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5)
2023(11930)
2022(9323)
2021(8437)
2020(6914)
2019(15331)
2018(15415)
2017(29963)
2016(16112)
2015(17824)
2014(17809)
2013(17577)
2012(15937)
2011(13897)
2010(14019)
2009(13223)
2008(13262)
2007(12132)
2006(11093)
2005(10084)
作者
(44747)
(38364)
(37776)
(35451)
(24018)
(18298)
(17052)
(14781)
(14489)
(13501)
(12971)
(12829)
(12093)
(12068)
(11598)
(11360)
(11202)
(11037)
(11001)
(10871)
(9524)
(9261)
(9111)
(8948)
(8667)
(8511)
(8493)
(8381)
(7582)
(7557)
学科
(82145)
(72757)
经济(72665)
(64837)
企业(64837)
管理(56491)
(46653)
农业(31213)
业经(29547)
方法(24660)
(22546)
中国(18956)
数学(17173)
数学方法(17084)
(16476)
财务(16454)
财务管理(16444)
地方(16410)
技术(15995)
(15660)
企业财务(15487)
(14336)
(13346)
(13252)
(12964)
(12900)
理论(11830)
土地(11574)
环境(11494)
(11178)
机构
学院(231655)
大学(220901)
(98353)
经济(96481)
管理(94081)
理学(80491)
理学院(79740)
管理学(78717)
管理学院(78310)
研究(73255)
中国(60680)
(54790)
(46502)
科学(43671)
(43511)
农业(41646)
业大(39006)
(38353)
(36289)
中心(35632)
财经(34065)
研究所(32529)
(30788)
(29674)
经济学(28287)
北京(28152)
(28036)
经济管理(27979)
师范(27834)
(26201)
基金
项目(151626)
科学(121241)
研究(115081)
基金(109943)
(94169)
国家(93147)
科学基金(82026)
社会(75804)
社会科(71401)
社会科学(71381)
(62702)
基金项目(59754)
自然(51054)
自然科(49845)
自然科学(49832)
(49513)
教育(49242)
自然科学基金(48965)
编号(48125)
资助(41386)
(36361)
成果(36345)
(35170)
(34628)
重点(33099)
(32707)
课题(31570)
创新(31506)
(31281)
国家社会(31134)
期刊
(124353)
经济(124353)
研究(64787)
(58639)
中国(49511)
农业(39408)
(35948)
管理(35552)
科学(33509)
学报(31643)
业经(28460)
大学(25333)
学学(24330)
(24139)
金融(24139)
技术(21187)
(20821)
教育(17459)
问题(17443)
经济研究(16428)
财经(16319)
农村(14786)
(14786)
农业经济(14375)
(14143)
技术经济(13443)
世界(13345)
(12824)
资源(12619)
现代(12542)
共检索到354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丁冬  喻志军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然  
甘肃省民勤县在沙漠化治理的探索过程中,提出"生态事业转移"的基本构想并在小范围试点中获得成功,从而为我国沙漠化地区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本文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民勤生态事业转移的探索进行理论分析,解释项目试点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并对试点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一方面证明项目推广将会遇到障碍,另一方面证明劳动力转移问题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点。政府应当对体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变量施加影响,从而为生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俊林  吉亚辉  柳建平  
民勤绿洲已变为沙源,成为我国干旱、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成为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策源区之一和生态特级危机区。文章分析民勤沙漠化持续恶化、防沙治沙进展缓慢,"整体治理,局部恶化"的根源是缺水,认为投入产出失衡是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主要原因。民勤乃至西北常年少雨干旱,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重,草原生态恶化,沙漠化、沙尘暴威胁国家安全。民勤沙漠化防治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科学治沙,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力求建设和发展,主张从长远考虑,实施"朔天运河引水工程"和"黄石天运河"引水工程,彻底解决西北地区严重缺水局面,从根本上治理民勤沙漠化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永欢  樊胜岳  
退耕还林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沙漠化严重的民勤县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在农户中的响应进行了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退耕还林涉及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户的退耕意愿主要取决于退耕后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承受退耕地收益减少的负担,但长期可以得到退耕还林的保肥效果和减少风沙灾害损失的生态经济效果。退耕还林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为退耕还林的成本全部买单,同时,在调整退耕地结构、优化退耕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退耕还林与农户增收的关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信建  戴晟懋  
针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扩展程度加剧、土地盐渍化程度加重、天然草场减少和退化、沙尘暴及风沙危害加剧、绿洲面临沙化严重威胁等现状,在深入分析民勤县土地沙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应采取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治理规划与水资源调配以及生态移民等对策措施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  孙保平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智育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东起乌鞘岭,西止甘新省界,是一条东西长约一千公里、南北宽在5~50公里的狭长地带,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历史上是我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正处于我国三大沙漠之中,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为腾格里沙漠,西南是库姆塔格沙漠。走廊北部有马鬃、合黎和龙首诸山,成了防止巴丹吉林沙漠向南扩张的天然屏障;南面是著名的祁连山,高山雪岭,全区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见后图)。为了改变甘肃省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文广  仙昀让  魏银丽  
甘肃省瓜州县地处内陆,干旱少雨,风沙危害严重,素有"世界风库"之称,强沙尘暴常年发生,且日趋加重,被有关专家认定为我国沙尘暴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文章通过对瓜州县企业主导的沙漠化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得出的结论为该模式为类似企业履行"企业的社会及生态责任"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推广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本文利用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拓宽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农户技术认知水平,降低技术采用风险,最终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因此,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组织在技术信息扩散中的媒介作用,加强和完善技术推广中信息传播机制建设,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此外,技术培训、平整土地、规模化经营、水价改革和技术推广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也应得到重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推广服务两种渠道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民勤地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意愿较弱,采用面积较小,尤其是节水灌溉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②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作用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内在维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促进作用,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可以正向影响推广服务效果,进而促进技术采用;④水资源稀缺认知和技术的有用性认知可以促进技术采用,良好的社区环境可为技术采用提供外在保障。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以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推广服务两种渠道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民勤地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积极性普遍不高,采用意愿较弱,采用面积较小,尤其是节水灌溉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②社会网络、推广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作用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内在维度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促进作用,间接效应表现为社会网络可以正向影响推广服务效果,进而促进技术采用;④水资源稀缺认知和技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丹  陆迁  徐涛  
本文利用甘肃省民勤县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社会网络可以通过拓宽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从而有助于提升农户技术认知水平,降低技术采用风险,最终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因此,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社会网络这种非正式组织在技术信息扩散中的媒介作用,加强和完善技术推广中信息传播机制建设,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此外,技术培训、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爱冬  车腾腾  姜丽娜  冯益明  
以荒漠化土地典型分布区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以30 m的Landsat TM5与TM7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荒漠化区的戈壁、沙地、沙漠、风蚀劣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细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6%。决策树分类法总体效果较好,为荒漠化区土地管理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韦惠兰  周夏伟  
论文以甘肃省民勤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实践工作为研究背景,运用最小数据方法,估算了激励沙区农户将沙化耕地自愿转化为封禁土地的生态补偿(封禁补偿)标准。以水资源服务表征土地管理方式转变之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产出,由调查获得的农户机会成本推导出了水资源服务供给曲线,并计算出了封禁补偿标准与土地转化比例、水资源服务供给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实施封禁补偿,可激励农户改变沙化耕地利用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需求量,增加生态用水供给量,对民勤和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意义重大;2)民勤县规划封禁保护区总面积为1.55万hm~2,期望水资源服务产出为1.02亿m~3,需要按照19 770元·hm~(-2)的标准补偿才能激励农户实现这一政策目标;3)以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偿标准3 600元·hm~(-2)为参照线,只能促使3.51%的沙化耕地转化为封禁土地,在设计封禁补偿机制时,需要提高封禁补偿标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娟  陆凡  
【目的】评价甘肃省民勤县6个乡的生态安全等级,为民勤县的荒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根据最佳投影值及其对应等级的关系,构建了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然后以甘肃民勤县6个乡(昌宁乡、蔡旗乡、苏武乡、双茨科乡、红沙梁乡、南湖乡)为主要生态安全评价单元,根据生态安全的目标,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环境保护整治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包括15个评价指标的民勤县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最后采用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对6个乡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结果】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显示,民勤县荒漠化程度严重,所评价的6个乡中,昌宁、苏武、红沙梁生态系统处于较不安全水平,双茨科、南湖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