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
- 2023(1562)
- 2022(1106)
- 2021(857)
- 2020(541)
- 2019(1249)
- 2018(1154)
- 2017(1798)
- 2016(1036)
- 2015(937)
- 2014(844)
- 2013(849)
- 2012(904)
- 2011(747)
- 2010(742)
- 2009(714)
- 2008(641)
- 2007(604)
- 2006(532)
- 2005(467)
- 学科
- 管理(3900)
- 环境(3892)
- 济(3286)
- 经济(3285)
- 业(2304)
- 划(2004)
- 学(1969)
- 企(1915)
- 企业(1915)
- 规划(1863)
- 环境规划(1848)
- 资源(1714)
- 发(1453)
- 部门(1383)
- 门环(1380)
- 生态(1255)
- 农(1113)
- 中国(1078)
- 技术(1061)
- 业经(966)
- 利用(932)
- 开发(922)
- 和(906)
- 方法(860)
- 技术管理(855)
- 融(817)
- 金融(817)
- 地方(750)
- 经济学(744)
- 银(722)
- 机构
- 学院(16408)
- 大学(16070)
- 研究(7038)
- 农(6349)
- 科学(6015)
- 业大(5795)
- 农业(5167)
- 济(5007)
- 管理(4906)
- 经济(4902)
- 理学(4297)
- 理学院(4246)
- 中国(4217)
- 所(4111)
- 管理学(4028)
- 管理学院(4017)
- 研究所(3938)
- 农业大学(3636)
- 京(3545)
- 省(3240)
- 室(3210)
- 林业(3204)
- 实验(3127)
- 实验室(3013)
- 中心(2945)
- 重点(2849)
- 院(2790)
- 业(2595)
- 科学院(2492)
- 江(2491)
共检索到21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胡传祥
当你漫步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当你穿行于果实累累的林园内,您有何感想?您是否想到了花香万里、金秋硕果,是靠深扎于地下、默默奉献的根维系着的?根,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养料,使花开得更妖艳、果实结得更丰满。她就像无私奉献的母亲,无论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东升
认识《中国财政》已经32个年头啦,那是我在湖北省南漳县九集管理区邓集乡财政所工作的时候,也是我当年参加财政工作的第4个月,清清楚楚记得邮递员把一个邮件送给我,我拆开信封一看,原来是一本《财政》杂志(当时叫《财政》),怎么会给我寄《财政》杂志呢?带着好奇的心情打开杂志,一份陌生而饱含编辑心血和汗水的《财政》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猛 姜卫兵 马瑞娟 俞明亮
在田间条件下对Rutgers桃(红叶)和白芒蟠桃(绿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utgers桃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白芒蟠桃,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仅为白芒蟠桃的65%,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较白芒蟠桃降低30%和66%。Rutgers桃的花色素苷含量是白芒蟠桃的760倍,而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含量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Rutgers桃与白芒蟠桃光合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叶绿素含量差异造成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陈宗懋 肖斌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明峰 林桂芳 蒋晓燕 王瑞 许瑾 刘文诚 Khadija BATOOL 关雄 张灵玲
Bt杀虫最重要的2个环节是原毒素在昆虫中肠的有效酶解和酶解后活性片段与中肠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在前期工作中已发现部分Bt毒素可被茶小绿叶蝉肠液有效酶解成相应活性片段.为进一步了解茶小绿叶蝉是否存在相应受体或受体是否能与毒素结合,从受体的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前期获得的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发现该虫存在大量ALP、APN和Cadherin潜在受体基因,筛选部分候选基因,通过RT-qPCR验证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其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其次,通过表达分析数据中的FPKM值,筛选出这3类潜在受体基因中表达量高且在肠内外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有8个ALP、7个APN、8个Cadherin;再次,通过构建NJ进化树对这23个候选基因种内同源性进行分析,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梅 施龙清 谢明福 黄伙水 杨广
通过室内单头饲养小贯小绿叶蝉,观察了其蜕皮、羽化及孵化的时间规律.结果表明,1龄若虫蜕皮时间为(4.83±0.13)min,2龄若虫为(5.14±0.13)min,3龄若虫为(5.07±0.11)min,4龄若虫为(5.64±0.17)min;1、2龄若虫蜕皮数量在24 h内分布比较均匀,3龄若虫蜕皮时间集中在2:00-4:00,4龄若虫多在4:00-7:00和16:00-19:00蜕皮.雌虫羽化时蜕皮过程持续(8.15±0.18)min,雄虫持续(8.02±0.21)min;雌虫整个羽化过程需要(16.82±0.27)min,雄虫需要(16.15±0.29)min,雌雄虫间无显著差异;雌雄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龙清 林美珍 陈李林 林美强 VASSEUR Liette 尤民生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关键词:
种名 假眼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福建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国民 高必军 文绍山 焦峻
【目的】转育成携带有标记性状的实用香型籼稻三系不育系及保持系。【方法】利用常规杂交自然分离突变体黄绿色叶片、有香味植株,转育成带有标记性状和香味的实用型不育系。【结果】选育的黄绿叶片突变体不育系其叶色自苗期至成熟期均表现为黄绿色,与正常叶色极易区别,并且未发现黄色退化现象。采用热水法鉴别具有香味的株系转育成带黄绿叶标记的香型籼稻不育系,其株高在41.5—56.5cm,植株叶片及谷粒颖壳呈黄绿色,其中叶鞘、叶耳及叶片边缘呈紫红色,分蘖力中等;其中黄标3A的穗长24.9cm,穗子着粒数145.0粒,谷粒呈长粒梭状形;千粒重28g,播始期85d,其保持系基部结实好,充实饱满。柱头呈紫黑色,柱头较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谷明 林乃铨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了茶树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以空气为对照的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著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的绿肥的引诱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都显著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活性极显著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引诱活性明...
关键词:
假眼小绿叶蝉 绿肥 挥发物质 行为反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蔡方鸣
作者单位: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在三面环山、景色秀丽的象山县城,绿叶城市信用社的18层高楼矗立在城南端,标志着这个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绿叶”社也经过10年艰苦建社的历程,成长为一株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树。一1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道正 肖强 王玉春 乔利 张丽
【目的】通过对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进行鉴定,明确陕西茶区该类害虫的学名和特征,并对危害我国茶树的小绿叶蝉种类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网捕法采集小绿叶蝉成虫,用显微照相机(CCD)拍摄成虫照片,在解剖镜下观察其一般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并对小绿叶蝉种类进行鉴定。【结果】采自陕西茶区茶园的小绿叶蝉的外部形态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与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相同,而与该地已有报道的小绿叶蝉的特征不同。【结论】危害陕西茶区茶树的小绿叶蝉应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的种名有待进一步明确。
关键词:
小绿叶蝉 小贯小绿叶蝉 茶树 陕西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青山 张利霞 陈煜 陈素梅 刘兆磊 房伟民 陈发棣
以菊花‘金陵国紫’黄绿叶突变体为试验材料,研究该突变体黄绿叶的绿叶与黄叶组织光合与类囊体膜光谱特性。对突变体黄绿叶中绿叶与黄叶组织的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气孔特征与类囊体膜光谱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绿叶组织相比,突变体黄叶组织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均显著低于绿叶组织,而光补偿点则显著高于绿叶组织;黄叶组织的气孔限制值低于绿叶组织,非气孔限制值则显著高于绿叶组织,而黄叶与绿叶组织的气孔特征并无显著性差异。突变体黄叶组织类囊体膜叶绿素捕光能力与受激发能力均显著低于绿叶组织。黄叶组织光合能力显著低于绿叶,其较低光合能力形成的原因是由非气孔因素造成的,而类囊体膜功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超 徐建陶 裴新国 王利祥 曾彬 高扬 张帅 王欣 高聪芬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茶小绿叶蝉田间种群对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我国四大茶区5个茶小绿叶蝉田间种群对联苯菊酯、吡虫啉、茚虫威、虫螨腈、唑虫酰胺、噻嗪酮和吡丙醚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计算致死中浓度(LC_(50))、95%置信区间和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 RR)。[结果]5个茶小绿叶蝉种群对噻嗪酮(抗性倍数为0.6~1.4)、吡丙醚(1.0~1.1)、唑虫酰胺(1.2~2.4)、联苯菊酯(0.8~4.4)、虫螨腈(0.6~3.7)和吡虫啉(0.5~2.0)为敏感水平;南京、福安和贵阳种群对茚虫威为敏感水平(1.3~3.2),而信阳和六安种群已表现出低水平抗性(5.6~8.0)。[结论]我国四大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田间种群对噻嗪酮等6种杀虫剂仍较敏感,但河南信阳和安徽六安种群对茚虫威存在抗性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