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决策,据此探讨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水资源管理不严格,在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丰水年上游来水量的增加以及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特别是高效灌溉技术推广后节约的灌溉水量,为绿洲过渡带开垦新的耕地提供了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永萍 户涛 支小军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件下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文章建立模型,对新疆绿洲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高于实际人口数量,绝对差呈缩小趋势。同时,对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预测,2008~2015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小幅度上升。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雷莉 周俊菊 颉斌斌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在Arc GIS 10.0、Arc View 3.2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干扰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等指数,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将各景观指数进行栅格叠置运算,从而构建生态风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局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绿洲区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用地快速扩展的同时,耕地和草地景观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优势景观类型由耕地、草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2武威绿洲生态风险经历了从较高到中度的转变,生态风险整体趋于好转,而民勤绿洲生态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