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97)
2023(14649)
2022(12682)
2021(11942)
2020(9786)
2019(22846)
2018(22716)
2017(43167)
2016(23349)
2015(26377)
2014(26443)
2013(26474)
2012(24707)
2011(22717)
2010(22644)
2009(20524)
2008(20089)
2007(17455)
2006(15532)
2005(14082)
作者
(68041)
(56268)
(56029)
(53076)
(36066)
(26936)
(25506)
(22242)
(21571)
(20157)
(19251)
(19228)
(18039)
(17832)
(17433)
(17403)
(16744)
(16370)
(16077)
(15940)
(14116)
(13902)
(13480)
(12825)
(12666)
(12558)
(12483)
(12431)
(11385)
(11143)
学科
(102861)
经济(102758)
管理(62678)
(60300)
(47809)
企业(47809)
方法(42081)
数学(36411)
数学方法(36050)
中国(32122)
(27378)
地方(25448)
业经(22405)
(21307)
(20792)
(20212)
贸易(20196)
(19597)
农业(18515)
(17611)
(16542)
银行(16502)
环境(16356)
(16139)
金融(16138)
(16001)
(15975)
技术(15201)
理论(15111)
(14989)
机构
大学(335888)
学院(332347)
(139735)
经济(136880)
管理(129856)
研究(121353)
理学(111582)
理学院(110278)
管理学(108574)
管理学院(107975)
中国(91743)
(73974)
科学(73410)
(61556)
(61344)
研究所(56052)
中心(53406)
(53152)
财经(48843)
北京(48143)
(47628)
业大(47593)
(46197)
师范(45791)
(44573)
(43851)
经济学(42128)
农业(41323)
(39089)
经济学院(37883)
基金
项目(224218)
科学(176278)
研究(166243)
基金(162411)
(141543)
国家(140351)
科学基金(119571)
社会(104860)
社会科(99382)
社会科学(99357)
基金项目(85848)
(85205)
自然(76179)
教育(75544)
自然科(74398)
自然科学(74381)
自然科学基金(73030)
(72761)
编号(67362)
资助(67316)
成果(55600)
(51717)
重点(50334)
(50311)
课题(47097)
(46144)
国家社会(43269)
教育部(43166)
创新(43069)
科研(42254)
期刊
(157602)
经济(157602)
研究(105337)
中国(68441)
学报(50976)
(49273)
管理(49090)
科学(48837)
(43342)
教育(40487)
大学(38649)
学学(35886)
农业(34864)
(30946)
金融(30946)
技术(28819)
经济研究(25714)
业经(25157)
财经(23480)
问题(20481)
(20140)
图书(19297)
(18524)
(16871)
技术经济(16372)
理论(16255)
世界(16187)
科技(16045)
国际(15148)
现代(15058)
共检索到505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汝祥  
十、西部的对外开放中国西部对外开放可以划分为3个市场区位:其一,西亚市场,其市场延伸可达非洲和西欧。其二,前苏联、中亚地区,其市场延伸可达欧洲。其三,东南亚、南亚市场。从区域分工看,西亚市场、中亚市场取向的核心是新疆。新疆是西亚、中亚陆路的接口处。南疆喀什、北疆伊犁是向西亚、中亚边境贸易的主要口岸。青、甘、宁、陕4省区是西亚、中亚市场取向的相关省区,是对西亚、中亚贸易的产业依托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汝祥  
西部发展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关注的热点有所不同。1985年以前,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这与宏观经济决策中投资重点的东移有关;1985年到1988年,重点逐渐转移到西部自身的问题,如经济运行特征、经济机制转换、企业搞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德勇  
2000年11月1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编辑部、中国社科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发展经济学与中国21世纪中西部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者120余人出席,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邹东涛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西部发展的理论 ,则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军  
2008年4月24-25日,由西安分行团委和金融稳定处倡议,联合成都分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呼和浩特中支、南宁中支的团委和金融稳定部门共同开展的"让青春在西部闪光—西部发展与金融稳定"主题研究活动推进会在陕西渭南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金融研究》编辑部,成都分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呼和浩特中支、南宁中支,西安分行机关及辖内兰州、银川、西宁和乌鲁木齐中支的团委和金融稳定部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贺缠生  牛叔文  成升魁  
19世纪中期,为发展经济、壮大国防,新生的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令鼓励向西部移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修建铁路,开发森林、矿产及土地资源,大大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至20世纪初,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工业经济与军事强国。然而,对西部资源掠夺式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土著文化传统,土地投机和完全的市场导向引起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过程,比较了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异同点,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几点启示:①重视环境教育,调整思想认识;②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③制订优惠政策,规范开发行为;④发挥市场导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庆刚  秦放鸣  
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原因的文献非常丰富,本文对这些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将有关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因素概括为六种主要观点,并对这些观点做了评价,为进一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奠定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炜  曾晓强  
一当代中国西部,区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即现代产业部门(工业)和传统产业部门(农业)并存;现代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与经济极落后的农村并存。在区域发展中,现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易  
西部大开发掀起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潮。本文在全面综览西部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西部发展的三种调控手段,对西部调控机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根据这三种调控方式对西部地区发展提出一些设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君  
在过去十几年间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倡导一种新的旅游形式———非大众旅游 .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非大众旅游的起源、概念及特点 ,并根据中国西部的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条件 ,阐述非大众旅游在中国西部发展的可行性 .通过对郎木寺进行实地调查 ,同时对郎木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寺院喇嘛以及一些游客进行访谈 ,结果表明 :郎木寺在社会经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等方面具备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条件 ,但目前缺少相应的政策引导 .根据郎木寺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发展非大众旅游的相关策略 .在中国西部有很多与郎木寺相类似的乡村和小城镇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等工作 ,优先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从地理版图上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占全国国土面积1/6,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能源充沛,资源丰富,民族众多,形势复杂,建设强大的新疆对于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新疆强区,是我国百年大计之一。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在这秋高气爽、色彩绚丽的美好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乌鲁木齐,参加了由中国老教授协会主办、新疆老教授协会等单位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永春  许静  王雨萱  
进入21世纪,世界地缘关系、全球化态势和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西部在全球和国家尺度的地缘战略地位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质的提升。分析表明,(1)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部是我国全球博弈的“地缘根基”,即独特的地缘政治“敏感地”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后方;(2)西部的国际地缘经济区位不断提升,日益成为连接“发达世界”与“欠发达世界”的“全球陆道”,未来可能演变为我国新的全球产业分工重要基地;(3)西部未来在欧亚大陆可能再次成为全球主要文明体的交流通道和交汇地。研究认为,西部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路径是建设“四个基地”:(1)基于扁平化和网络化机遇,尝试建立全球产业分工中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产业基地;(2)基于强大的国有体制和资源型产业基础,建设全球生产网络的国家资源型产业基地;(3)基于独特的生态文化资源,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培育特色的区域性全球城市,提升城市的全球化水平;(4)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国际通道能力,建设国家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基地。因此,西部需树立“欧亚大陆经济区和文化系统相连接”的大战略思想,建立发达的国际贸易交流枢纽和体系,沟通“发达世界”与“欠发达世界”,尝试设想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带”,提升在日益扁平化的全球网络中的话语权,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后方和资源基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立雄  
2009年7月1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9》新闻发布会暨中国西部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就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回顾,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